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刑事法评论(第31卷)(2012)
    编号:53843
    书名:刑事法评论(第31卷)(2012)
    作者:陈兴良主编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入库时间:2013-1-12
    定价:68元
    特价:57.8元,85折,省10.2元!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刑事法评论》从第1卷至今,已经延续了15年,这种坚持对于一个刊物来讲实属难能可贵,对于主编陈兴良教授而言,更能体现其非同一般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 本卷为第31卷,在"域外视野"、"域外传译"、"刑法学人"、"共犯研究"、"监狱研究"、"专题研究"六个板块,共收入24篇论文,大多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所作,其清新的文笔、前卫的观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为本书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气。

    图书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1)
    域 外 视 野
    德国刑法学中构成要件论的演变/蔡桂生
    一、 诉讼法上的构成要件论
    二、 前古典的构成要件论
    三、 古典的构成要件论
    四、 新古典的构成要件论
    五、 目的论的构成要件论
    六、 新古典与目的论相结合的构成要件论
    七、 机能论的构成要件论
    八、 小结
    德日刑法上的监督、管理责任/吕英杰
    引言
    一、 日本的监督、管理责任
    二、 德国的监督、管理责任
    三、 比较与结论
    美国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的演进及其启示/叶良芳
    引言
    一、 相关概念及比较
    二、 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的适用状况
    三、 挑战与回应: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的最新发展
    四、 无需定罪的惩罚:法人审前转处协议制度评析
    五、 借鉴与启示
    18世纪英国刑事私诉剖析 ——兼谈英国刑事起诉史的重新书写/杨松涛
    一、 检察制度史框架中的18世纪英国刑事私诉
    二、 18世纪英国刑事起诉中的被害人
    三、 以被害人为中心重新书写英国刑事诉讼史

    域 外 传 译
    辩诉交易和刑事审判的消失
    ——来自英美和德国法律史的教训/〔美〕约翰•朗拜因文 江溯译
    一、 美国与德国的鲜明对比
    二、 危险
    三、 历史
    四、 德国人为什么转向交易司法?
    荷兰恢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约翰•布拉德文郝方昉 何显兵译王平校
    上篇:恢复性司法制度化与刑事司法改革
    一、 制度化(Institutionalisation)
    二、 关于制度化的思考
    三、 非正式的恢复性实践
    四、 刑事司法中的恢复性实践
    五、 将恢复性司法制度化?
    六、 改革刑事司法体制?
    七、 从恢复性实践到恢复性司法
    下篇:恢复性司法与刑事法律的重构
    一、 导言
    二、 刑事司法、恢复性司法与和解
    三、 惩罚、制裁与规范秩序
    四、 对法律进行重新安排
    五、 重构刑事法律
    六、 小结

    形 法 学 人
    山色不言语
    ——王作富教授学术印象/陈兴良
    共 犯 研 究 两种犯罪参与论之比较分析与反思/赵希
    一、 对二元参与体系的反思
    二、 单一正犯体系的启示
    三、 单一正犯体系的完善
    未遂教唆不可罚说之提倡/赖隹文
    一、 范围限定:排除不能犯
    二、 立场选择:不可罚说
    三、 立场检验:价值论考察
    四、 关系辨正:未遂教唆与陷害教唆
    五、 结语
    论共谋关系的脱离/吴昌植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共谋关系脱离的概念
    三、 学说分析
    四、 判例考察
    五、 共谋关系的脱离与中止

    监 狱 研 究
    论监狱设计/吴宗宪
    一、 监狱设计及其特点
    二、 监狱设计原则
    三、 监狱设计的主要内容
    论监狱的多维定义
    ——以监狱惩罚为主线的多元分析/刘崇亮
    一、 引论
    二、 监狱的基本定义——刑罚学定义
    三、 监狱的衍生定义之一——政治学定义
    四、 监狱的衍生定义之二——监狱的社会学定义
    五、 监狱的衍生定义之三——监狱的建筑学定义
    六、 监狱的衍生定义之四——监狱的经济学定义
    七、 论题之外的话

    专 题 研 究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刑法解释学上的口号之争/陈坤
    一、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在解释结论上的一致性
    二、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在定罪思路上的一致性
    三、 不同解释主体得出不同解释结论的根源
    四、 分歧的口号性:对语义、客观性与彼此的误解
    五、 代结论:别让学派之争成为口号之争
    论刑法归因与归责关系的嬗变/邹兵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有归责,无归因
    三、 有归因,无归责
    四、 先归因,后归责
    五、 归责突破归因
    六、 结语
    罪量因素:构成要素抑或处罚条件/王强
    一、 学说之争
    二、 性质定位:引鉴客观处罚条件概念的前提
    三、 未遂论:客观处罚条件概念的中国场域?
    四、 违法论:真正的客观处罚条件之辨
    五、 责任论:构成要件要素抑或不真正的客观处罚条件
    六、 构成要件要素:绝大多数罪量因素的归属
    七、 小结
    中止犯自动性的司法认定/张鹏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我国自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