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浅析“闪婚”现象

    [ 王芳 ]——(2009-5-30) / 已阅28605次


    (3)、从社会学来说,“闪婚”是时代进步的标签。 “闪婚”现象的出现则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变迁,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摧毁。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其实质并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门当户对,需要建立的是复杂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如今“闪婚”更趋人性化、理性化。

    2.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必经之路,而家庭的稳定取决于婚姻是否可靠和感情是否牢固。爱情和婚姻是有区别的,爱情可以虚无缥缈,婚姻却要面对真实生活,因此“闪婚”由于其快速性从而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家庭、婚姻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1)、“闪婚”影响当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快餐婚姻”是对爱情的一种简化与误读。婚姻是在爱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情感与经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它是人类繁衍的方式,以它为基础而形成的家庭是人类组成稳定社会肌体的形式。在结婚后建立的家庭里,人们不仅得到肉欲的爱,还希望能获得心灵上的爱,只有建立在情与欲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牢固的婚姻,那样的家庭才能和睦长存。而80后的“闪婚”却缺少婚姻形成的两个必要的条件:一个是爱情,它是婚姻之所以能成功的感情基础;另一个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及双方在生活方式和心态上的相似性。缺少婚姻形成的必要条件的“闪婚”注定难以形成稳固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从而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黄火明《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0期——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
    (2)“闪婚”导致离婚现象增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闪婚”一族,注重的只是一时相悦的情感,而忽略、甚至是放弃的则是婚后双方对责任的担负。由于80后的男女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社会道德观念不高,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得他们在对待一些现象和选择时比较容易受非理性的影响,看问题容易片面;婚姻观念比较淡薄,对恋爱和婚姻缺乏全面的、完整的了解。 “闪婚”的结果,一方面是导致社会责任感淡漠,使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在社会中蔓延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威胁;另一方面是增加社会的离婚率。如果不合适就散伙,快结快离,互不拖累。由“闪结”到“闪离”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仅会导致德伦理的缺失殆尽,甚至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四、针对“闪婚”现象提出对策

      “闪婚”是一种建立在情感冲动的基础上的婚姻,是人们非理性和理性冲突的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它的蔓延和发展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婚姻的成功和稳定,需要感性、理性双轨发展,爱情列车才能行驶得稳定持久。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80后年轻人应加强自身的理性培养,而社会则应该注意加强教育和引导,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思想的稳定。

    1、社会应当加强对80后年轻人婚恋观的教育和辅导

      一是加强80后年轻人的爱情和婚姻观念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婚姻家庭,应该让他们明白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使他们真正理解将要面对的真实生活。二是通过一些现实方式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促使青年形成对自我行为的反思能力和习惯,积极宣传家庭和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使青年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三是建立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婚前教育、婚姻困惑指导、“死亡”婚姻的法律援助等的咨询服务中心,为80后年轻人提供有关爱情和婚姻的科学知识,解答他们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的情感生活。同时通过案例带动青年婚恋观念的转变,形成对待爱情和婚姻的良好氛围,促进80后年轻人婚姻的长久及家庭的稳定。

    2.80后年轻人应自觉增强对爱情婚姻的理性意识

      婚姻既是浪漫的,也是现实的,鲜花、烛光、红酒只是婚姻的一个侧面,它给人更多的是柴、米、油、盐,说白了,婚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爱情走向婚姻时,人们就必须慎重理性地思考,运用自己的理性来理智地对待婚姻。因此,自我的理性能力的培养,是抵制不健康婚姻观念及行为,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念及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3、加强人际沟通,全方位思考后再做决定

      对于那些只是因为无聊、孤独、寂寞而想选择“闪婚”的人,加强人际沟通是必要的。因为沟通剥夺对人的心理损害是极其严重的。而人际沟通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沟通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赖以同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人都有归属的需要,通过彼此间的相互沟通,可以述说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就增进了成员之间的思想、情感的沟通,产生依恋之情。(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第358-359)无论“闪婚”现象如何的前卫,如何的与众不同,但最终决定婚姻状况的,仍然首先是当事人自己。第一,他(她)必须认定目前婚姻不可或缺的人生价值。第二,必须肯于和善于为此首先付出。第三,必须拥有促使对方适当互动的能力。否则,这个很可能不仅是难于与目前的配偶过好婚姻生活,而且根本就不适于跟任何人结婚。一般说来,这三点都是要靠婚后的长期实践和夫妻冲突(哪怕很小很隐蔽)中逐渐形成的。(郑杭生等 《社会学概论新修》 (中国人民出版社)第233面)

    4.应进一步完善婚姻制度

      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最为可悲。“闪婚”是不符合婚姻基本规律的,但当80后年轻人走进围城激情过后,那些带有浓厚商品成分的物质就会逐渐显现出来。为了保卫男女双方的财产,我国应该根据婚姻家庭法律事务的实践与理论,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强约定,比如:婚前、婚后、同居、离婚以及涉外婚姻财产的约定即签订“婚恋财产约定” 。同时我国法律应当扩大受害方在不忠行为中的取证权利。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会将婚姻家庭卷入缺乏理性的旋涡。婚姻的成功和稳定,需要感性、理性双轨发展,爱情列车才能行驶得稳定持久。草率行事,是对自己、家人和当事人对方及其家人的不负责人的表现。这就需要现在的年轻人加强与恋爱对象之间的交流,加深双方彼此的了解,在对待婚姻上必须严肃谨慎,不能只要“感觉好”就一切不成问题,应该在新型的社会观念影响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思考婚姻的意义,详细地规划婚姻的生活,理智的选择婚姻。


    参考文献:
    [1]向德平《城市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2] 黄火明 《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0期——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
    [3]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4]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7]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黄文明,《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载《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0期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