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狱与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编号:50642
    书名:狱与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作者:胡旭晟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入库时间:2012-3-1
    定价:158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考察了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了传统诉讼中十分独特的“司法机构与诉讼参与人”、“运行机制”、“精神与原则”、以及许许多多“特殊的司法”方式,以及其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诉讼原则”、及其同样独具风格的“春秋决狱”、“家族司法”和“调解”等等司法形式。


    图书目录

    引 论
    一、“狱”、“讼”之意义
    二、传统中国狱讼之流变
    三、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之特质
    四、本卷之范围、重点与结构
    第一编 精神与原则
    第一章 价值取向
    第一节 “和谐”精神与“无讼”理想
    一、“和谐”与“无讼”的社会理想
    二、“和谐”与“无讼”的伦理意义与审美价值
    三、“和谐”与“无讼”的政治价值
    四、“和谐”与“无讼”的诉讼价值
    第二节 维护“秩序”
    一、维护宇宙自然秩序
    二、维护国家政治秩序
    三、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四、维护家族伦理秩序
    第三节 贯彻伦理纲常
    一、纲常伦理:诉讼运作的最高准则
    二、维护孝道:独特的诉讼是非观
    三、制度设定:价值取向的具体显现
    第四节 漠视权利
    一、轻视实体法上的民事权利
    二、漠视程序法上的诉讼权利
    第五节 贱讼与息讼
    一、厌讼、贱讼之诉讼心理
    二、息讼之文化趋向
    第六节 简评
    第二章 理论指导
    第一节 德威之辩
    一、德、威释义
    二、德威之争
    三、德威之理论指导
    第二节 宽严之辩
    一、法宽与刑严
    二、司法时宽时严
    三、宽严相济
    第三节 轻重之辩
    一、施刑轻重之基本发展态势
    二、轻重理论之阐析
    第四节 简评
    第三章 诉讼原则
    第一节 等级特权原则
    一、“八议”原则
    二、“尊卑”原则
    三、其他特权原则
    第二节 宗法伦理原则
    一、亲属相隐
    二、服制审判
    第三节 仁道矜恤原则
    一、以德司法
    二、以情断案
    三、慎刑恤狱
    第四节 其他原则
    一、有罪推定原则
    二、刑讯逼供原则
    三、调处息讼原则
    第五节 简评
    第四章 民间诉讼意识
    第一节 诉讼:申冤与权利
    一、冤抑的由来
    二、权利与申冤
    第二节 诉讼:态度与策略
    一、诉讼态度:健讼与惧讼
    二、诉讼心态:把事情闹大
    第三节 申冤:人物与途径
    一、清官与侠客
    二、复仇与报应
    第四节 简评
    第二编 司法机构与诉讼参与人
    第五章 司法机构与诉讼当事人
    第一节 司法机构
    一、中央司法机关
    二、地方司法机关
    三、准司法机关
    第二节 审判组织形式
    一、独审制
    二、会审制
    第三节 当事人
    一、范围
    二、诉讼地位
    第四节 简评
    第六章 司法官
    第一节 名称与职责
    一、最早传说中的司法官
    二、司寇系统的司法官及其职责
    三、“两司”系统的司法官及其职责
    四、“三司”系统的司法官及其职责
    第二节 法律责任
    一、违法受讼和不受讼的法律责任
    二、违法审讯的法律责任
    三、违法裁判的责任
    四、违法执行判决的责任
    第三节 处事风格与角色意识
    一、循吏与酷吏
    二、“青天”意识
    三、“父母官”意识
    第四节 简评
    第七章 幕 吏
    第一节 书吏
    一、书吏的身份
    二、书吏的分类和等级
