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开展“集中要约行动”要点解析

    [ 徐凤林 ]——(2025-7-15) / 已阅77次

    集中要约行动是指协商主体依法就签订集体合同相关事宜,在特定时间段内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协商要求的行为,涉及薪资调整、工作内容变动、福利待遇变更等员工核心利益。要约必须明确集体协商的时间、地点和议题。开展集中要约行动是为了提升低薪劳动者工资、激励技能人才薪酬、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解决低薪劳动者待遇问题,保障企业和职工权益、提高工作效率。
    要点一: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必须深化劳动法治宣传,营造浓厚集体协商氛围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开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法规宣传活动。运用工会驿站、劳动关系服务站、“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服务阵地,以民营企业、新业态企业和技能人才、一线职工、新业态劳动者为重点,营造浓厚集体协商氛围,掀起集中要约、广泛协商热潮。建立政府主导、依托三方、工会运作推进机制,大力培养协商民主理念,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强化工会与相关部门对“集中要约”行动的指导和服务,激发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的内生动力。注重培树典型,突出示范引领,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深入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确保企业发展有创新动力、有人才支撑、有竞争优势。
    要点二: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必须落实三方四家责任,建立常态化要约机制
    围绕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新型劳动关系,发挥市总工会统领作用,强化部门联动配合,运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成员单位,畅通常态化要约机制,指导基层工会健全集中要约、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工作台账等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多种形式多层级的沟通协商机制。以技能岗位工资制、绩效薪酬分配制度、技术创新激励制度、低工资劳动者收入水平、平台劳动规则和算法、津贴补贴和福利标准六项协商内容为重点,指导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行使要约权,全方位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强化劳动监察执法活动,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实现集体协商“以技提薪”赋能产业工人、集体协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目标。
    要点三: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必须实施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构建技能等级制度体系
    围绕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分配原则,健全劳动关系双方常态化协商恳谈机制,指导平台企业、合作用工企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确定行业、企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技术工人薪酬制度。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机制,落实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科技创新奖励措施,完善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对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工人实行年薪制、协议薪酬制、项目薪酬制,促进薪酬分配向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倾斜,激发职工创新内生动力。开展津贴补贴和福利标准协商,制定职工福利标准和管理办法,提升低薪行业和小微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构建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共同体,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职工队伍。
    要点四: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必须落实协商质效评估,提高职工参与、知晓、满意率和企业认可度
    围绕推进集体协商扩面提质目标,加强集中要约行动组织领导,组建要约行动指导工作队,落实分片包保责任制,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成员单位作用,建立多种形式多层级的沟通协商机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搞好要约行动宣传,收集协商资料,提高职工参与、知晓满意率。建立集体协商质效评估指标体系,以企业(行业)自评为主、外部评估为辅,在产业集中度较高、集体协商基础扎实、条件成熟的行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全面开展质效评估工作,建立行业技能等级体系,推动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互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要点五:开展“集中要约行动”必须加强劳动法治队伍建设,提升劳动监察行政执法水平
    围绕加强劳动法治队伍建设,提升劳动监察执法水平,深入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和集体协商业务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发挥人大执法检查、政协委员视察、劳动保障行政监督、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检查制度体系作用,强化劳动执法检查,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提升劳动监察执法水平。深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搞好集体合同合法性审查,强化合同履行监督,增强合同法律约束力,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徐凤林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