•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关于审判委员会现状及改革方向的调查与思考

    [ 叶文炳 ]——(2005-10-28) / 已阅57990次


    未必比个体更加高明。在其他一些场合下,审判委员会不仅不能成为有效抵御外

    界对法院审判不当干预的集体,反而可能成为外界干预法院公正审判的畅通无阻

    的途径。尤其是在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之下,当拥有更高政治权威的机构对法院

    的正常审判提出与法律不符的要求,甚至因为法律以外的原因直接向法院施加压

    力时,法院院长往往会通过审判委员会会议使法外干预的结果“合法化”和“正

    当化”。这里有法院的苦衷,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但是审判委员会可

    以有效抵御外界干预的说法却被证明是不能完全成立了。事实上,在法院审判不

    具有独立自主性的大背景下,审判委员会既可以成为维护法院自治性的积极力量

    ,也能够成为强化法院附庸地位的集体。因为法院要生存,要发展,而在其生存

    和发展过于受制于人时,对公正审判的追求就不得不让位于功利性的考虑。这里

    起关键作用的不是什么集体比个人高明多少的问题,而是法院与干预者在政治结

    构中的力量对比关系,以及法院维持其生存的方式,如人事、财政预算和基本设

    施建设等方面的保障等,因此,漳平法院认为,审判委员会在目前中国司法制度

    中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具有其发挥作用的背景因素和理由,或者干脆说具有一定

    的“合理性”,因为中国确实有中国的国情。
    (2)审判委员会存在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条第一款

    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

    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 这

    是审判委员会存在的宪法和法律根据。1996年3月17日修正后的《刑事诉

    讼法》通过时,审判方式改革已经开始。该法第149条中规定“对于疑难、复

    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

    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从上述来看,审委会存在

    是完全基于法律而存在,因此,在讨论审委会的存废,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讲是可

    取的,而从实践的角度讲没有多大意义。
    (3)审委会存在的理论依据。
    对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评价也应至少从三个角度进行: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