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博士文丛)
    编号:15812
    书名: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博士文丛)
    作者:宫志刚
    出版社:人民公安
    出版时间:2004年7月
    入库时间:2004-9-24
    定价:32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导言…………………………………………………………l
    一、问题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l
    二、社会转型的含义………………………………………6
    三、社会转型对社会秩序的影响………………………1l
    四、社会转型时期,关于社会秩序应着重研究的问题
    以及研究方法和理路………………………………16
    第一章社会秩序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22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特性和结构……………………22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探索………………………22
    (二)社会秩序的特性………………………………31
    (三)社会秩序的结构………………………………40
    二、社会的本质与社会的有序化需求
    ——社会秩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47
    (一)社会秩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关于社会本质的阐述…………48
    (二)社会秩序是社会发展的条件…………………55
    三、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秩序的价值分析……………6l
    第二章社会失序的实质、危害以及社会秩序
    重建的必要性…………………………………65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序(social disorder)
    ——毁灭还是重生………………………………66
    (一)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序现象的实质…………66
    (二)社会失序的价值评析
    ——发展的坟墓还是发展的环节…………73
    二、秩序的混乱和混乱的秩序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序的表现和危害……85
    (一)秩序的混乱
    ——规则、制度之间的冲突与混乱………86
    (二)混乱的秩序
    ——社会主体行为失范……………………88
    (三)社会权威弱化
    ——政治伦理秩序的缺失与腐败…………92
    (四)社会角色失范
    ——职业道德感缺失和行业不正之风……98
    (五)犯罪
    ——蔑视社会秩序的最明显最极端的
    表现…………………………………102
    三、是历史必然还是主观选择失当
    ——作为发展的代价,社会失序的客观必然性
    和人为因素的哲学分析……………………105
    (一)发展就要付出代价
    ——社会失序的必然性…………………105
    (二)人为代价
    ——主体选择失当是代价产生的根本
    原因…………………………………109
    (三)正确的代价观………………………………112
    (四)对效率优先发展战略的质疑………………115
    四、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失序的个案研究
    ——前苏联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教训反思……117
    五、社会秩序重建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社会秩序重建的必要性……………………123
    (一)社会秩序建设是现代化的内在需要………125
    (二)“要有秩序才能前进”
    ——邓小平关于社会秩序重建的理论与
    实践…………………………………130
    六、社会主义社会秩序建构的目标……………………140
    (一)社会主义社会规范面前人人平等…………140
    (二)社会主义新秩序是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
    基础和保障…………………………………142
    (三)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结构开放,人们在社会
    秩序中机会均等……………………………142
    (四)社会主义新秩序是和谐秩序………………144
    第三章建构抑或生长
    ——社会规范产生的途径…………146
    一、社会规范起源的多角度研究……………………147
    (一)社会规范产生的哲学探讨…………………147
    (二)对社会规范的内在发展逻辑的经济学与
    法学探讨……………………………………150
    二、社会规范产生的方式………………………………163
    (一)影响社会规范产生的各种因素分析
    ——福山关于社会规范产生的观点
    述评…………………………………163
    (二)“人为秩序”与“自发秩序”的选择
    ——理性在社会规范产生中的作用及
    哈耶克关于社会秩序产生方式思
    想的评析……………………………171
    三、理性选择还是社会实践选择
    ——实践在社会规范产生中的作用……………181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在社会规范产生中的
    作用的思想…………………………………182
    (二)实践理性、理性累积和试错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规范创新与社
    会主体成长的基础…………………187
    第四章一元抑或多元
    ——一元法律秩序的确立…………194
    一、社会非正式规范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196
    (一)宗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196
    (二)道德对社会秩序的作用……………………200
    (三)宗法关系对社会秩序的作用………………203
    二、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结构的模式选择………………206
    (一)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结构选择的基本原则…206
    (二)是多元还是一元
    ——对“多元混合秩序”观点的评析
    …………………………………………208
    三、法律的秩序性与法律秩序的特点、意义及历
    史演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秩序内在的
