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和谐中国
    编号:31585
    书名:和谐中国
    作者:朱有志主编
    出版社:湖南人民
    出版时间:2007年9月
    入库时间:2007-11-18
    定价:65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在这部著作中,我们通过上篇--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智慧,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丰富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规范人伦和秩序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中篇--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追求,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理想状态的孜孜向往,以及一代代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和谐的征途中作出的突出贡献;通过下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深切感受到党中央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部署所具有的理论意蕴,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实践要求。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对社会实践的先导作用,这正是《和谐中国》一书的价值所在。 尤其应当提倡的是,《和谐中国》一书的作者在文风上做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是全书的篇章结构还是具体的语言文字,都力求体现通俗化、大众化的要求,使内行人读了不觉得浅、外行人读了不觉得深,避免了学术化、概念化的深奥和晦涩,较好地发挥了解析和谐思想、宣传和谐理念、展现和谐魅力的作用,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智慧
    第一章古代的和谐智慧 (远古一1840) /(3)
    一、远古至先秦时期的和谐智慧/(3)
    1.远古的原始和谐/(3)
    2.夏商周奴隶制时代的和谐因子/(6)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和谐主张/(11)
    二、秦汉时期的和谐智慧/(31)
    1.秦汉新道家的和谐思想/(31)
    2.取得独尊地位后的儒家和谐思想/(37)
    3.汉代统治者的和谐举措/(42)
    4.“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和谐思想/(45)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和谐智慧/(47)
    1.魏晋玄学中的和谐元素/(47)
    2.隋唐儒、佛、道思想中的和谐因素/(52)
    3.隋唐封建盛世的和谐主张与实践/(59)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和谐智慧/(63)
    1.北宋进步思想家的和谐思想/(63)
    2.南宋思想家的和谐思想/(67)
    3.明清以仁、爱、平为内核的乌托邦思想/(72)
    4.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和谐追求/(79)
    第二章近代的和谐主张(1840一1919) /(85)
    一、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时期的和谐智慧/(85)
    1.早期经世思潮中的和谐意蕴/(85)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和谐理念/(88)
    3.太平天国的平等和谐思想/(91)
    二、洋务运动至戊戌维新时期的和谐智慧/(95)
    1.洋务及早期维新思潮中的和谐智慧/(95)
    2.戊戌维新时期的和谐思想与实践/(98)
    3.梁启超“新民”思想中的和谐元素/(106)
    4.康有为大同思想中的和谐元素/(108)
    三、清末民初的和谐智慧/(111)
    1.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和谐意蕴/(111)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和谐内涵 /(123)
    3.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的和谐旨意 /(126)
    第三章现代的和谐思想 (1919—1949) /(13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和谐智慧/(131)
    1.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党的和谐思想与实践/(131)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党的阶级和谐思想与实践/(134)
    3.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和谐思想与实践/(138)
    4.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和谐思想与实践/(144)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外人士的和谐思想评析/(147)
    1.新三民主义的和谐思想/(148)
    2.五四前后改良派的和谐思想和主张/(149)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改良派的和谐思想和
    主张/(150)
    4.抗战时期民盟等党派的抗战和谐思想/(154)
    5.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和谐思想/(156)
    中篇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追求
    第一章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和谐
    思考/(161)
    一、整合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稳定的和谐旨意/(161)
    1.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162)
    2.“不要四面出击”战略方针中的和谐意蕴/(163)
    3.我党建国初期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164)
    二、协调十大关系的和谐意蕴/(166)
    1.《论十大关系》的和谐主旨 /(166)
    2.《论十大关系》中经济关系的和谐意蕴/(168)
    3.《论十大关系》中政治关系的和谐意蕴/(170)
    4.《论十大关系》中民族关系的和谐意蕴/(171)
    5.《论十大关系》中国际关系的和谐意蕴/(172)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和谐意义/(173)
    1.蕴涵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诉求/(173)
    2.蕴涵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因/(174)
    3.蕴涵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指导/(176)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和谐意蕴/(178)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实质蕴涵和谐旨意/(179)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丰富内容蕴涵和谐思想/(180)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作用彰显和谐意义/(183)
    五、改革开放前我党和谐思想与实践的局限性/(184)
    1.和谐思想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184)
    2.有些和谐理念本身存在历史的局限性/(186)
    第二章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和谐
    探索/(190)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谐内涵/(190)
    1.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190)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和谐实质/(193)
    3.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195)
    二、“共同富裕”观中的和谐内涵/(198)
    1.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199)
    2.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00)
    3.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202)
    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和谐深意/(204)
    1.“一国两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205)
    2.“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其前景/(206)
    3.“一国两制”构想的和谐深意/(209)
    四、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和谐内涵/(212)
    1.“四有新人”是“自由一和谐”的重要条件/(213)
    2.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们团结起来/(215)
    3.要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217)
    五、“两手抓、两手硬”的和谐旨意/(219)
    1.“两手抓”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方法论/(219)
    2.“两手抓”的基本内容/(220)
    3.“两手抓”战略方针的和谐意义/(223)
    第三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和谐
    追求/(22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和谐深意/(226)
    1.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27)
    2.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和谐社会/(230)
    3.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232)
    4.建设先进文化,创造和谐发展氛围/(234)
    二、“德法并举”思想中的和谐治国理念/(236)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的和谐理念/(237)
    2.以德治国的和谐内涵 /(238)
    3.“德法并举”,推进社会和谐/(240)
    4.“德法并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24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和谐意义/(245)
    1.全面小康,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245)
    2.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46)
    3.全面小康,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248)
    四、和平、稳健的外交方针与和谐国际环境/(249)
    1.深化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49)
    2.丰富和发展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等主张/(251)
    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全方位外交/(252)
    4.坚持以“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53)
    5.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254)
    第四章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和谐
    构想/(25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256)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国内背景/(256)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国际背景/(259)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思想渊源/(26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268)
    1.和谐社会蕴涵着社会有机体的哲学思想/(268)
    2.和谐社会彰显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269)
    3.和谐社会体现了人道主义的人本关怀/(270)
    4.和谐社会实现着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271)
    三、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74)
    1.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指向/(274)
    2.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277)
    3.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279)
