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诉讼中的时限及逾期责任

    [ 吕春野 ]——(2012-11-15) / 已阅3705次

    我国刑事、民事、 行政三大诉讼制度均确立了时限制度,以利于诉讼的快捷、有序运行,及时、有效地 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 利益。 诉讼中的时限及逾期责任因对象不同可分为以 下三大类:
    对当事人的时限。指当事人行使起诉、应诉、 答 辩、反诉、出庭、上诉、申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申请执行等诉讼权利的时间限制。逾期则丧失相应权 利。如诉讼时效、法定的起诉、答辩、反诉、 上诉、 申诉、申请执行期间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开庭、委托事宜时限等,当事人必须在相应期限内使用有关诉 讼权利。若不在法定期限内行使起诉权,就失去了胜诉的可能性;若不按人民法院指定的开庭时间参加庭审或 中途无正当理由退庭,可引起按原告撤诉处理或缺席判决的法律后果;若不在人民法院指定的合理期限内提供 证据,就有可能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对必须参与诉讼的其他诉讼参加人的时限。 指对 必须参加诉讼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 代 理人、辩护人等所指定到庭的时间等时限,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实际需要灵活指定。被指定人逾期不到庭,将 使案件审理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往往不得不予以延期。被指定人自身的逾期责任则法无明确规定,即逾期不到 庭并不承担任何处罚责任。这在实践中导致了证人随意不出庭或拒绝出庭作证等不利于审理活动的现象,有待于立法及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
    对司法机关的时限。主要指司法机关的办案期限 和诉讼中所采取的强制措施的时限。后者包括对人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传、拘留、逮捕为法定期间, 有严格时限。如民事、行政诉讼中对妨害诉讼的行为 人所处的司法拘留为15日以下,而且对同一妨害诉讼的行为不得连续适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期间最长不超 过12个月,监视居住期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等。对财产的强制措施中,除冻结银行存款有法定6个月期限、 至多延长一次的规定外,其余均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实际 情况需要灵活确定。如果司法机关在办案中超越了上 述期限,应承担什么责任呢?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 定,司法机关对人的错误拘留、逮捕或违法对财产采取 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以及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中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义务。那么在诉讼中的强制措施超 过法定时限,属违法和错误,只要造成了损害,就必须承 担赔偿义务。这一方面的逾期责任是清楚的
    而对于司法机关的办案期限(包括公告、送达、作出裁决等各种具体时限)来讲, 其逾期责任则无明文规 定。对刑事案件,刑事诉讼法规定: 公安机关应在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2个月内侦察终结,案情复杂的可延长1 至4个月, 特别复杂的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大 批准延期;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一般为1个月,重 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的 第一、二审期限均为一个半月;重大案件可延长一个月; 若一审适用简易程序,那么案件应在20日内审结; 人民法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提审、再审的案件,应在3至6个月内审结。对民事案件 ,人民法院一审结案期限为6 至12个月内(普通程序)或3个月内(简易程序), 二审结 案时限为三个月内(判决案件)或30日内(裁定) 案件。 对特别程序、监督程序、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执行程序等也均有具体规定。对行政案件,人民法院一审结案时限为3个月内,二审结案时限为2个月内,需延长的均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若高级法院一审,则由最高法院批准。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