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新时代工会维权工作的思考

    [ 徐凤林 ]——(2025-7-11) / 已阅61次



    各级工会组织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为目标,不断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化水平,构建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了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笔者通过学习《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就新时代工会维权工作进行思考,撰文如下:
    一、深化工会维权工作重要性认识,树立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工会维权观理念
    深刻认识工会维权工作内涵,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法治观念,把握工会维权特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掌握维权工作方法,在维权对象上突出维护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在维权内容上突出维护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经济权益;在维权领域上突出非公企业、民营经济;在维权途径上突出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维权范围上突出做好国内维权工作,深化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劳动法律素养。
    二、深化劳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
    深入宣传《民法典》《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就业促进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了解掌握劳动标准法(工资法、工时法、职业安全卫生法)、劳动关系法(个别劳动关系法和集体劳动关系法)劳动保障法(就业法、劳动力市场服务法和社会保险法)劳动行政法(劳动行政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法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国营职工奖励条例》《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集体合同规定》及民事与行政程序法等,提高运用劳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权益、化解劳动争议能力和水平。明确法定就业年龄、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未成年工和女职工特殊保护、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对延长工作时间而支付工资报酬标准的规定。学习掌握职工伤亡和职业病的确定及处理规定处理原则、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劳动者加班加点规定、劳动试用期规定、停薪留职与辞退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劳动争议的类型及解决方式等,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三、深化维权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帮扶解困实效。
    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为宗旨,围绕工会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目标,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工会维权工作要求,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健全工会宏观参与机制、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劳动争议预警和处理机制、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和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搞好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职工民主权利。完善工会内部管理制度,保障会员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落实工会法人登记制度,帮助指导职工订立劳动合同,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完善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为困难职工提供困难援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信访援助,开展健康保障、温暖关爱、心理关怀等行动。做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和常态化送温暖活动,扩大帮扶困难职工覆盖面。推进职工互助保障计划,提高职工互助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落实“一函两书”制度。推进职工互助保障计划,提高职工互助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促进职工互助保障活动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健全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健全失业救济机制,解决欠缴保费问题,让广大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深化工会维权工作改革,推进工会维权工作法治化进程
    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工会“四项”职能引领作用,强化工会政治、制度、作风、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工会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建设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和热爱工会工作,深受职工信赖的工会干部队伍。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四个体系”,构建智慧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3年行动、非公企业工会建设3年行动、小3级工会建设3年行动、劳动者群体急难愁盼问题解决“12351+”专项行动、涉工法律规定执行监督专项行动等5大行动,加强对集体协商与订立集体合同的指导和服务,强化合同审查管理和履约监督。完善工会法官工作室、工会+法院职工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失业救济机制,解决欠缴保费问题。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打造工会维权社会化新格局。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用工市场,强化就业歧视监督,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提升劳动保障执法能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进程。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徐凤林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