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品格证据规则研究

    [ 黄士元 ]——(2003-1-23) / 已阅42416次

    ④ Andrew Choo:Evidence Text and Materials(Longman,1998),PP222-223.
    ⑤[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70-71页。
    ⑥[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71页。
    ①[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72-74页。
    ②[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138-139页。
    ③[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139-140页,第158-160页。
    ④[美]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3年版,第143-144页。
    ① 具体内容参阅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114页。
    ② 335 U.S.469(1948).
    ③ Eric D. Green,Charles R.Nesson: Problems , Cases , and Materials on Evidence(Little,Brown and company),P94.
    ④ 这里仅举一例。在对发生在湖南郴州汝城县的“2.7爆炸案”的侦查中,侦查人员就利用了品格证据的证明作用,把侦查目标锁定在“不务正业,长期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宋旭林等三人身上,最终侦破案件。参见君子堂:《齐鲁晚报》,2001年1月21日C8版。
    ⑤ 另外,在监狱对犯罪的改造中也可以看到品格证据对证明犯罪的重要意义。福柯曾提出“过失犯”(delinquent)概念。他所谓的“过失犯”是指因环境恶劣和本性缺陷而有犯罪倾向者。他认为,在犯罪形象的背后有一个过失犯的形象。司法判决考虑的是犯罪,其特征是犯罪行为,而且认定罪犯是其罪行的制造者。而监狱接收罪犯以后,把他变成“过失犯”来改造教养,考虑的是其犯罪原因,一是导致犯罪的生存状态,二是导致犯罪的内在倾向,如本能、冲动、习性、性格等。规训技术针对的是犯人的整个生活,履历调查就变得十分重要。研究犯人的犯罪原因,又导致犯罪学的诞生。参见刘北成编著:《福柯思想肖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294页。监狱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改造犯罪。既然我们在改造犯罪的过程中习惯于考虑被告的品格因素,那么我们事实上已承认具有某些品格的人更容易犯罪。
    ⑥ 在分析传统社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乡民们的诉讼问题时,苏力教授指出:“在传统社会中,他/她在乡里表现出的人格(无论好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传统司法或纠纷解决机制的承认,是一种证据;而如今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了。人格不在是一种证据,他/她必须收集和保留现代司法可能处理和可以辩识的证据,没有这些证据的生活是危险的。”“而且,现在的证据所要证明的也完全不是乡土社会中很重要的‘人格’或‘人品’......”。参见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35-236页。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