    三、书吏在审判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幕友
    一、出现幕友佐治的时代背景
    二、幕友的身份
    三、司法审判中幕友的参与
    第三节 简评
    第八章 讼 师
    第一节 源流
    一、成因
    二、发展沿革
    第二节 物化环境
    一、出身和来源
    二、级别
    三、活动场所
    四、行业组织
    五、地域性
    第三节 行为与业务
    一、代写书状
    二、咨询和谋划诉讼
    三、贿役通吏
    四、把持捏造
    五、教习讼学
    六、调解和宣传
    七、同代书交涉
    第四节 参与诉讼
    一、古代诉讼制度与诉讼泛滥
    二、案件的起诉
    三、案件的受理
    四、案件的审理、上诉
    第五节 精神世界
    一、反叛儒家“无讼”精神
    二、人生哲学
    三、诉讼观
    四、心理状态
    第六节 讼师秘本
    一、概况
    二、法文学成就
    三、普法和道德宣教
    四、“状谋大全”
    第七节 简评
    第九章 监 狱
    第一节 监狱设置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唐宋时期
    四、元明清时期
    第二节 狱官狱法
    一、狱官
    二、狱法
    第三节 囚犯管理
    一、狱具
    二、禁系
    三、衣食供给及病囚
    四、赦宥
    第四节 狱政状况
    一、先秦时期的狱政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狱政
    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狱政
    第五节 简评
    第三编 运行机制
    第十章 诉讼基本制度
    第一节 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三、专门管辖
    第二节 回避
    一、籍贯回避
    二、亲属回避
    三、故旧回避
    四、司法官之间的回避
    五、其他与诉讼有关的官吏回避
    第三节 强制措施
    一、拘传
    二、逮捕
    三、囚禁
    第四节 期间和时效
    一、期间
    二、时效
    第五节 辩护与代理
    一、辩护
    二、代理
    第六节 简评
    第十一章 诉讼程序
    第一节 起诉程序
    一、起诉的方式
    二、有关起诉的原则
    三、对控告的受理
    第二节 一审程序
    一、审判管辖
    二、诉讼代理人
    三、审判期限
    四、法庭组成
    五、案件审讯
    六、案件的判决
    第三节 上诉程序
    一、正常上诉
    二、直诉
    第四节 复审程序
    一、上诉复审
    二、申报复审
    三、死刑复核
    第五节 简评
    一、重狱轻讼,民事诉讼发展缓慢
    二、重权力轻权利,诉讼程序行政化色彩浓厚
    三、重实体轻程序,程序体系欠完备
    四、刑讯逼供,罪从供定
    五、礼法结合,诉讼程序呈现出伦理性特征
    第十二章 诉讼证据
    第一节 源流
    一、夏商周:传统证据制度的形成时期
    二、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传统证据制度的发展时期
    三、唐宋:传统证据制度的定型与成熟时期
    四、元明清:传统证据制度怠于进化并最终解体的时期
    第二节 证据形式
    一、盟誓
    二、当事人陈述
    三、证人证言
    四、物证
    五、书证
    六、勘验报告
    第三节 证据的获取与运用
    一、证据的获取
    二、证据的运用
    第四节 简评
    第十三章 司法判决
    第一节 判决依据
    一、依律判决
    二、判例与类推判决
    三、依情理判决
    第二节 判决方式
    一、先议后判
    二、先判后议
    三、先议后判再议
    第三节 判决的执行
    一、死刑的执行
    二、流刑和徒刑的执行
    三、体刑的执行
    第四节 简评
    第十四章 判 词
    第一节 概念与范围
    一、概念
    二、范围
    第二节 起源与流变
    一、草创期的先秦两汉判词
    二、形成期的唐代判词
    三、发展期的宋代判词
    四、成熟期的明代判词
    五、鼎盛期的清代判词
    第三节 类型
