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编号:9845
    书名: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作者:马长山
    出版社:商务
    出版时间:2002年12月
    入库时间:2002-12-19
    定价:17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重大社会变革,必然伴随着为实践
    导航的巨大思想解放和理论突破运动,法学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前
    所未有的繁荣。尽管法学仍需“脱幼”和现代化,但近年来法学理
    论的重大创新和进步则是有目共睹的。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对历史发
    展和社会进步予以积极的关注和回应。随着当代世界政治、经济、
    文化的重大变革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和社会、权力和权利、
    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矛盾关系比以前更为复杂和突显,市民社
    会理论也日渐成为一股世界性的理论思潮。可以说,重构国家和
    市民社会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根本性的问
    题。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已初现端倪,市民社会理论受到了越来越
    多的关注,法学界也必然要引入市民社会理论进行创新性研究。
    应当说,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法理问题,对这一问
    题的深入、系统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法本质、法作用、法运
    行及其当代发展走向和趋势等等,从而为法学研究注入坚深而丰
    实的理论底蕴。对法治发展的研究来说,市民社会理论则具有更
    重要的意义。因为,法治的根本之义在于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把
    法治置于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运动中去考察,就会获得更
    深入、更根本的认识和把握。马长山教授的新著《国家、市民社会
    与法治》一书,就是这方面的开山之作。
    该书以市民社会理论为基点,对法治思想的内在理论路径和
    西方法治生成的深层动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当代国家和社会关
    系的新变化、新趋向及其对法治的深刻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把
    握,进而得出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互动关系构成法治的基础和界
    限这一重要结论,并藉此对中国法治进程进行系统的理论设计和
    解说,构建了市民社会理论法治观的理论体系,因而颇具学术前沿
    性和理论创新性,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实践指导意义。该书注
    释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功底扎实,这也表明了作者颇深的学术积
    淀和认真塌实的良好学风。这在当前具有某种“务实”和“浮躁”倾
    向的学术环境下,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我和马长山教授相识于1998年南京“ 20世纪中国法学与法
    制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上。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其谦逊勤奋、执著
    学术、颇具洞见的风格给我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就撰写该书与
    我多次探讨交流,有很多理论观点我们都能取得共识。通读书稿,
    感到该书视野开阔,体系完整,理论深邃,使命感强,因而颇具学术
    感染力。当然,与其他学术著作一样,该书也并不是完美的,比如
    关于“市民社会型塑与中国法治之路”一章,如能以市民社会理论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民主专政,进行再具体些、针对性再强
    一些的论述,可能会更好。但是,不管怎么说,《国家、市民社会与
    法治》一书,都可堪称法学理论和法治研究方面的上乘之作,这也
    是近年来少见的学术价值含量很高,开拓性和时代感很强的理论
    著作之一。相信该书的出版,能对市民社会理论基点上的法学研
    究,尤其是市民社会与民主和法治发展的深入研究起到重要的推
    动作用。
    我很高兴,也很欣慰地向学本界推荐此书,是为序。
    吕世伦
    2001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静园寓所

    目录
    导论
    一、法学理论的当代使命
    二、市民社会理论的兴起与法理学更新
    三、中国法治之路的理论构建及其得失
    第一章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思想和
    理论的深层历史脉动
    一、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复合、正义与法治
    二、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分立与法律至上
    三、当代法治思想中的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流变
    四、传统中国“法治”思想中的御用精神
    第二章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互动发展与
    近代法治的生成
    一、西欧法治产生的历史根源
    (一)多元权力土壤中的城市市民社会权利
    (二)国家重建、市民社会自主化运动与
    近代法律秩序的生成
    (三)市民社会精神的张扬与法律形式化运动
    二、走向现代法治的分殊与趋同
    2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
    (一)英国“法的统治”——社会优位型法治模式
    (二)德国“法治国”——国家优位型法治模式
    (三)社会优位型法治与国家优位型法治的趋同
    三、西欧的“独特性”与“东方专制主义”
    (一)古希腊古罗马与西欧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独特性”
    (二)古中国与“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和社会
    第三章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矛盾发展:人类历史演进的
    主流涌动与多样化进程
    二、法治运行的社会基础
    (一)法律至上——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冲突与协调
    (二)权利保障——多元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
    分享与制衡
    (三)理性规则秩序——市民社会多元利益的
    冲突、互动与整合
    (四)公民意识——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契合的
    自由理性精神和法治的非制度化要素
    三、当代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变异及其
    法治面临的挑战和趋向
    四、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内在根据和界限
    第四章市民社会型塑与中国法治之路
    一、反思现代性、国家肚会构架与权力、权利和
    义务的合理有效配置
    二、多元权利基础、公权力权威与良法之治
    (一)市民社会的多元自主性权利对权力的平衡和制约
    (二)公权力的合法性权威与民主法治进程
    (三)正义法精神的弘扬与“良法之治”
    三、回应与契合: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
    (一)依法治国对社会的回应
    (二)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确立
    (三)依法治国与市民社会理性规则秩序的有机契合
    四、公民意识重塑与法治国家合法性
    参考文献
    英文目录
    后记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