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对于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会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 蒋津泉 ]——(2005-6-15) / 已阅116605次



















    附录三:北邮学生会问题调查问卷昌平校区情况说明

    关于昌平校区学生会调查的简略说明
    大部分同学对现有学生会缺乏了解
    学生会作为一个标榜自己是“北京邮电大学本科、专科学生的群众组织”的团体理应被大多数同学所熟知,并能够代表北邮学生。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就同学对学生会的了解程度的问题中,关于学生会现行的组织体系有34.15%认为“不太清楚,仅仅通过某几项活动知道几个部门的存在”,占到最大的比例。另外还有19.51%和9.76%的同学选择“基本不知道”和“完全不清楚”,这三项合计达到63.42%,也就是说已经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昌平学生不能清楚的了解学生会的组织体系了。
    然后在对于学生会主席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职位的调查中,居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完全不知道”昌平校区的学生会主席是谁。虽然选择认识学生会主席的同学有三成左右,但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并且在昌平这样一个只有两千余人的校区,知道学生会主席的学生还不过四成,确实太少了一点。我们完全不可以想象,偌大个中国倘若有过半数的人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国家主席是谁,会不会有一些滑稽?
    紧接着关于学生会主席产生过程的问题,又有接近百分之六十的同学选择“完全不知道”。即使在学生会成员中,依然有28.57%和42.86%的学生会成员选择“主要部分不太清楚”和“完全不知道”。在所有同学中,对于学生会主席的产生过程不能基本了解的合计占到了78.05%。虽然昌平校区有着自己的特殊情况,大一新生缺乏彼此的了解。但是在相处了一年之后,广大同学对学生会主席----这个“自己的组织”的代表性人物----还是非常地不了解。我们认为,不论寻找什么理由,在学生会主席产生后,向广大同学公开,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广大同学对学生会实行选举的渴望
    这是本次调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超过85%的同学赞同在北邮实行学生会干部的普遍选举。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全体学生的普遍的选举,而不是只有数个老师及一小部分人参加的选举。在赞成的诸多理由中,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同“我是在行使作为北邮学生的权利”,其次也有超过三成的同学选择“选举学生会的领导干部关系我的切身利益”。另外没有一个同学选择“投一票应付,选谁无关紧要”。而所有对选举持反对态度的同学其反对的原因都是“不了解可能当选的人,我不能对自己的选票不负责任”。说明同学们还是很关心自己的选票走向的,应该会为自己的选票负责。
    对于北邮现行的干部产生制度,分别有34.15%和7.32%的同学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只有接近三成的同学认为“基本满意”,没有同学认为“很满意”。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有接近三成的同学认为现行的干部选拔制度“无所谓”,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在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同学中,同学们认为最不满意的是“没有实行选举”,占到了41.18%;另外“同学们难以表达对干部的要求”被选也接近三成。我们认为,这同没有实行选举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对于现行干部选拔制度同学们意见不同,但有53.66%的同学认同现行制度有必要改革,认为“无所谓”的也超过四成,说明同学逐渐开始对学生会的变化趋于冷淡。仅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同学反对改革,说明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是人心所向。由此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在北邮实行选举的问题。分别有36.59%和46.36%的同学认为“很赞同”、“基本赞同”,两者相加超过百分之八十。这里,选择“无所谓”的同学不超过百分之十。这样看来,选举作为改革的主要手段及方向,完全能被广大同学所接受,并且实行选举可以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
    假若北邮学生会实行校内普选,有超过一半的同学会“非常关注,希望新当选的人能够为同学们多做点实事”,如果算上选择“强烈关注甚至自己会参加角逐”的14.63%的同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学生会。由此可见,实行普选确实可以一改广大同学对学生会的冷漠态度,使学生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组织。
    在被分别问及实行选举的优缺点时,有25.37%、23.88%和22.39%的同学认为选举“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会干部”、“能检验当选者的能力”和“选出最能代表我们的人”,分别是选举的三大优点。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学们认为选举的弊端会比较集中,分别有50.91%和38.18%的同学担心“谁嘴上最会说,谁当选”、“虚假宣传”。就这一点,我们认为,实质上还是一个同学们对干部不了解的问题:因为不了解,才会担心当选者能说而不能做。
    另外关于选举的看法,有接近半数的同学同意“北邮有一万多人,还分布在几个校区,不太好搞选举”,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只要搞选举,就能搞好”。这出乎我们的意料,北邮在北京市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小的学校,仅有一万多人;其他兄弟院校有的有着几万学生,却能搞好学生会的普选,为什么在只有一万多人的北邮却不行呢?虽然北邮学生分布在几个校区,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每个校区分别选举一套领导班子的办法来解决(类似于现在昌平的学生会和校本部的学生会相对独立的方式)。可见这实际是一个伪问题,并不难被解决。
    尽管对于实行竞选还有种种担心,尽管竞选本身也有着一定的弊端。但是,有92.68%的同学承认实行竞选总的来讲“利大于弊”,占绝对多数。可见实行竞选,可以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是校内民主的必然结果。学生会领导干部的普选,不仅可以搞,并且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搞好!
    从选举的结果看,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在学生会领导干部的选举中胜出呢?在我们设计的诸多结果中,“同学某丙,具有责任感,经常在有利益冲突时站在学生们一边,敢于为同学们说话”得票达到了60%,“同学某乙,工作能力突出”被选率也接近两成。这表明同学们希望当选的学生干部的责任感是第一要务,工作能力知识放在其次的位置;同时我们也看到,同学们还希望作为选举产生的干部领导的学生会能搞在维护学生权利方面有所作为。这恐怕和广大学生认为学生会工作能力不强有一定关系。















    总共1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一页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