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1. 【颁布时间】2011-12-10
    2. 【标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3. 【发文号】发改环资[2011]2919号
    4. 【失效时间】
    5. 【颁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6. 【法规来源】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1tz/t20111229_453571.htm

    7. 【法规全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1]29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以及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了在工业、建筑业和农林业等领域选择产生堆存量大、资源化利用潜力大、环境影响广泛的固体废物编制实施方案。现将两份文件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一、《“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附件一:
    “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
    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
    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
    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
    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特提出“十二五”资源综合
    利用指导意见。
    一、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
    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实现
    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综合利用取
    得了积极进展。
    (一)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70%的品
    种得到了综合开发,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分别提高到35%和40%,煤层伴生的油母页岩、高岭土等矿产进
    入大规模利用阶段。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超额完成
    规划目标9 个百分点。累计利用粉煤灰超过10 亿吨、煤矸石约
    11 亿吨、冶炼渣约5 亿吨,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
    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9 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70%,
    2
    年利用量达5 亿吨。
    (二)利用水平明显提升。钒钛资源、镍矿伴生资源实现综
    合开发,稀土等元素得到高效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
    研发成功并逐步产业化,废旧家电的全密闭快速拆解和高效率物
    料分离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
    技术中试成功。年产5000 万平方米全脱硫石膏大型纸面石膏板
    生产线投产,利用煤矸石、煤泥混烧发电的大型机组装备投入运
    行,全煤矸石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法规政策日趋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
    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
    法律法规规章陆续颁布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
    政部等部门发布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矿产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资源综合
    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 年版)》、《关于资源综合利
    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
    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
    政策体系。
    (四)综合效益日益显现。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煤炭、电
    力、钢铁、建材等资源型行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
    会的重要途径。2010 年,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达2100
    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4000 多万吨,综合利用发电企业
    达400 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0 万人;从钢渣中提取出约650
    3
    万吨废钢铁,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近2800 万吨;通过综合利
    用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减少堆存占地约16 万亩;资源综合利用产
    业年产值超过1 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000 万人。
    虽然“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是发展不平衡,资源
    综合利用往往受到区域经济实力、资源禀赋差异等因素的制约;
    二是综合利用企业普遍小而散,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
    企业;三是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不高,部分共性关
    键技术亟待突破;四是支撑体系急需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
    培训、标准、信息、技术推广和服务等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回收
    体系亟待规范和完善;五是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现
    有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我国自然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45 种主要矿产资
    源中,有19 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 种国民经济支柱
    性矿产缺口尤为突出;重要资源自给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
    铜等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容
    量,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十二五”时期是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城镇
    化进程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突出,气
    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加剧。
    4
    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
    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
    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发展
    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
    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按照“十二
    五”规划《纲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强化宏观
    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能力建设,
    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发展资源
    综合利用产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
    性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
    制;坚持技术创新与高效利用相结合,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重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化、清洁化、专
    业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根据资源禀赋和产
    业构成特点,培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形成资源综合
    5
    利用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到2015 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
    高到40%和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工业固
    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
    70%,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
    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80%。资源综合利用政策
    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利用企业竞争力
    普遍提高,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四、重点领域
    (一)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能源矿产
    (1)煤炭:推进煤层气、矿井瓦斯、煤系油母页岩以及伴
    生高岭土、残矿的开发利用。
    (2)石油天然气:推进油田伴生气、酸性气体等回收利用;
    逐步推动油砂、油页岩利用产业化;推动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中硫
    磺的综合利用;开展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综合开发利用。
    2.金属矿产
    (3)黑色金属矿产:继续推进多金属钒钛磁铁矿、含稀土
    型铁矿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大中低品位铁矿、弱磁性铁矿、低品
    位锰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难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
    (4)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开发利用铝、铜、镍、铅、锌、
    6
    锡、锑、钽、钛、钼等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实现有用组分
    梯级回收。
    (5)贵金属矿产:加强铂系金属矿、金矿和银矿等贵金属
    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6)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开展复杂难处理稀有金属共生
    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强稀土金属矿资源综
    合利用。
    3.非金属矿产
    (7)化工非金属矿产:加强磷矿、硫铁矿和硼铁矿的综合
    利用。
    (8)建材非金属矿产:发展石墨、高岭土、膨润土、滑石、
    硅灰石、石英、萤石、石灰石、花岗石、瓷土矿、珍珠岩等综合
    利用和深加工。
    (二)产业“三废”综合利用
    (9)尾矿:大力推进尾矿伴生有用组分高效分离提取和高
    附加值利用、低成本生产建材以及胶凝回填利用,开展尾矿在农
    业领域的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
    (10)煤矸石:继续扩大煤矸石发电及生产建材、复垦绿化、
    井下充填等利用规模;鼓励利用煤矸石提取有用矿物元素制造化
    工产品和有机矿物肥料等新型利用。
    (11)工业副产石膏:继续推广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
