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

    [ 鄢波 ]——(2004-2-16) / 已阅45953次

    ⑨ 参见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
    ⑩ 参见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页:17

    参见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前言第一页。
    参见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参见艾德勒:《六大观念》,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44页。
    参见程宝山:《经济法与民法的价值比较》,《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参见程宝山《经济法与民法的价值比较》,《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206页。
    参见程宝山《经济法与民法的价值比较》,《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参见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7页。
    参见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参见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0页。
    参见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参见李昌麒、应飞虎:《论经济法的界限》,《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参见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
    参见朱景文:《比较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1页。
    参见何莉:《经济法的法域性质》《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00页。
    参见史尚宽:《民法总论》,正大印书馆,中华民国六十九年,第3页。
    参见列宁:《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87页。
    参见刘楠:《论公、私法二元结构与中国市场经济》,《民商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页。
    参见王家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中共中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记实》,法律出版社 ,1994年版,第 91页。
    参见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
    参见郑少华:《社会经济法散论》,《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68页。
    参见单飞跃、阳永恒:《社会法:一种经济法研究进路的反思》,《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人大复印资料,2002 年第4期,第30页。
    参见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94版,第37页。
    参见郑少华:《社会经济法散论》,《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第377页。
    参见王保树:《经济法的法益目标》,《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第30页。
    参见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94版,第37页。
    参见史尚宽:《民法总论》,正大印书馆,中华民国六十九年,第31页。
    参见甘强:《质疑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4期,第 页。
    参见赖达清、唐敏:《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3页。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394页。
    参见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下卷,第27页。
    参见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下卷,第27页。
    参见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下卷,第252-253页。
    参见郑少华:《社会经济法散论》,《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 373页。
    参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9年发布《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参见赖达清、唐敏:《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abstract : The legal standard means the basic principle, basic purpose or basic function of law . The standard of economic law is based on the society and it has a social standard nature .The article expounded the historical precondition of economic law by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economic and ideological basis and legal environment , and in order to prove that economic law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 ideological and legal socializ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 the article proved that as a member of social law, economic law which is based on society do its unfungible duty for the public field by expound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 law's generation; and economic law considered the social public benefit which made the center of social justice as its legal benefit goal , allotted the social resource properly , and protected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us ,we can speak well for that the economic law has a social standard nature..

    key words : socialization social law the social public benefit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