    耦合…………………………………………217
    (一)法律的秩序性………………………………218
    (二)法律的基础性价值
    ——秩序…………………………………219
    (三)法律秩序的特点……………………………222
    (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演进
    ——法律秩序的现代意义………………225
    (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建立与
    完善…………………………………………229
    第五章 自由人抑或秩序人
    ——社会个体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
    作用……………………………………232
    一、社会发展进程中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
    张力…………………………………………………233
    (一)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233
    (二)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与统一
    ——个体行为模式的标准化与多样化…243
    二、个人秩序感的养成与意义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建构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的精神根基…………………………………254
    (一)公民意识与公民身份………………………255
    (二)社会转型时期秩序感的缺失与社会失序
    ——培养公民意识的必要性……………257
    (三)公民意识为伦理秩序的建构提供内在支撑 259
    (四)公民意识的核心价值
    ——为法制现代化提供支撑……………263
    (五)公民意识获得充分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271
    三、社会角色的内在规定性与社会秩序建构…………275
    (一)社会转型与角色要求………………………275
    (二)角色规范的实质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77
    (三)社会角色规范与个性化发展………………278
    第六章社会整合
    ——社会秩序建构的基础……284
    一、社会分化的负面影响与社会整合的必要性、
    艰巨性及存在的问题………………………………284
    (一)社会分化导致社会失序的表现…285
    (二)社会整合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存在的问题 291
    (三)我国传统社会整合的机制与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整合方式的变化………………………301
    二、社会利益的整合
    ——社会秩序建构的根基………………………309
    (一)社会利益的双重特性
    ——离散和整合功能……………………309
    (二)社会利益整合的途径
    ——制度的建立与政府的功能…………316
    三、道德价值整合
    ——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320
    (一)道德意识整合………………………………322
    (二)基准道德整合的优先性……………………325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整合的现实性…………328
    (四)迪尔凯姆的道德整合思想评析……………332
    四、社会制度整合
    ——社会秩序建构的核心………………………340
    (一)社会制度整合的优先性……………………344
    (二)创新是社会制度整合的核心………………346
    (三)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合理的社会制度体系…351
    五、政党、意识形态和信仰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352
    (一)政党、意识形态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352
    (二)共产主义信仰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359
    第七章社会控制
    ——社会秩序建构的根本保证………363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控与社会控制……………364
    (一)社会失控的表现和原因……………………364
    (二)社会控制的含义和功能……………………367
    (三)社会控制的基本要素和对象………………371
    二、主体合法性是社会控制的前提
    ——没有权威的权力不能对社会实行真正的
    控制…………………………………………375
    (一)社会控制的主体
    ——国家的实质…………………………375
    (二)社会控制主体的合法性含义………………378
    (三)我国古代传统社会控制主体的合法性思想
    评析…………………………………………384
    (四)权力与权威
    ——社会控制主体合法性发展的三个
    阶段…………………………………387
    (五)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主体的合法
    性问题………………………………………391
    (六)邓小平社会控制主体的合法性思想………395
    三、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控制的方式的嬗变
    ——人治、法治、德治…………………………399
    (一)儒家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特点及现代启示
    ……………………………………………399
    (二)法治的实质
    ——现代社会控制方式的正确选择……408
    (三)中西法治传统比较
    ——对泛法制主义的质疑………………413
    (四)社会控制的两种方式
    ——法治与德治关系辨析………………418
    四、邓小平社会控制思想………………………………422
    (一)社会发展和社会控制机制的转变…………422
    (二)邓小平社会控制的根本目标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426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控制中效率与秩序问题的
    思想…………………………………………429
    结语:转型时期社会秩序建构过程中主体的
    理性自觉………………………………432
    主耍参考文献……………………………………………-438
    后记……………………………………………448
    本书共455页。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