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召成 ]——(2013-8-8) / 已阅17834次
[28]参见杨立新、刘召成:《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决定权》,《学海》2010年第5期。
[29]See Haelan Laboratories v. Topps Chewing Gum,202 F 2d 866(2nd Cir. 1953).
[30]See Nimmer,The Right of Publicity,19 Law&Contemporary Problems 203 (1954).
[31]See Hugo Zacchini v. Scripps一Howard Broadcasting Co. ,433 U.S. 562 (1977 ).
[32]See Hugo Zacchini v. Scripps一Howard Broadcasting Co. ,433 U. S. 576 (1977 ).
[33]Vgl. BGHZ 20,345.
[34]Vgl. BGH, GRUB 1987,128,129.
[35]Vgl. BGH,NJW 1992,2084,2085
[36]Vgl. BGH, BGHZ 50 ,133 ,137.
[37]Vgl. BGHZ 81,75,81.
[38]Vgl. BGH,NJW 2000,2195,2197.
[39]同前注[23],五十岚清书,第143一144页。
[40]参见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杨立新:《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28页;马俊驹:《人格和人格权理论讲稿》,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07页。
[41]V砂.Fikentscher, Wirtschaftsrecht, Band 11, C. H. Beck, 1983 , S. 112.
[42]Vgl. Heitmann,Der Schutz der materiellen Interessen an der eigenen Personlichkeitsspahre durch subjektiv一Private Rechte, Universitat Hamburg, 1963,S.78.
[43]Vgl. Beuthien/Schm6lz,Personlichkeitsschutz durch Personlichkeitsgiiterrechte,C. H. Beck, 1999,S.25.
[44]同前注[20]GStting书,第138页;Vgl. Freitag, Die Kommerzialisierung Von Darbietung and Personlichkeit des austibenden Ktlnstlers, Nomos Verlag,1993 , S. 70.
[45]Vgl. BGH,NJW 2000,2195,2197.
[46]同前注[23],五十岚清书,第146页。
[47]参见程合红:《商事人格权—人格权的商业利用与保护》,《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48]同前注[40],马俊驹书,第310页。
[49]同前注[40],王利明书,第285页。
[50]同前注[10],杨立新、刘召成文。
[51]同前注[20],G6tting书,第137页。
[52]该草案最终并未获得通过。Vgl. Entwurf eines Gesetzes zur Neuordnung des zivilrechtlichen Personlichkeits一and Ehrenschutzes,UFITA, Band 29 ,1959 , S. 55.
[53]参见王利明:《独立成编的人格权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2期。
[54]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
[55]参见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条文背后的故事与难题》,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67页。
[56]Vgl. Schwerdtner, Mtinchener Kommentar BGB, Band 1,'12,Rn.203
出处:法学 2013年第6期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