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刑事法评论(第28卷)(2011)
    编号:48378
    书名:刑事法评论(第28卷)(2011)
    作者:陈兴良主编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入库时间:2011-8-6
    定价:68元
    特价:57.8元,85折,省10.2元!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刑事法评论》的第28卷,本卷在“学术争鸣”栏目收入了两篇文章,均是对刑法构成要件的形式与实质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该主题予以了全面审视。在“刑法学人”栏目中三篇文章,都是对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纪念。“主题研讨”专门开辟了“过失犯研究”专题,收入三篇文章。“域外视野”中收入一篇文章。“专题研究”中收入14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开拓了新的学术领域,他们的观点不属于对传统问题的研究,而是对刑法相关问题的前沿性探讨。综观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古今中外的特点,是对前沿性刑事法理论集约化的呈现。对当前刑事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
    学术争鸣
    构成要件理论:形式与实质——构成要件二分性说之提倡/王俊
    一、问题的提出
    二、构成要件理论的展开
    三、形式构成要件与实质构成要件的提倡
    四、余论:走向崩溃的四要件理论
    学派如何形成——刑法学论争中的形式与实质/刘树德
    一、形式/实质解释论
    二、形式/实质解释
    三、形式/实质判断
    四、形式/实质犯罪论
    五、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实质侧面
    六、结语:理性论争促成学派
    实质解释论:一种无法克服的矛盾——对于刑法解释边界的探讨/崔嘉鲲
    一、实质解释论与形式解释论的对立
    二、实质解释论之“实质标准”探析
    三、刑法解释的核心问题——寻找解释的边界
    四、实质解释的思维模式的进一步阐述
    五、结语
    刑法学人
    德国与奥地利刑法中责任概念的流变/[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 文 陈金林 译
    一、责任概念的教义学发展史
    二、当今德奥两国的责任观念
    三、结论
    悼念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教授的逝去/[日]西原春夫 文 李世阳 译
    一、耶赛克教授的逝去
    二、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及耶赛克教授与日本的关系
    三、耶赛克所长与研究所的发展
    四、耶赛克教授的研究所外的活动
    五、追念耶赛克教授的人品
    耶赛克教授与中国刑法学/陈兴良
    主题研讨
    过失犯构造问题检讨/郑世创
    一、引言
    二、成立过失犯之前提
    三、过失之本义:法条文意之分析展开
    四、过失犯主观不法之构造及判断预见之基准问题
    五、注意义务与过失犯实行行为之问题
    六、过失犯之罪责
    七、结语
    刑法中信赖原则基本问题研究——新过失论语境下过失犯的限缩/孙运梁
    一、信赖原则的基本涵义
    二、信赖原则的产生与沿革
    三、信赖原则存在的根据
    四、信赖原则的适用条件
    五、信赖原则的适用范围
    六、信赖原则在犯罪论体系中的位置
    七、信赖原则与允许的危险、危险分配理论
    八、结语
    过失危险犯的基础及边界——以刑法的风险控制功能为视角/冀莹
    一、引言
    二、现代风险社会与刑法
    三、过失危险犯犯罪化根据
    四、过失危险犯中的危险
    五、过失危险犯中的过失罪过
    六、过失危险犯的立法设计
    七、排除“规范化”的忧思——代结语
    域外视野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初论/申柳华
    一、被害人信条学(viktimodogmatik)研究的缘由
    二、被害人学的产生和发展——从被害人学到被害人信条学
    三、被害人信条学的定义
    四、被害人信条学的定位
    五、被害人信条学的运用范围
    六、被害人信条学与相关刑法科学的界限
    七、被害人信条学的功能
    专题研究
    建国初期的“敌人刑法”及其超越——兼评雅科布斯的“敌人刑法”/蔡道通
    一、建国初期的“敌人刑法”及其表征
    二、“敌人刑法”的实践以及对“敌人刑法”的超越
    三、对雅科布斯“敌人刑法”理论必须保持必要的学术警惕
    危险性评估的证据资格/文姬
    一、被告人品格证据及其适用规则
    二、与指控行为相似的事实证据
    三、用概率原理解释危险性评估的证据资格
    危险社会的危险犯论纲/陈洪兵
    一、诘难:危险犯理论有用吗
    二、求真务实:我国危险犯理论应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三、结论:危险犯理论能够有所作为
    韦伯故意的推理及推论/方鹏
    一、对韦伯故意构成一罪既遂的四种解说之检讨
    二、从罪数理论角度对韦伯故意的分析
    三、韦伯故意是一种基于司法惯例的法律拟制
    四、韦伯故意的模型可否进行推论
    五、关于韦伯故意的指导性案例及解读
    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与特殊的主客观构成要素/廖北海
    一、观点之争
    二、规范的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不可取
    三、犯罪事实支配并非证成义务犯的要素之一
    四、犯罪事实支配与无身份之故意工具
    五、犯罪事实支配与无目的之故意工具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界分——行为支配说的妥当性及其贯彻/钱叶六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界分的学说路径
    三、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界分的基准
    四、行为支配说的贯彻:以介入行为的类型为视角
    五、总结
    先前行为归责模式述评/姚诗
    一、导言
    二、结果加重犯模式
    三、立法模式
    四、作为犯模式
    五、结语
    不作为犯的归因与归责/曾文科
    一、不等价于作为犯的不作为犯
    二、派生责任理论的启示
    三、两种不同的因果关系
    四、不作为犯的归因
    五、不作为犯的归责
    六、余论:作为还是不作为?
    七、结语
    刑事诉讼真实观导论/王彪
    一、引言
    二、刑事诉讼真实观的理论模型
    三、刑事诉讼真实观的比较法考察
    四、中国刑事诉讼真实观评析
    五、结语
    黑社会性质犯罪服刑罪犯矫正对策探索/鲁兰
    一、黑社会性质犯罪概念与课题启动概况
    二、涉黑犯罪的罪犯特征分析
    三、涉黑服刑罪犯及矫正概况
    清末刑名体系改革考/秦化真
    一、刑律改革前刑名体系概况
    二、《大清现行刑律》前刑名体系改革概况
    三、《大清现行刑律》之刑名体系
    四、大清新刑律草案之刑名体系
    五、刑名体系改革相关问题的初步认识
    从肯尼亚情势看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启动机制/毋冰
    一、背景
    二、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启动
    三、预审分庭对管辖权与可受理性的评估与决定
    四、反对意见对“国家或组织政策”的质疑
    五、问题及分析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