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法院文化建设漫谈

    [ 尹振国 ]——(2011-3-22) / 已阅15180次

    (2)培育先进的法院文化,必须大力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
    法院文化的主体是法院,而法院的主体是法官。因此,法官素质如何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而法官素质提升的根本途径是大力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的进程。法律是一门专门的技艺,法官队伍职业化的道理是司法改革的应有之义,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必由之路。全力打造法官职业共同体,使法官成为法律理念的塑造者,法律传统的信守者、法律制度的维护者、法律正义的输送者,以其共有的法律精神、法律理念、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法律语言,崇高的司法品格和精英化的司法能力来体现现代的法院文化。
    (3)培育先进的法院文化,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司法理念。
    理念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通类型”,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新中国法治经历了“法律实用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经验主义”“法律理念主义”四个不同的阶段。法律理念主义就是把法律从工具、从制度变成治国的理念。通过理念的普及和深化,推进法治文化的建设。法院的行为文化、物质文化都是司法理念的外在表现,是否确立了先进的科学的司法理念对于法院文化建设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前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司法理念的培养,要求法官具有共同的法律信仰,树立公正司法的理念、保障人权的理念、法律平等的理念、司法效率的理念、程序正义的理念、司法文明的理念。
    “法律人若不能以自己的言行为社会树立一个可欲的法治理想,不能让社会其他成员从他们那里看到真实可信的法律生活,法治就可能是一件看上去很美但穿在谁身上都不合体的衣裳”。因此在当前,我们特别要重视司法为民意识的培养。人民法院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司法为民就是心中装着群众,公正高效地处理每一件案件。对弱势群体充分保护,对当事人、被告人进行人文关怀,把法院的文化建设具体为一项项便民的措施,一件件爱民护民的实事。
    (4)培育先进的法院文化,必须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法院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以管理为目的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管理也是生产力。在建设法院文化的过程中要重视管理的作用。要建立起法院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用科学的方法约束人的现代司法管理机制。引导法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使法官真正做到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质,德化于社会。
    法院文化的精髓是重视人的价值,管理要以人为本,提倡人本管理、科学管理,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重视人、关心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心灵相通、工作相融、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打造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团队。
    三、走出认识误区,积极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建设法院文化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最终为培育法院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建设法院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主观上清除认识误区,充分认识法院文化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1、法院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
    (1)无用论。有人认为法院的主要工作是审判,法院得工作搞得好不好要看审理案件多不多、快不快、好不好,法院文化是务虚的东西,没有实际功效,没有法院文化,法院照常运转。这是不懂法院文化的表现。
    (2)夸大论。夸大轮过分夸大法院文化的作用,认为什么问题都可以用法院文化来解决,法院文化建设搞好了,其他工作也就做好了。这又是走了另一个极端,不符合实际。诚然,法院的现代化离不开法院文化建设,但是法院文化建设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法院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方面。
    (3)曲解论。认为法院文化就是搞好法院的文体活动,唱唱跳跳,打球比赛,联欢旅游等活动就是法院文化。这样理解法院文化就过于狭隘了。
    (4)无关论。一是认为法院文化是领导主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自己办好案就可以了;二是领导包办统揽,把个人喜好、观念视为法官的权利、义务和利益;三是认为法院文化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普通法官不关心、不参与法院文化建设。这些想法或行为都不利于法院文化建设。
    (5)片面论。认为法院文化是法官的行为举止有文化,或认为法院文化不过是法院的形象设计,或认为法院文化可以立竿见影,搞几次活动,写几篇文章,总结几条经验就行了,不需要长期的积累。
    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法官,只有全体法院工作人员参与到法院文化建设中来,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法官全体特有的文化气质,才能建设好法院文化。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

    论文分类

    A 法学理论

    C 国家法、宪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经济法

    N 诉讼法

    S 司法制度

    T 国际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