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满双 ]——(2017-12-19) / 已阅24918次
上述几点,是我国现行的工会体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劳动者作为一个理性的群体,要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工会不能给他们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服务,他们就会疏远工会。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也是加强工会地位和作用必要性的根本体现。
三、如何加强工会地位和作用
(一)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工会要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签订集体合同,是企业劳资双方就企业发展、企业用工签订具有企业内部法规性质的合同,集体合同明确规定了劳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既规范了企业管理,也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是调整和规范企业劳动关系,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工会要认真组织好与企业的平等协商,认真研究制定集体合同的文本和条款,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协调好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工会指导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职工形成劳动关系的重要契约,企业通过劳动合同把职工和企业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企业日益突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今天,如何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是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从职工的角度来说,由于处于个体、法律知识缺少、对企业情况不熟悉等诸多劣势,职工本人很少能和企业形成平等的势态,工会要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形成平衡对等的劳动关系,就必须从劳动合同入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
首先,工会应积极参与制定劳动合同文本;参与劳动合同的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劳动用工评价、考核机制;参与制定单位的人事制度和人事政策,对涉及劳动者培训、晋升等事项,提出工会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工会要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现实中,有些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对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会应当担负起教育职工的重任,向职工讲清楚为什么要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应当怎么利用劳动合同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使职工和企业通过劳动合同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工会要对企业实施和执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进行监督。
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都是企业形成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制度的保证。工会要从代表职工利益的角度,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和协调,督促企业认真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合同条款。同时工会也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各项制度间的有机衔接,注意发挥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中的作用。
(四)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工会应当在企业对员工处理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
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职工往往处于被动和弱势的地位。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必须在用工中保持科学、合理和相对的稳定的用工制度。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维护者,要特别注意企业对职工的处分、处罚和辞退的处理工作。要关注企业对职工处理的理由是否充分,处理的方式是否得当。要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对情况比较复杂、争议比较大的要及时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对企业处理不当的,要及时提出意见。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工会应理直气壮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认为企业处分不当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6]
结 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会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有着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完全可以相信: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全国广大职工的坚强后盾,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只要通过广大工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工会地位和作用的加强一定能够得以实现。完全可以预见,通过加强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在不久的明天,我国的工会工作一定会为广大职工和工会自身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一定会成为工会工作中有中国特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