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贸易转移问题初探

    [ 王瑜 ]——(2006-10-10) / 已阅25168次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准则,是我们处理国际经济政治事务的基础,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目的,是寻求自身经济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在WTO的大环境下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国际潮流,获得经济的飞跃发展。至于说为了实现WTO的贸易自由化的目标那得是在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基础上才追求的宏伟目标,而且经济全球化也不是我们一个国家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他需要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努力,还需要经济水平真的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而且还需要所有的国家都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有为大局作想的气魄和努力,而并非为了自己国家的蝇头小利就牺牲国际秩序和所有国家努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心血和成果。面对自由贸易的双重标准,面对自由贸易从来就没有自由的窘境,我们无能为力,这时候我们应该先为自己想想,也要为自己谋一条好的出路。
    而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无疑是我们这个时候的最好选择,我们不能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特保措施带来的对我国经济的重大影响,我们就只有适应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谋求一条较好的出路。
    2、具体操作步骤
    (1)实现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
    在CEPA香港和CEPA澳门的基础上构建中华自由贸易区:2004年1月1日生效的CEPA的主要内容是港澳和内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及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这一安排与自由贸易区的原理是相通的,可以说是无自由贸易区之名,而有自由贸易区之实。2005年1月1日CEPA补充协议生效后,CEPA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地承诺实行零关税的原产香港的货物总数达1087种,对几乎全部原产澳门的货物实行零关税;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在11个领域对港澳进一步扩大开放,8个领域实施新的开放。下一步的目标应当是在此基础上将台湾吸纳进来,构建所谓的大中国或中华自由贸易区。尽管面临巨大障碍,但无疑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今年大陆采取的对15种台湾进口水果实行零关税、由国家开发银行对在大陆台商提供贷款等都可以看作朝向这个目标的努力。
    (2)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入
    按计划建立东盟与中国"10+1"自由贸易区,力争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2004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约定于2010年前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将拥有17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将达1.23万亿美元。目前首先应确保这一目标的如期实现。由于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互补性并不强,10+1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来说,实现睦邻友好的政治意义可能更多过经济意义,因此还应当着眼于日韩这两个亚洲主要贸易伙伴,力争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先同韩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就如同支撑高速前进的世界经济列车的“双轨”,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会各自客观存在并相对独立地发挥着作用,忽略或者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对人类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阻碍。

    贸易转移是各国经济交往和对外贸易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插曲,因此我们只有理性地对待他,因势利导,克服其固有的缺陷和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将其消极影响克服到最低限度,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书目:
    张文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论的再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1996,(2):61.
    奥利弗•普鲁斯特.保障措施:保护国内的便捷方式?环球企业家.[N]. 2004(5).
    曹建明.国际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9.
    邹彦.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个动态的分析.[J].律师世界.2002.7.
    05年后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趋势[EB/OL].广东服装网.http: www.gdfz.com/ 2004-12-21)
    欧盟)贸易转移的消极影响[EB/OL]. 中国信息网.http://info.china.alibaba.com .
    美洲自由贸易区蓝图更清晰. [EB/OL].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 /2003-06-24
    “特保条款”的法理本质. [EB/OL].http://finance.tom.com /2005-05-21.
    王晓德.美洲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的“贸易转移”效应及中国的应对措施.[J].拉丁美洲研究.2002(6).37.
    段秀芳.“贸易转移效果”质疑——与李旭光、薛荣久教授商榷.[J]新疆财经.1995(6).56-58.
    邹彦:“WTO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个动态的分析”.[J].律师世界.2004(4).4-8.
    丛丛.正视“自由贸易”没有自由. [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05-06-03.
    廖凡:“WTO框架下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与区域经济一体.[EB/OL].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


    作者简介:王瑜(1981-),女,汉族,贵州毕节人,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04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国际法专业04级1班,400031。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