    4.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281)
    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83)
    1.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283)
    2.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重要
    标准/(286)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必然
    要求/(287)
    下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和谐中国的政治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293)
    一、完善基本政治制度/(293)
    1.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293)
    2.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296)
    3.完善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299)
    二、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302)
    1.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社会和谐意义/(302)
    2.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应坚持的原则/(305)
    3.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径/(306)
    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308)
    1.基层民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
    保障/(308)
    2.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任务/(310)
    3.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措施/(312)
    第二章和谐中国的法治环境: 落实依法治国
    方略/(314)
    一、完善法律体系,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314)
    1.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315)
    2.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
    要求/(316)
    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的法律体系 /(317)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营造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319)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319)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321)
    三、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324)
    1.健全司法体制机制是依法治国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
    保障/(324)
    2.建立健全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司法体制
    机制/(326)
    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328)
    1.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328)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
    意识/(330)
    第三章和谐中国的精神支撑: 努力建设和谐
    文化/(335)
    一、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335)
    1.和谐文化的功能/(337)
    2.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339)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40)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340)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点/(343)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44)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346)
    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48)
    1.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348)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349)
    3.坚持正面宣传为主/(350)
    4.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51)
    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351)
    1.把和谐创建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352)
    2.深入开展城乡志愿服务活动/(353)
    3.促进人的心理和谐/(354)
    第四章和谐中国的价值追求: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356)
    一、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356)
    1.和谐社会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社会/(356)
    2.解决群众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
    根本途径/(357)
    3.妥善处理利益关系要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重要
    抓手/(358)
    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361)
    1.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361)
    2.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对策措施/(362)
    三、改革收人分配制度/(365)
    1.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365)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368)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370)
    1.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370)
    2.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372)
    3.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社会公平/(375)
    第五章和谐中国的调控系统: 推进社会管理
    创新/(378)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378)
    1.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378)
    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80)
    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381)
    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384)
    1.建设和谐社区的重大意义/(384)
    2.当前和谐社区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386)
    3.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388)
    4.构建和谐社区的对策措施/(389)
    三、妥善处理社会矛盾/(392)
    1.正视“矛盾凸显期” /(392)
    2.探索建立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新机制/(393)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96)
    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
    途径/(396)
    2.坚持社会齐抓共管,健全和完善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机制/(397)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398)
    第六章和谐中国的动力机制: 不断激发社会
    活力/(401)
    一、激发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402)
    1.发展生产力必须激发社会活力/(402)
    2.促进社会和谐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403)
    二、坚持“四个尊重”,推进“三大创新” /(405)
    1.坚持“四个尊重”,激发创造活力/(405)
    2.推进“三大创新”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关键/(406)
    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407)
    1.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407)
    2.协调各方面关系/(411)
    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14)
    1.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414)
    2.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交流/(417)
    3.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19)
    第七章和谐中国的环境基础: 加强生态环境
    建设/(422)
    一、和谐--人与自然和解的新起点/(422)
    1.和谐--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觉醒/(422)
    2.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视野/(424)
    二、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433)
    1.人口可持续发展/(434)
    2.资源可持续发展/(438)
    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444)
    1.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44)
    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思路/(446)
    四、加强城乡生态环境治理/(450)
    1.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与对策/(451)
    2.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453)
    第八章和谐中国的领导核心: 坚持和改善党的
    领导/(460)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460)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460)
    2.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获得胜利的根本
    保证/(462)
    二、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463)
    1.不断增强学习构建和谐社会本领的意识/(463)
    2.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硬本领/(464)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468)
    1.充分认识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作用/(468)
    2.加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469)
    3.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和制度建设/(469)
    4.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470)
    5.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470)
    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472)
    1.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472)
    2.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475)
    后记/(482)
    本书共有482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