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下“民事调解”规则随想

    [ 梁栋杰 ]——(2008-11-13) / 已阅15959次

    参见范愉:《调解的重构》(下),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3期。
    参见胡勇:《法治光辉催生和谐国际社会》,载《法制日报》2005年9月7日第1版。
    高洪宾著:《民事调解的理论与实务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9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应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将部分民事裁判权赋予行政机关行使,即行政机关依法享有部分准司法权。如《治安处罚法》、《土地管理法》《水法》、《商标法》、《专利法》、《广告法》、《环境保护法》等赋予了行政主体享有部分准司法权。如公安机关行使治安处罚权解决当事人间打架斗殴,就会产生民事赔偿的民事争议和不服治安行政处罚的行政争议。立法赋予公安机关准司法权即可以对民事赔偿进行裁决等。
    参见张伟,“贯彻人民法庭两便原则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载于2004年1月20日中国法院网。
    贺小荣,“继承司法传统与审判方式改革”,载于2001年《人民法院报》理论专版。
    参见刘炳炎,“改革中的扬弃”,载于2001年《人民法院报》。
    参见张世斌主编,《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史迹》,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89页。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民诉组、北京政法学院民事诉讼法教研室合编,《民事诉讼法参考资料》第一辑,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244页。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9页。
    参见高洪宾著:《民事调解的理论与实务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1—48页。
    参见范愉:《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2期,第2页。转引自高洪宾著:《民事调解的理论与实务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6页。
    参见高洪宾著:《民事调解的理论与实务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1—48页。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