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应当迫在眉睫

    [ 杨先旺 ]——(2007-12-14) / 已阅9273次

    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应当迫在眉睫

    杨先旺律师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国务院于2006年3月1日通过的,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但是该条例的施行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充分保障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人员利益的目的,相反,该条例出台使人们更加认为保险公司是该法律政策的既得利益者。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条例的弊端越来突出,条例的修改不得不摆在现实的面前。
    首先,《条例》的赔偿范围界定为不仅包括人身伤亡,而且包括财产损失,这本身就不符合立法的原义和宗旨。制定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能够及时有效的得到赔偿。现代社会由于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事故发生后得不到及时的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无法得到补偿,这样使得社会秩序无法稳定,公民的合法权利无法得以保障。
    应当说,《条例》的第一条开宗明义说明了制定条例的根本目的,但是后面的条款内容中又强调了财产损失的保护,尽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强制保险条款中对财产的赔偿责任限额很少。但正是这一项,使得背离了《条例》的宗旨,也使得保险公司陷于财产的定损及赔偿等大量的工作之中。综观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对机动车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有关规定,其法律规定的根本目的也是针对的受害人的保障而没有包括财产损失。如台湾地区于1996年制定的“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规定“因汽车交通事故致受害人体伤、残疾或死亡者,不论加害人有无过失,在相当于本法规定之保险金额范围内,受害人均得请求保险赔偿给付”。因此我国的《条例》对于财产损失的保护的条款内容应当删除。
    其次,《条例》授权保监会等部门规定的强制责任保险限额分为有责任限额和无责任限额是毫无意义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规定的限额数额对于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来讲是微不足道的。同时这样的规定也使得交警部门在认定事故责任时,本来是机动车一方对事故的发生没有责任,但是考虑到受害人的状况,于是人为的加重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让其承担交要责任。原因是机动车有强制保险。 这样的状况持续的结果是执法环境的恶化,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第三,应当将《条例》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上,而不仅仅是行政法规。应当制定一部完整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法》。其内容一是保险公司对受害人人身损害的直接赔偿制度。包括赔偿的程序、赔偿的数额、赔偿争议的解决途径等;二是汽车交通事故特别补偿金制度,也就是在肇事车辆逃逸无法查究、机动车没有投保强制保险等特殊情况下,受害人向有关的社会救助基金部门请求补偿的程序规定。我国现行的《条例》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其内容主要规定的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基于保险合同(也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交强险”合同)发生争议如何处理。对于受害人如何寻求救济,如何要求保险公司按照《条例》规定的履行义务却根本没有明确,这使得保险公司和受害人都忙于司法诉讼的奔波之中而感到疲惫不堪。
    作者单位:山东智祥律师事务所
    网站:http://1995lawyer.com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