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投稿
法律图书馆
新法规速递
首页
新法规速递
论文资料库
网上书店
法治动态
律师黄页
裁判文书
法律书摘
登录
×
忘记密码
还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首页
新法规速递
论文资料库
网上书店
法治动态
律师黄页
裁判文书
法律书摘
权利救济与权力监督
[
张守国
]——(2012-10-31) / 已阅8349次
法律赋予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复议权的同时,也就建立了一种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对执行复议制度而言,“权利对权力的制约”规则是通过执行复议权来实现的。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行使执行复议权必然会启动复议法院对执行法院执行行为是否违法或不当进行审查的程序。复议法院对执行法院执行行为违法性和妥当性的审查,即体现了执行复议权对执行权的监督与制约。
2.执行裁决权对执行权的监督与制约。
为了使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执行复议权成立,法律就必须赋予复议法院相应的执行裁决权以审查执行法院的行为是否违法或不当,并作出相应的裁决。复议法院对执行法院的监督与制约,主要体现在复议法院行使执行裁决权,以裁定的形式对执行法院的错误予以纠正。可以说,在法律赋予复议法院执行裁判权的同时,也就建立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可见,执行复议制度“权力制约权力”的规则是通过复议法院的执行裁决权来实现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法律论文快速查询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A0 法理学
A1 立法理论
A2 法的运行
A3 法的本体
A4 法的演进
A6 法与社会
A65 时政评论
A7 法律思想史
A8 法制史
A94 港澳台法律总论
A95 地方法总论
A99 各国法律总论
C 国家法、宪法
C1 国家机构组织法
C2 国家基本制度
C22 选举法
C28 地方自治法
C29 特别行政区基本
C5 公民权利义务
C7 宪法实施和保护
E 行政法
E0 行政法理论
E1 行政管理
E12 军事外交
E13 工商财经
E15 医疗卫生
E16 科教文化
E18 民政
E19 青少年法
E4 公安
E42 社会治安
E49 道路交通
E61 行政许可
E63 行政处罚
E65 政府采购
E68 行政复议
E8 行政组织
F 刑法
F0 刑法理论
F1 总则
F2 分则
F21 危害国家安全罪
F22 危害公共安全罪
F23 破坏经济秩序罪
F24 侵犯公民权利罪
F25 侵犯财产罪
F26 妨害社会秩序罪
F35 危害国防利益罪
F36 贪污贿赂罪
F37 渎职罪
F38 军人违反职责罪
H 民法
H0 民法理论
H1 民法总则
H21 物权
H22 债权
H23 知识产权
H24 继承法
H3 合同法总论
H5 婚姻法
H6 人身权
H7 侵权行为
H8 民事其它法权
I 商法
I0 商法总论
I2 公司法企业法
I4 破产法
I5 票据法
I6 保险法
I7 海商法
J 经济法
J0 经济法理论
J1 不正当竞争法
J2 消费者权益
J3 财税法
J32 税法
J35 会计法
J36 审计法
J5 金融法
J52 银行法
J56 证券法
J62 劳动法
J65 招投标法
J72 土地法
J75 房地产法
J8 环境保护
N 诉讼法
N0 诉讼法学
N1 诉讼制度与程序
N15 证据制度
N18 执行程序
N19 综合案例分析
N4 民事诉讼法
N49 民法案例分析
N6 刑事诉讼法
N65 刑事附带民事
N69 刑法案例分析
N8 行政诉讼法
N85 国家赔偿
N89 行政法案例
N9 仲裁
S 司法制度
S0 司法制度总论
S1 司法行政
S15 法律教育
S2 法院
S3 检察院
S5 律师
S6 公证
S7 监狱管理
S8 劳动教养
S92 犯罪学
S94 刑事侦查学
S95 司法鉴定学
S98 法医学
S99 法律文书
T 国际法
T1 国际法
T6 国际经济法
T61 WTO专辑
T7 国际私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