    一、骈判与散判
    二、拟判、实判与花判
    三、批词与判词
    第四节 内容与结构
    一、初审批词的内容与结构
    二、初审判词的内容与结构
    三、再审批词的内容与结构
    四、再审判词的内容与结构
    第五节 功能
    一、指令调处,确认权义
    二、明确管辖,监督审判
    三、结讼断狱,晓谕教化
    四、补充律例,评议原则
    第六节 制作方法
    一、事实陈述
    二、理由论析
    三、裁判结果
    第七节 简评
    第十五章 司法监察
    第一节 源流
    一、发展沿革
    二、成因
    第二节 立案与一审的监察
    一、立案的监察
    二、一审的监察
    第三节 复审与会审的监察
    一、复审的监察
    二、会审的监察
    第四节 执行的监察
    一、对死刑执行的监察
    二、对其他刑种执行的监察
    第五节 失察追究
    一、历史演变
    二、失察追究机制
    第六节 简评
    一、司法监察的合理性与积极性
    二、司法监察的非理性与消极性
    第十六章 诉讼艺术
    第一节 诉讼艺术概述
    一、艺术与诉讼艺术
    二、诉讼艺术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中国传统诉讼艺术的演进
    一、先秦诉讼艺术的奠基
    二、秦汉魏晋诉讼艺术的初兴
    三、隋唐宋元诉讼艺术的繁荣
    四、明清诉讼艺术的成熟
    第三节 中国传统诉权运作艺术
    一、诉前攻防策略
    二、诉权启动艺术
    三、案情声辩艺术
    四、诉讼推进策略
    第四节 中国传统听讼断狱艺术
    一、调解息讼的策略机制
    二、情理断案的弹“情”艺术
    三、以柔克刚的生活智慧
    四、声东击西的堂讯游击
    五、用谲识伪的智力博弈
    六、察疑得实的求证逻辑
    七、见微知著的法理悟性
    八、顺水推舟的解纷妙计
    第五节 中国传统判词表达艺术
    一、传统判词的劝导与说服策略
    二、常见修辞格的运用
    三、传统判词的诗化
    四、言辞的简练与事实的剪裁
    第六节 简评
    第四编 特殊的司法
    第十七章 春秋决狱
    第一节 源流略考
    一、正名:“春秋决狱”的指称或表达
    二、史脉:春秋决狱的发展与沿革
    第二节 案例探微
    一、案例择录
    二、折狱原则
    第三节 法理究析
    一、春秋决狱的依据
    二、春秋决狱的品性精神与衡平历程
    第四节 简评
    一、积极作用
    二、消极影响
    第十八章 家族司法(上)
    第一节 司法依据
    一、存在依据
    二、法律依据
    第二节 司法主体与客体
    一、司法主体
    二、司法客体
    第三节 司法运行机制
    一、司法程序
    二、惩处手段
    三、与国家司法之关系
    第四节 家族司法的价值
    一、积极价值
    二、负面价值
    三、现代转换价值
    第五节 简评
    第十九章 家族司法(下):孔府司法
    第一节 孔府司法源流
    一、产生与发展
    二、与国家司法之关系
    第二节 孔府司法的依据
    一、孔氏家法族规
    二、国家法
    第三节 孔府司法的主体与客体
    一、孔府司法的主体
    二、孔府司法的客体
    第四节 孔府司法的运行机制
    一、孔府司法的程序
    二、孔府司法的手段(上)
    三、孔府司法的手段(下):对家族成员以外的所属人员
    第五节 简评
    第二十章 少数民族司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少数民族
    二、少数民族司法
    第二节 调解处理审理
    一、原则
    二、机构、人员
    三、程序
    四、效力
    第三节 神判
    一、条件
    二、种类
    三、结果
    第四节 械斗
    一、瑶族、景颇族的械斗
    二、侗族、佤族的械斗
    三、白族、傈僳族的械斗
    四、藏族、珞巴族的械斗
    五、高山族的械斗
    第五节 简评
    第二十一章 宗教司法
    第一节 道教戒律及其纠纷解决机制
    一、道教戒律向法律形态的转化
    二、道教戒律与教徒的内部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古代司法及其内部的纠纷解决机制
    一、佛教与中国古代司法
    二、佛教戒律与教徒的内部纠纷解决机制
