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变与创新
    编号:31227
    书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演变与创新
    作者:何佰洲,郑边江
    出版社:知识产权
    出版时间:2006年7月
    入库时间:2007-10-21
    定价:25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为城市居民提供最
    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城市基础设施最原始的功能,为城市经济的发展
    提供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一个国家经济
    的发展离不开大型基础项目建设,一个国家的人均衡GDP每增加
    1%,其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相应增加1%,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
    言,更是如此。多年来,由于历史、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多方面
    的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的
    现状,能源、交通、通讯等大型基础产业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的“瓶颈”,难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需求。我国基础设
    施项目建设资金长期相对不足,其中最直接的制约因素是资金短
    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问题,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
    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书的作者对基础设施的投融资
    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图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寻找
    出路。
    为了能够准确系统地把握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现实中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本书选择从制度的角度
    人手,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主权理论以及其他的相关
    理论,系统地研究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的演变与创新,对基础设施
    建设资金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在制度上寻求基础设施建设资
    金的解决方案。从制度的角度分析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这是一个
    全新的分析视角,也是作者的一个大胆的尝试,其合理性仍需专家
    学者们共同探讨,作者的本意在于拓宽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的研究
    思路,进而能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本书大致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章介绍的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的现状,交待本书研究的现实意义,并明确本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研究的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基础设施投融资方
    式的创新,本身就是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的创新。在这一章中,作
    者对各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各类基础设施的投
    融资方式进行明确的定位,其根本在于实现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安
    排由计划向市场的制度变迁。第三章研究的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
    资的法律保障问题。新型投融资方式的发展,对原有的制度体系产
    生了冲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来保障这些新型的投融资方
    式的正常运作。在这章内容中,全面分析了各种新型投融资方式中
    存在的法律障碍,提出了针对各种创新方式分别建立专项法律的思
    想,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创造条件。第四章研究的是中国城市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在这章内容中,对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
    融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分析,从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行政垄断、产权
    和法律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并提出
    制度本身的障碍(即体制性障碍)是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根本原
    因所在,提出通过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来消除体制性障
    碍,来解决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并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
    迁理论对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动因、主体、方式选
    择以及路径选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
    度变迁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第五章研究的是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
    构建问题。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构建,是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制
    度变迁的关键环节,也是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重要体现。在
    这章内容中,着重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构建问题,为基础
    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方案。
    本书是在几个子课题基础上完成的。这些课题主要包括:中国
    投资学会2002-2003年度课题《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方式研究》;
    中国投资学会2003—2004年度课题《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法律保
    障研究》;中国投资学会2004~2005年度课题《城市基础设施投
    融资体制性障碍与制度变迁》。其中,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
    研究》获年度课题评审一等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法律保障研
    究》获年度课题评审二等奖。此外,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还借
    鉴了中国投资学会2004—2005年度课题《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构
    建研究》、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项目《关于“十一五”期
    间大连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构建研究》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书作者十分荣幸地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与
    管理学家、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京文
    教授为本书作序,李院士对本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宝贵的
    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
    中国投资学会、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及相关单位的
    大力支持;特别是获得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资助,使本书得以顺
    利出版。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借鉴了一
    些作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本书作者能力
    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不吝赐教,欢迎广大
    读者批评指正!

    图书目录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
    1 城市基础设施的界定 ……………………(3)
    1 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 …………………(3)
    1.2 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 …………………(3)
    1.3 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 ………………(4)
    1.4 城市基础设施的分解 ………………………(5)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5)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绩 …………………(7)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8)
    4.1 城市基础设施存量不足 ………………(8)
    4.2 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压力巨大 …………(11)
    4.3 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完善 ……………(12)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
    5 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融资 ……………………(17)
    5.l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理论分析 ………(17)
    5.2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定位思考 ………(18)
    5.3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 ………(19)
    5.4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主要方式 ………(22)
    5.5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反思 ……………(24)
    6 基础设施的项目投融资 ……………………(26)
    6.1 BOT投融资研究………………………(26)
    6.2 ABS投融资研究………………………(35)
    6.3 TOT投融资研究 …………………………(40)
    7 基础设施的债券投融资 ……………………………(45)
    7.1 市政债券的概念………………………(45)
    7.2 市政债券在中国的适用性分………………(47)
    7.3 中国发行市政债券的方案……………(51)
    7.4 中国发行市政债券应注意的
    几个问题………………………………(53)
    8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选择……………(55)
    8.1 国外典型的两种城市基础
    设施融资模式比较…………………(55)
    8.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
    选择………………………………(57)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法律保障
    9 BOT投融资方式法律保障………………(63)
    9.1 BOT现行适用的法规…………………(63)
    9.2 BO了的法律障碍………………………(72)
    9.3 完善BOT的法律保障体系…………… (76)
    10 ABS投融资方式法律保障………………(79)
    10.1 ABS现行适用的法规 ………………(79)
    10.2 ABS的法律障碍……………………(90)
    10.3 完善ABS的法律保障体系………………(95)
    11 市政债券投融资方式法律保障 …………(97)
    11.1 市政债券现行适用的法律 …………(97)
    11.2 市政债券的法律障碍 ………………(111)
    11.3 完善市政债券的法律保障体系 ……(115)
    12 产业基金投融资方式法律保障 …………(116)
    12.1 投资基金的法律特征 ………………(116)
    12.2 投资基金现行适用的法律 …………(120)
    12.3 投资基金的法律障碍 ………………(131)
    12.4 完善基础设施基金的法律
    保障体系 ……………………………(135)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
    13 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 …………(139)
    13.1 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行政垄断 …………(139)
    13.2 基础设施投融资的…………(140)
    13.3 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法律障碍 ……(141)
    14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动因 ………(142)
    14.1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不均衡的
    原因…………………………(142)
    14.2 基础设施投融资外部收益的驱动……(145)
    14.3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压力……(148)
    15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主体 ………(150)
    15.1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
    主体界定…………………………(150)
    15.2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
    初级行为团体 ………………………(151)
    15.3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
    次级行为团体 ……………………(151)
    15.4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
    制度装置 ……………………………(152)
    16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
    方式选择 …………………………………(152)
    16.1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制性
    制度变迁 ……………………………(152)
    16.2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中
    的政府定位…………………………(153)
    16.3 基础设施投融资强制性制度变迁……(154)
    17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
    路翠选择 ………………………………(155)
    17.1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
    路径依赖 ……………………………(155)
    17.2 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变迁的
    “双轨制” ……………………………(156)
    17.3 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为主体的
    市场化 ………………………………(158)
    17.4 基础设施投融资产权的
    制度变迁 …………………………(159)
    17.5 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演进……(160)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构建
    18 构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思想 ………(165)
    18.1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基本思路……(165)
    18.2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必要性 ……(167)
    18.3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社会效益……(169)
    19 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借鉴 ……(171)
    19.1 上海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的
    创新 …………………………………(171)
    19.2 沈阳市城投公司的运作模式 ………(174)
    19.3 杭州市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 ………(176)
    19.4 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的
    构建 ………………………………(179)
    20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方案设计 …………(181)
    20.1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设计目标 ……(181)
    20.2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主体设计 ……(182)
    20.3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功能定位 ……(184)
    20.4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融资方式 ……(187)
    21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191)
    21.1 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 ……………(192)
    21.2 给予合理的财政贴息 ………………(193)
    21.3 建立财政专项资金 …………………(194)
    21.4 实施部分项目的收费制度 …………(195)
    21.5 加强重点项目的特许经营 …………(195)
    参考文献 …………………………………………………(196)
    本书共有200页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