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由对抗到妥协:宪政的平衡性探析

    [ 谢维雁 ]——(2003-3-19) / 已阅57911次

    土地等级制基础上最大的两股政治力量。国王作为最大封君,政治和经济实力远
    远超过任何贵族,国王要求贵族效忠,提供军事义务,缴纳捐税贡赋;同时国王
    还有责任保护贵族的切身利益,注意采取有效方式和途径,如邀请他们出席大会
    议共议国是等,发挥他们的作用。否则贵族利益受损,积怨过重,则会联合起来
    与国王对敌,置王权于被动。国王与贵族之间并非单向的主从关系,而是一种建
    立在相互依存基础上的双向契约关系。 契约即合同,系指双方在地位平等的基
    础上通过确立相互对等的权利义务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关系。契约的本质原则是意
    思自治,这意味着契约标志着双方权利义务的平衡,如果权利义务不平衡,则契
    约根本就不可能签订。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双向契约关系”,内在地包含着国王
    与贵族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第四,它源于国王与教会的关系。在英国封建时代,王权与教会在政治上主
    要是一种联合关系:王权的庇护,使教会贵族成为封建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的重要
    组成部分;教会的支持,则为王权提供了宗教神权的保护伞,并为国王的政治集
    权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教士官僚。 但这种联合关系,这远未消除二者之间的利
    益冲突。相反,随着王权的不断强化和教权的日益成长,双方就教职任命、授职
    权及司法权之争一度尖锐,酿成了教、俗之间一系列的激烈斗争。关于教职任命、
    授职权之争,双方于1077年达成了协议:主教由本教区的教士团体牧师会选举,
    但选举须经国王同意并在王廷之小教堂中由国王亲自监督举行;国王放弃对新主
    教的指环和权杖的授予权,但主教在由教会受职礼之前仍须向国王行效忠礼。 肇
    始于威廉一世时期的司法权之争(主要是教会要求拥有对教士的独立审判权),
    亨利二世也于1172年与教皇达成协定:英王不得阻止教士求诉罗马教廷。 由于
    教职任命的冲突,罗马教皇于1207年宣布对英国实施“禁教令”,1209年又将
    约翰王开除教籍,教、俗冲突达到顶点。但在世俗贵族举兵反抗约翰时,教会“力
    图将这股带有相当自发性和破坏性的政治势力汇聚起来,疏导入非暴力的和平谈
    判和政治妥协轨道,以图形成一种既肯定国王神圣权威而又能限制其权力的政治
    格局,由此而促成了大宪章的问世。” 大宪章的核心精神是限制王权,一个重要
    的方面就是通过在大宪章中写进教会的权力,特别是英国教会的教务自主权,包
    括:高级教职的选举权、教会的司法权与教士自由前往罗马的权利。 因此,大
    宪章不仅体现了王权与世俗贵族之间的妥协与平衡,而且也反映了王权与教会之
    间的妥协与平衡。
    英国宪政与宪法一样都是得自传统经验,而非理性建构的产物。正如佐藤功
    所说的,英国宪法完全是历史的产物,是基于许多无意识的因素而产生的。 英
    国的宪政史表明它是一种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文明的需要而对机构加以发展和修
    正的持续实验的过程。 对于英国宪政平衡性的认识也完全基于经验传统,是一
    种事后的体悟,我把它称之为“发现”。
    (二)有限的普适性 :近代欧洲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平衡问题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贾恩弗兰科·波齐研究了西方一千年来的国家
    制度史。他将这一时期国家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五个连续的阶段:封建统治制度,
    等级制国家,绝对主义统治制度,十九世纪立宪制国家,自由主义时期及以后的
    国家和社会。 为了探询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平衡因素的历史线索,我们在此讨
    论一下等级制国家和绝对主义国家两个阶段的平衡问题。
    在13世纪到16世纪之间欧洲广泛存在的一种统治制度,被称为等级制国家。
    13世纪以来欧洲城市的兴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而作为政治上的自治统一
    体的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的参与,促成了等级制国家的出现。所谓等级,不仅
    意味着类似阶层、身份、地位、资格、权利与义务等社会学的意义,而更重要的
    是它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在等级制国家中,等级会议被认为是为了与统治者对
    抗和合作的特殊目的而组成的团体。波齐认为,等级会议和统治者共同构成一个
    统治制度的两半,二者共同决定政策,但它们是分离的互通信息的政治中心。双
    方通过它们的共同协商来制定政策;但是即使它们在取得一致时,仍然是完全不
    同的,每一方行使其自身的权力。这被波齐称为等级制度国家的“二元性”。 有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