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合伙民事主体资格探究

    [ 陈建梅 ]——(2005-3-27) / 已阅21855次

    (一)《民法通则》把合伙规定在主体部分,如果说这是对合伙主体地位的一种不明确的承认;另外,大量的合伙企业作为民事主体活跃于经济生活中,已成为社会生活之现实,必须予以承认。
      (二)合伙是通过合伙合同而成立的一种团体组织。首先,“团体性是社会组织成为民事主体的核心要件”,[13](P85)合伙即是具有团体性特征的组织实体,合伙有自己的财产,有团体意志和团体利益,因此,合伙具有实在的团体人格,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次,合伙合同是合伙成立和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且还要规定合伙目的、经营范围、事务执行等内容,从而保障了合伙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合伙的财产、责任方面区别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为独立民事主体。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合伙财产:两权分离。其所有权属于各合伙人,而经营权则属于合伙组织。
      2、合伙责任:双层责任。这种责任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以合伙财产承担,不足清偿时再以合伙人的其他个人财产承担。并且,这种责任是连带责任。
      有学者将上述特殊性概括为财产的不完全独立性和财产责任的无限性,并将其作为否认合伙为独立民事主体的基本依据。在笔者看来,这两个特殊性,恰是合伙应为独立民事主体的依据。因为个人或团体无须是财产的所有者,但只要他或它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品交换者合法处分该财产的所有权,享有财产的自主权利,则其就可以成为民事主体。合伙财产的不完全独立性正体现了合伙对其财产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权利;在合伙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债务的情况下,合伙人对之承担连带无限责任,而不似法人成员对法人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这恰恰是合伙不同于法人的特性。故合伙责任是无限责任并不能否认合伙的民事主体资格。
      也有学者正确地指出,“…尽管合伙不是法律完整意义上的‘人’,但不能否认它是不完全意义的法律上的‘人’,也不能否认其为有别于合伙个人的独立法律地位。现实主体与法律主体存在着不对应性,现实主体应法律化。而不应以既定的法律主体条件、范围限制现实主体的存在。实际上,由于法律规制现实的目的性以及对法律主体本质理论认识的深化及不完全人格概念的确定,为某些非为一般法认可的主体提供了其在特别法及法理上存在的空间”。[14] 只有正确理解法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才能正确理解合伙财产和责任的特殊性对合伙成为独立民事主体的意义。同时,承认合伙的主体地位,不是把它挂在自然人名下或法人名下的问题,而是从其特性出发,赋予其独立于自然人和法人的主体资格问题。
      (三)合伙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而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并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9条及其《意见》第40条的规定,合伙是民事诉讼主体,享有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和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否认合伙的独立民事主体地位将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矛盾。
    (四)由于合伙的人的合性质,为了取得信用,依某些立法例。合伙对外活动时,需公示所有合伙人的名单,于交易造成不便。《民法通则》规定合伙可以起字号(第33条),由此使合伙可以不必全部罗列全体合伙人姓名地从事交易、诉讼活动,更为简便,也表明了合伙相对独立的人格。

    参考书目:
    [1]罗玉珍. 民事主体论 [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彭万林. 民法学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魏振瀛. 关于合伙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 [J].法学研究, 1989 (6).
    [4]马俊驹、余廷满. 合伙民事主体地位的再探讨 [J].法学评论, 1990 (3).
    [5]苏号鹏. 论合伙企业财产的法律性质 [J]. 法学, 1997 (12).
    [6]李明发. 我国《合伙企业法》中的若干规定评述 [J].《中外法学》,1998 (1).
    [7][8] [11]佟柔. 中国民法 [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87.
    [9]刘心稳. 中国民法学研究述评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2]谢尊基. 适用《合伙企业法》若干问题研究 [J]. 政治与法律,1997 (5).
    [13]贾桂茹等. 市场交易的第三主体---非法人团体研究 [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14]冯文生. 财产组织模式的法律演化:从共有到公司 [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 1998 (3).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