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马锡五审判方式对现代司法的价值探析

    [ 金翠龙 ]——(2012-11-19) / 已阅14919次

      四、结语

      司法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是一个国家最本土的资源。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植根于我国实际的优良的司法传统,其精髓既契合现代司法的基本理念,又符合中国国情与现实,特别是在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更应该强化司法的民本观念,群众观点以及司法化解矛盾、平息纠纷的功能。因此,当前应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实质,同时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品格,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巨大变化的现实,有所吸收,有所扬弃,有所发展。既不能以社会形势的变化,对马锡五审判方式采取“口惠而实不致”的虚招,纯粹学学精神而已;也要避免不顾现实地机械适用,照抄照搬那种不求甚解,一味在形式上模仿、复制,甚至简单化、庸俗化的做法。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实质与我们所大力倡导和追求的“司法为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的司法工作宗旨和价值追求是一脉相承的,也与我国司法制度的“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所要彰显的“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着眼服务群众,坚决维护民权,坚持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护民”的根本要求相一致。[18]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设我国现代法治建设,必将会有深远的意义。因此,马锡五审判方式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在当代司法活动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耕.马锡五与“刘巧儿”~马锡五与封捧儿[OL].张柏婚姻上诉案,民间法与法律方法网.

    [2]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403.

    [3]张希坡.马锡五审判方式[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41页.

    [4]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赵刚印.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A].法律科学.2008年第2期.

    [7]张希坡,韩延龙.中国革命法制史(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8]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治理化[A].北大法律评论.2000,第3卷第2辑.

    [9]谢晖.法律工具主义评析[J].中国法学1994.

    [10]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治理化[A].北大法律评论.2000,第3卷第2辑.

    [11]周永康.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专题研讨班”.

    [1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出版,第58页.

    [13]肖扬.中国司法:挑战与改革[R].2004年10月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14]张景峰.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时代意蕴[D].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第十一卷第三期,2009年6月.

    [15]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16]苏永钦.司法改革的再改革[M].台北:月旦出版社,1998.

    [17]张景峰.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时代意蕴[A].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第11卷第3期,2009年6月.

    [18]人民法院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与时俱进.第3930期第三版[N].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08年5月13日.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人民法院)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