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论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的建构

    [ 张文忠 ]——(2017-3-5) / 已阅7296次

    论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的建构
    ——张文忠


    按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适用于研究类职业,对技术类职业并不适用。建构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既有利于职业知识的传授,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职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适应今后的职业工作。
    一、现行技术类职业知识传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现行技术类职业知识传授存在的问题。
    面向研究类职业设置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承担培养研究类职业人才的重任,现行教材、课程是适应的,也取得了较好成效。面向技术类职业设置专业的高等中等院校,承担培养技术类职业人才的重任,但现行技术类职业知识传授不适应培养技术类职业人才的需要,难以培养出高规格高质量的技术类职业人才。现行技术类职业知识传授存在如下问题。
    1、教材内容不适用。技术类职业教材内容本应体现职业活动的过程性特点,注重编排程序性知识。但目前的技术类职业教材内容达不到这一要求,大多套用学科性教材。学科性教材内容适用于普通本科院校,对面向技术类职业设置专业的高等中等院校并不适用。
    2、课程内容不适用。传授技术类职业知识的课程内容本应体现职业活动的过程性特点,注重讲授程序性知识。但目前的技术类职业课程内容达不到这一要求,大多套用学科性课程的内容。学科性课程内容适用于普通本科院校,对面向技术类职业设置专业的高等中等院校并不适用。
    3、实践训练达不到目标要求。实践训练是技术类职业知识传授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实践训练课程开设不足,实践训练达不到目标要求。
    4、学生程序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做得不够。面向技术类职业设置专业的高等中等院校,本应注重学生程序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但现实中套用学科性教材、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理论性思维方式培养有余而程序性思维方式培养做得不够。学生理论性思维方式的培养适合于普通本科院校,对面向技术类职业设置专业的高等中等院校并不适合。
    (二)现行技术类职业知识传授存在问题的原因。
    现行技术类职业知识传授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无法按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编著适用的教材内容,无法按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讲授适用的课程内容,无法按适用的教材及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程序性思维方式。人类已有的知识,主要是学科性知识,从人类知识的形成过程看,学科性知识很早就开始出现,但技术类职业知识的出现晚的多。学科性知识并不能直接转换为技术类职业知识,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的建构需要对已有的人类知识进行梳理、集成,需要从职业实践中总结提炼知识,使每个门类的技术类职业知识能基本满足学生今后从事该类职业工作的需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有待于探索建构。
    二、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的建构
    (一)划分两大类型的职业及职业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颁布,2015年进行了修订,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延续职业分类的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结构,调整后的职业分类结构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细类是最基本的类别,即职业)。1481个职业按思维为主还是实践为主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以思维为主的职业是研究为主类职业,简称研究类职业;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是操作为主类职业,简称技术类职业。职业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一中类(研究人员)的12个小类下面有16个细类,这16个细类是研究类职业,其余1465个职业是技术类职业。这两大类型的职业各有其特点。研究类职业的特点:面向未知领域,按学科进行探索,需要学科性知识,需要理论性思维,工作结果表现为思维成果。技术类职业的特点:面向已知世界,按过程进行操作,需要程序性知识,需要程序性思维,工作结果表现为物质成果。
    根据职业的两大类型,职业知识相应的划分为两大类型,即研究类职业知识与技术类职业知识。研究类职业知识即现行的学科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它以结构逻辑为中心,是分科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分科探索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而积累的知识。研究类职业知识是理论思维的产物,是理论性知识。技术类职业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它以过程逻辑为中心,是程序性知识。这类知识的掌握,不是陈述规则,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规则支配下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二)确定技术类职业知识的一级门类、二级门类。
    研究类职业知识的分类使用现行学科知识门类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将学科分类定义到一、二、三级,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现行学科知识门类划分对研究类职业是适用的,或者说现行学科知识门类就是研究类职业知识的分类,无需另行建构研究类职业知识门类。
    技术类职业知识不能套用现行学科知识门类划分,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需要探索建构。按国家职业分类中的职业小类、细类(第二大类第一中类的12个小类及其下面的16个细类除外)确定技术类职业知识一级门类、二级门类较为合适。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小类434个,根据职业小类建构技术类职业知识一级门类,形成技术类职业知识一级门类422个(第二大类第一中类的12个小类除外)。一级门类的技术类职业知识还可进行分级,形成一级技术类职业知识下面的二级门类。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细类1481个,根据职业细类建构技术类职业知识二级门类,形成技术类职业知识二级门类1465个(第二大类第一中类的12个小类下面的16个细类除外)。每个二级门类的知识应能基本满足学生今后从事该类职业工作的需要。
    (三)发布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国家标准。
    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的建构为编著技术类职业知识教材提供依据,为使社会各方在使用这一依据中有可供遵循的统一标准,避免混乱,应制订发布《技术类职业知识分类表》国家标准,并定期修订完善。为了与知识学科分类的学科名称相区别,技术类职业知识一级门类可以按国家职业分类中的职业小类的名称加上“知识”二字命名,形成技术类职业知识一级门类名称422个。如: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中的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中类),其小类有:经济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等。相应的技术类职业知识一级门类可以命名为:经济专业人员知识、会计专业人员知识等。
    技术类职业知识二级门类可以按国家职业分类中的职业细类的名称加上“知识”二字命名,形成技术类职业知识二级门类名称1465个。如: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中的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中类)中的经济专业人员(小类),其细类有:经济规划专业人员、合作经济专业人员、价格专业人员。相应的技术类职业知识二级门类可以命名为:经济规划专业人员知识、合作经济专业人员知识、价格专业人员知识等。
    (四)编著门类齐全的技术类职业知识教材。
    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的建构,不但要有《技术类职业知识分类表》,还要按技术类职业知识一级门类、二级门类编著教材。高质量的门类齐全的技术类职业知识教材的编著,是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已完成建构的主要标志。编著教材的内容应基本满足学生今后职业工作对知识的要求。
    三、按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传授知识
    目前,只有面向研究类职业设置专业,承担培养研究类职业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才能达到本科层次,这一作法必须打破。面向技术类职业设置专业的高等中等院校,也要能够按培养技术类职业人才的知识含量划分院校的层次。培养知识含量高的技术类职业人才的院校,应设置为本科院校,如面向培养会计人员中的高级会计人才的院校;培养知识含量低的技术类职业人才的学校,应设置为中专学校,如面向培养会计人员中的初级会计人员的学校;培养知识含量居中的技术类职业人才的院校,应设置为专科院校,如面向培养会计人员中的中级会计人员的院校。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不顾培养人才知识含量的高中低,中专学校都想升专,专科院校都想升本,因另有所图而人为拔高院校设置的档次,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面向技术类职业设置专业的院校,应按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传授知识。
    1、使用技术类职业知识教材。按技术类职业知识一级门类、二级门类编著的教材内容,能基本满足学生今后职业工作对知识的要求。使用技术类职业知识教材授课,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掌握今后职业工作所需的知识。
    2、选拔具用技术类职业知识的老师授课。目前的大多数教师具备的是研究类职业知识,缺少技术类职业知识,并不熟悉按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来授课。选拔具有技术类职业知识的老师充实院校,才能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3、课程内容的讲授要突出程序性知识。按技术类职业知识门类传授知识,知识的传授应以学生毕业后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
    4、开好实践训练课程。一般的“动手”知识是程序性知识,可以经过陈述性知识转化成“习得规则”。还有一部分“动手”知识,是高度个性化而且不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的,这类知识需要“师傅带徒弟”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实践训练课程最能体现程序性知识,开足实践训练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真正习得动手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沙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