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79603
- 书名:律师应是怎样的人(第二版)
- 作者:赵青航
- 出版社:中国法制
-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 入库时间:2018-12-19
- 定价:39
图书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赵青航,青年法律人,博士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规管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律师》杂志特约评论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执业若干年。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单位见习。业余在大学从事法律教学近五年。
已出版专著《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和《律师应是怎样的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主编、参编书籍各一部,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民主与法制》《中国律师》《中国社会组织》等刊物上发表四十余篇论文、案例评析与办案纪实。
曾在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编纂工作研究小组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起草小组成员参与司法部“完善律师的职责定位”等多项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修订与律师行业改革的课题。
曾获评杭州市人民政府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浙江大学“求是创新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撰写的案例评析《范根生诉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政府环保行政复议案——信访投诉与行政履职申请之甄别》被评为2014年度浙江省法院优秀案例。
坚信,法律是一门关于实践的学问,只有不断地往返于理论与实践之间,才能获得富有生命力的真知。
谨借此书表达对律师职业若干粗浅的看法。
读者对象:律师、法科生、关心律师职业的人士
编辑推荐:
律师应是怎样的人?是一种职业思考,一种人生思考,一种社会思考。
对律师职业求真尚善精神的真诚呼吁
在法律实践与法学理论之间不懈往返
内容介绍:
作者在后记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段话,是这本书最合适不过的概括——这些年,每每听到以下两句话,我都会不寒而栗,心痛不已。想必不少人也听说过,一句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主人公高呼的,“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律师杀光;另一句则源于19世纪的美国,有人称律师职业“是一个为了金钱将自己供任何一个男人任意玩弄的淫荡的妓女。我已用一本书的诚意,尽力去反驳这两句“恶毒”之语。因此,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理解律师、关心律师职业的朋友们,愿这本《律师应是怎样的人》能为广大律师们(尤其是青年律师)博得尽可能多的理解与掌声。
图书目录
壹 师友者言 / 001
——共话“律师应是怎样的人”
贰 律师的模样 / 021
律师:矛盾纠纷的化解者 / 023
律师除应具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三大“维护”职能,还须具有一个直面社会现状的职能——推动矛盾纠纷的化解。在民事诉讼的过程中,律师不仅可以作为代理人助力当事人解决纠纷,还能担任调解员主持旨在化解矛盾的调解。
“等腰三角形”的诉讼构造何时成为常态? / 033
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发达程度;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司法公正程度。法官以尊重律师为己任,律师以尊重法官为使命,这是理想的、和谐的法治环境。事实上,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律师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 043
律师调解制度为中国律师勾勒了新的职业方向和规划图景,为富有创造力的律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律师应该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增强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迎来律师职业大发展的另一片广阔天地。
律师,骨子里是文人 / 057
每位律师都不应以“法律的良知”作为交换的代价去换得经济利益;每位律师都应记得我们维护的是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每位律师还应记得我们是靠提供法律专业知识、技能来生存和发展的,而法律的终极目的是公平与正义。
律师职业,为什么易招非议 / 065
一个充满这种精神的法律人决不会迷失在自己或客户的私利之中,一个具有这种法律精神的群体也一定能在社会发展的伟大时刻凸显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律师的为与不为 / 071
律师职业的专业性体现在对本国法律和已被纳入本国法律体系的国际法规则的尊重和应用上,当某些律师不仅不维护反而是在破坏本国法律秩序时,便失去了职业的根基,其行为在任何法治国家都会遭到禁止和处罚。
律师也该理解法官 / 078
在成熟的法治社会里,掌握裁判权的法官应当(也必须)享有至高的地位,因为法官地位的高低尊卑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法治的信仰程度。
律师执业的专业化进阶 / 085
专业化的实践可采取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业化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年律师要以解决温饱为要务,广泛涉猎多种类型的法律业务。第二个阶段是“专业化探索阶段”,律师应当专攻其擅长的业务。第三个阶段则是“专业化深耕阶段”,此时的律师已在专业化领域小有成就,若再加大专业化的火候,悉心炖煮,渐渐会成就其律师之道。
律师爱财 取之有道 / 090
律师提供的是专业性法律服务,虽然这种服务通常也是有偿的,但对法律的信仰决定了商业性从来不曾是也永远不会是律师业的本质属性。
影响邹碧华终身的一段庭审经历 / 096
法官与律师的相互尊重是良性互动关系的一个起点,律师对法官的尊重程度代表着法治的发达程度,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代表着社会的公正程度。
胜诉率与律师的优劣 / 100
一位优秀的争端解决律师,往往更有可能准确地向客户展示第三方裁判的可能结果,一位具有职业道德的好律师也不会净为了赚钱而有意把客户拖入诉讼的泥沼。于是,在好律师的指引下,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和解。
叁 走近青年律师 / 107
光鲜的背后 / 109
青年律师比“老油条”律师更纯粹,比“机械化”法官更灵活,是一群真正靠激情和法律信仰支撑着的法律践行者。
唯有匠心独具 / 120
匠人无关年龄和阅历,更多地取决于其态度,是否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是否有精益求精的恒心,是否有刻苦、踏实的品质。
律师函不是一封简单的书信 / 131
律师函不是一封简单的书信,它代表了律师事务所和经办律师的专业度与职业操守,不应有任何本可避免的瑕疵。
律师的“职业病” / 139
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助人为乐,令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也是自己及整个律师群体在社会上一种独有的存在感——常被大家需要着。
当青年律师遇上群体性案件 / 146
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是律师的执业基础,因为律师以法为业、以律为师,其执业行为是否规范,不仅影响律师职业的整体形象,而且影响公众对法治的信仰、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律师路上的且停亭 / 156
成就律师之道在于:持之以恒,术业专攻,平心静气,适时调整,才能看清走过的路,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判断接下去的行程,在不慌不忙中调控工作与生活的黄金比例。
肆 执业有感 / 167
干一行,爱一行 / 169
杜万华大法官说:“我应当忘记过去,面向未来,因为路的前方还是荆棘丛生、一片苍茫。但我必须勇敢地往前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邹碧华法官生前说:“将来我判决自己人生成功的标志,是看我帮助过多少人走向幸福。”“90 后”法官助理说:“怀有职业精神, 就是要先接受每份工作, 然后学会善于处理它们, 最后更要爱上它们。”他们都是优秀的法院人,值得同为法律人的青年律师们学习。
致即将成为律师的你们 / 177
近几年,我会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给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法科毕业生们(准律师们)分享四个较为宏观的关涉律师职业的话题,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是律师执业的专业化,三是法律职业伦理,四是律师的公义担当。
诉讼律师的日常 / 192
患有“我不相信”强迫症/ 有时会“啰嗦”/ 责任心的驱使/ 不为胜诉打包票/ 在庭上力争合理的发言机会/ 辩论之于诉讼的价值/ 要求先支付必要的律师费/ 授人玫瑰/ 爱往人堆里“扎”?
青年律师的忌与记 / 201
作为谨守职业道德的专业律师,在办案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竭力帮助法官寻找案件事实的真相,尽力使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一致,为法官提供准确的法律适用依据,通过促进审判的公平正义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人师者的模样 / 212
律师,当到一定的境界,应该有一种精神,将自己办理的每一起案件或者提供的每一件法律服务产品,不再当作商品,而是当作艺术品来对待。虽然艺术品也是有商业价值的,但是艺术家创造艺术品首先追求的不是商业价值,而是艺术价值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