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凤林 ]——(2025-3-18) / 已阅1062次
市总工会以实施全市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特色、活力、幸福城市为主线,以开展集体协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创新工会工作突破口,围绕“集中要约行动”目标和协商重点,按照工作要求全面开展“集中要约行动”,为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可持续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情况一:开展宣传协商民主理念活动,营造浓厚集体协商氛围
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部署安排,按照全省集中要约行动要求,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成员单位作用,以民营企业、新业态企业和技能人才、一线职工、新业态劳动者为重点,掀起集中要约、广泛协商的热潮。运用工会驿站、劳动关系服务站、“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服务阵地,开展政策宣讲、一对一问题解答,培养协商民主理念,营造浓厚协商氛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指引》《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公开不同职业、不同技能等级技术工人工资价位信息。市工商联、企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和培训企业方协商主体,指导所属企业响应协商要约开展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履行集体合同。市总工会坚持合法合理、利益兼顾、因企制宜、稳定有序的协商原则,强化对企业、行业、区域性基层工会指导服务,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推动百人以上企业开展集体协商,扩大行业(区域)集体合同覆盖面,指导企业完成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截止目前,续签?户;新建会企业全部签订集体合同。
情况二: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实施“以技提薪”赋能产业工人新酬分配制度
围绕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以技提薪”赋能产业工人新酬分配制度,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激发技术创新。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成员单位规范建立与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的常态化协商恳谈机制,运用协商会、恳谈会等形式开展协商协调,指导平台企业、合作用工企业按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指引》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新八级”技能岗位工资制,指导企业构建与“新八级工”相匹配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完善“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建立起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技术工人薪酬制度,提高低工资职工收入水平,保障劳动者薪酬待遇。健全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合理确定行业、企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指导企业奖励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科技创新,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机制,提高贡献突出职工收益分层比例,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提升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物业保安、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等行业和苦脏险累岗位的工资起点与薪金增幅,确保低薪行业和小微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幅度。开展津贴补贴和福利标准协商,设置班组长补贴、夜班补贴、环境补贴,制定节假日福利、困难职工慰问、职工疗休养、生育养育等弹性工作、带薪休假、免费体检等标准和管理办法,办好职工食堂,搞好宿舍班车等后勤服务。
情况三:开展“集中要约行动”,推进集体协商扩面提质
围绕扩大行业(区域)集体合同覆盖面,推动百人以上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实现集体协商扩面提质,开展石材工业园区、食用菌经济园区及新业态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组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成员单位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在产业集中度较高、集体协商基础扎实、条件成熟的石材等行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行业技能等级体系,重点在新业态企业、中小企业较多、技能人才聚集、灵活用工集中行业(区域)开展集体协商,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实现小微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百分之?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百分之?以上,确保合同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情况四:开展协商质效评估,提高职工参与、知晓、满意率和企业认可度
围绕加强集体协商质效评估,推动企业建立多种形式多层级的沟通协商机制,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指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吉林省集体协商条例》为指引,发挥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作用,做好集体协商质效评估指导和检查。以企业(行业)自评为主、外部评估为辅,全面开展质效评估工作,激发技术创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集体协商质量和职工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及企业认可度,实现百人以上企业开展集体协商质效评估覆盖面达到百分之60以上。注重选树培树典型,突出示范引领,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深入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确保企业发展有创新动力、有人才支撑、有竞争优势。
二、存在问题
问题一:集体协商需要扩面提质。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宣传力度、劳动关系双方参与度和协商覆盖率不够;对协商代表培训不够,法律素养和协商能力不强,选择用法律武器维权意愿不强。
问题二:“以技提薪”赋能产业工人新酬分配制度需要完善。学习《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不到位,技术创新和工作能级等参与分配机制、“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新八级岗位绩效工资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备。
问题三:劳动执法监督力度需要加强。个别企业对违反劳动纪律、侵犯职工权益监督处理不力,化解劳动争议成效不大。
三、工作建议
建议一:宣传协商民主理念,努力实现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新型劳动关系目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等政策为指引,广泛开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吉林省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宣传协商民主理念,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加强三方联合推动力,将开展集体协商、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途径,探索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分配机制,提升职工各项待遇,激励技术创新,构建企业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促进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
建议二:构建“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增强职工获得感为目标,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分配原则,建立技术创新和工作能级等参与分配机制,构建“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实施新八级岗位绩效工资薪酬激励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工人实行年薪制、协议薪酬制、项目薪酬制,促进薪酬分配向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倾斜。对技能人才,设置技术工人工作和生活性补贴。对苦、脏、累、险岗位的设置高温寒噪音污染等作业环境津贴、班组长津贴、师带徒津贴。落实职工参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科技创新奖励措施。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机制,协商福利待遇。逐渐完善职工体检、困难慰问等福利制度,改善食堂、宿舍班车等后勤设施,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激发技术创新智慧,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劳动者积极性,打造共谋发展、和谐共赢命运共同体。
建议三:发挥劳动关系三方作用,深入开展集中要约行动
以落实三方责任,部门联动配合,形成推动合力为举措,围绕推进集体协商扩面提质、推进集体协商“以技提薪”赋能产业工人、推进集体协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三项行动目标,发挥市总工会统领作用,指导基层工会健全集中要约、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工作台账等制度,以行业(区域)协商为重点,推动企业建立多种形式多层级的沟通协商机制,以“新八级”技能岗位工资制、绩效薪酬分配制度、技术创新激励制度、低工资劳动者收入水平、平台劳动规则和算法、津贴补贴和福利标准六项协商内容为重点,依法行使要约权,全方位开展集中要约行动。运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成员单位,认真贯彻《吉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畅通常态化要约机制,依法开展常态化集中要约行动,确保要约效果。完善集体协商质效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协商流程、拓展协商内容,在新业态企业、技能人才聚集、用工集中行业(区域)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行业职业技能等级体系,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培育协商典型,巩固集体协商建制率,搞好协商指导监督和合同履约审查备案,提升集体协商质量。依法开展劳动行政执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确保集体合同全面履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建议四:提升协调劳动关系能力,推进集体协商扩面提质
以提升协调劳动关系能力为重点,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工资基础知识、集体协商策略技巧培训,搞好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代表培训、起草文本,提升开展集体协商的协调能力、协商谈判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建设,抓好劳动法律宣传援助咨询、企业用工管理诊断。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效能建设,强化劳动执法检查,提升处理劳动争议效率。加强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沟通协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水平。加强集体协商质效评估,健全岗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开展业绩评估考核,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懂法律能代表,会维护善协商的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总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徐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