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全面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为构建平安、和谐福田提供坚实保障

    [ 李志刚 ]——(2006-1-25) / 已阅34888次

    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开展治安防控进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平安社区环境
    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它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全国人大强调要求“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并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建立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相协调;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改进预防和惩治犯罪活动的技术装备,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种主动、超前型的治安工作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平安福田”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福田区委、区政府从落实“大服务”和“平安福田”战略措施出发,提出了为辖区市民办十件实事的动议。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我们司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重点开展治安防控进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基层司法部门要积极配合社会综治工作,协助综治部门依法行政,培训综治队伍,提高综治干部依法治理的水平。
    第二,要进一步加快法律进社区工作创新的步伐,加快治安防范法制化、现代化进程。要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从更深层次上研究和思考社会治安防控进社区建设中带有前瞻性、全局性的问题,重视预测性、综合性工作。
    第三,要建立科学的治安形势分析评估体系,准确掌握各种影响治安的因素,判断治安形势,及时制定工作部署,建立信息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强化快速反应系统建设。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进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和软硬件设施,把社会治安防范与推进社区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提高社区治安防范意识和能力。
    第五,要进一步发挥司法所和社区居委会的积极作用,配合综治部门及辖区派出所开展工作,加大对“法轮功”邪教组织顽固分子的管控力度和“涉毒”、“两抢一盗”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强对外来人口、出租屋的依法管理,建立和完善房屋租赁协管机制,做好房屋租赁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确保社区长治久安。
    第六,要建立起以防范控制重点要害部位、案件多发区域、常见性多发性犯罪为重点,以街面、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专群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使可防性案件、多发性案件、影响大、危害大的刑事案件和治安事件得到有效防范和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第七,要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作用,指导、督促物业管理企业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积极防范刑事犯罪,防止火灾、燃气泄露、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指导、督促物业管理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社区保安队伍建设,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区秩序。
    2005年全市司法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要抓基础,夯实基础,进一步活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我们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全面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的职能作用,大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巩筑和谐社会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廉洁从政,严格公正执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和营造法制氛围,服务依法治市的能力,为建设“平安福田”、“和谐福田”做出新的贡献。




    李志刚的联络方式:
    电话:81045860
    电子邮箱:leabai@126.com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