    第三节 官府对不同宗教派别纠纷的裁决
    一、佛教与道教之间的冲突与裁决
    二、佛教与儒教的争论及解决
    三、宗教管理机构及其司法权
    第四节 巫术信仰及其惩处
    一、巫术在中国的演变
    二、大明律有关巫术犯罪的规定
    三、《大清律例》有关巫术犯罪的规定
    第五节 水权纠纷的宗教解决
    一、水利宗教的世俗表象
    二、水利宗教的教化功能
    第六节 简评
    第二十二章 行业司法:清代的工商行业
    第一节 清代行业司法的历史基础
    一、中国的商人
    二、清代商人的社会关系
    三、制定法背景
    第二节 清代工商行业内常见的纠纷起因
    一、开业
    二、牙行
    三、徒伙
    四、会馆、公所抽用
    五、竞业禁止
    六、“禁止把持”
    第三节 清代行业司法的基本制度
    一、商人习惯法与行业自治之秩序的建立
    二、作为司法机关的行业会馆、公所
    三、行业司法的操作规程
    第四节 行业制裁及国家保障
    一、财产型处罚
    二、名誉型处罚
    三、禀官究治
    第五节 “神明崇拜”与行业司法
    一、神明崇拜与清代商业社会
    二、“神明崇拜”在行业司法中的意义
    第六节 简评
    第二十三章 地域司法:明清时期的徽州
    第一节 徽州文书与徽州地域法律文化
    一、徽州属于特定地域概念
    二、徽州文书与徽州地域文化
    三、徽州法律文书
    第二节 明清徽州民间纠纷(上)———以38件民间契约为中心
    一、38件徽州民间契约的基本统计
    二、38件徽州民间契约的基本分析
    三、民间纠纷解决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明清徽州民间纠纷(下)———以38个坟葬纠纷为对象
    一、徽州人的风水观与坟葬纠纷
    二、明清38个坟葬纠纷的基本统计
    三、明清38个坟葬纠纷的初步分析
    第四节 明清徽州民间纠纷的地域特征
    一、解纷类契约文书的法律分析
    二、“法理”与“私情”之间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
    第五节 简评
    第二十四章 厂卫司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厂卫的设置及职能
    一、厂卫的设置
    二、厂卫的司法职能
    三、侵越法司职权
    四、滥刑
    五、酷刑
    第三节 厂卫司法的历史分期
    一、洪武、建文
    二、永乐
    三、洪熙、宣德
    四、正统
    五、景泰
    六、天顺
    七、成化、弘治
    八、正德
    九、嘉靖、隆庆、万历、泰昌
    十、天启
    十一、崇祯
    第四节 简评
    一、皇权因素
    二、内阁因素
    三、厂卫为害的间隔
    第二十五章 涉外司法
    第一节 古代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观念
    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二、中国人对于国家的观念
    第二节 “化外人”司法制度的建立
    一、唐宋时期的开放政策
    二、“化外人”与外国人
    三、“化外人”司法的具体实施
    第三节 “化外人”司法的发展
    一、“化外人”并依律拟断的司法模式
    二、化外来降人司法模式
    第四节 简评
    一、“化外人”司法模式符合传统中国人对法律的看法
    二、“化外人”司法模式与帝王权威
    三、“化外人”司法模式与国家主权
    第二十六章 调 解
    第一节 源流
    一、调解的原始形式
    二、调解的演变
    第二节 运行机制
    一、主体与客体
    二、一般程序
    三、各种调解形式及相互关系
    第三节 原则与精神
    一、“息事宁人”原则
    二、道德教化原则
    三、总的原则、方法与精神
    第四节 理论与观念基础
    一、理论基础
    二、观念基础
    第五节 深层文化背景
    一、社会心理背景
    二、深层社会根基
    第六节 简评
    一、调解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它是人类 合目的性的需要
    二、历史的困惑与现实的思考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