    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发展脱硫石膏、磷石膏生产建材制品和化工
    7
    原料以及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加快化学法处理磷石膏制备相关产
    品的研究和应用。
    (12)粉煤灰:加强大掺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发和推广
    应用,继续推进粉煤灰用于建材生产、建筑和道路工程建设、农
    业应用、有用组分提取等。
    (13)赤泥: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现赤泥科学、高效
    利用,重点发展赤泥提取有用组分、生产建材产品、用作脱硫剂
    等。
    (14)冶炼渣:进一步推广高炉渣和钢渣在生产建材、回收
    有用组分等综合利用,鼓励有色金属冶炼渣在筑路和生产建材方
    面的资源化利用以及重金属冶炼渣的无害化处理。
    (15)化工废渣:鼓励电石渣生产水泥,氨碱废渣用于锅炉
    烟气湿法脱硫,硫铁矿制酸废渣用于钢铁、水泥生产,合成氨造
    气炉渣热能的回收利用;鼓励化工废渣与下游建材产业结合,提
    高综合利用水平。
    (16)建筑和道路废物:推广建筑和道路废物生产建材制品、
    筑路材料和回填利用,建立完善建筑和道路废物回收利用体系。
    (17)生活垃圾:推进垃圾分类,重点开展废弃包装物、餐
    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生活垃
    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提纯制燃气或发电等多途径利用,鼓励利
    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18)污水处理厂污泥: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
    8
    鼓励采用污泥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推动污泥处理处置技
    术装备产业化,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
    (19)农林废物: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秸秆肥料化、
    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鼓励林业“三剩物”、
    次小薪材、制糖蔗渣及其他林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
    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开展甲壳质、甲壳素等海洋
    与水产品加工废物的综合利用。
    (21)废水(液):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城镇污
    水再生利用水平;继续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鼓励重点行业开
    展废旧机油、采油废水、废植物油、废酸、废碱、废液等回收和
    资源化利用。
    (22)废气:基本实现焦炉、高炉、转炉煤气资源化利用;
    鼓励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对废气中有用组分进行回收和综合
    利用;以工业窑炉余热余压发电和低温废水余热开发利用为重
    点,实现余热余压的梯级利用。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23)废旧金属:推广采用机械化手段对废旧汽车、废旧船
    舶、废旧农业和工程机械的拆解、破碎和处理,提高回收利用水
    平;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和废铅酸电池拆解、破碎、分选以及废液
    的回收处理水平;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
    (24)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继续推进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
    9
    分拣、拆解、高值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推动整机拆解和电路板资
    源化技术的产业化。
    (25)废纸:完善废纸回收、分拣、脱墨、加工回收利用体
    系,鼓励大型废纸制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
    (26)废塑料:重点开发废塑料回收、分拣、清洗和分离等
    预处理技术和设备,鼓励废旧塑料瓶、废旧地膜高值利用,推广
    废塑料再生造粒和改性以及生产木塑制品。
    (27)废旧轮胎:规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加快推进废旧轮
    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提高旧轮胎翻新率,鼓励胶粉
    生产改性沥青等直接应用,推广环保型再生胶等清洁生产工艺,
    提升无害化利用水平。
    (28)废旧木材:开展废旧木材及木制品回收再利用,加大
    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
    (29)废旧纺织品: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开展废旧纺
    织品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拓展再生纺织品市场,初步形
    成回收、分类、加工、利用的产业链。
    (30)废玻璃:鼓励建立废玻璃回收体系,推广废玻璃作为
    原料生产平板玻璃等直接应用及生产建筑保温材料等间接利用。
    (31)废陶瓷:加强废陶瓷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鼓励废陶瓷用于生产陶瓷建材产品以及建筑工程等。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
    10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本指导
    意见,组织编制地区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
    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机制作
    用,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
    向综合利用薄弱地区倾斜,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协调发
    展。
    建立和完善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投资、价格、财税、信贷、
    政府采购等激励措施,强化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落实资源综
    合利用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各级
    政府要优先采购符合相关要求的综合利用产品,为企业融资拓宽
    途径,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推进资源税改
    革,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研究对产生量大、难处理的固体
    废物开征环境税,推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倒逼机制。
    (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建设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
    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和发布粉煤灰、煤矸石等重点产业废物综合
    利用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相关规定;推行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
    例》,适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范围。
    推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步建立起资源综
    合利用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体系,构建废物排放、贮存及综合
    利用数据统计平台,为宏观调控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1
    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逐步建立完善矿产资源、产业废物和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重点加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
    修订工作,建立涵盖产生、堆存、检测、原料、生产、使用、产
    品及应用等多领域的各类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宣贯、执行和监督。
    (三)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共伴生矿产及尾矿、
    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建筑垃圾、农作物秸
    秆、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等十大领域示
    范重点工程,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加快构建服务体系,建设示范
    项目,鼓励产业集聚,培育百个示范基地和百家骨干企业。继续
    推进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
    批产业废物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展废旧纺织品、废旧
    轮胎、包装废弃物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一批废旧
    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在煤炭、电力、石油石化、钢铁、有色、
    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中选取利用量大、产值高、技术装备先
    进、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和培育。
    (四)加快技术装备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前沿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动科技成果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化、系列化、
    成套化和国产化水平。适时修订完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
    策大纲》,发布和实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
    12
    划》,引导关键、共性重点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推进高新技术
    产业示范,推广应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与工艺,淘汰落后的
    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国际合作,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并组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五) 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多个环节的
    综合性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
    色、低碳理念,充分发挥各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作用,通过
    各种渠道开展政策宣贯、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资源节约和
    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生
    产和消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生
    活模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附件二: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
    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前景好,对环境影响广
    泛。实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节能
    减排,加快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
    时期,在各项政策措施推动下,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积极
    进展,利用规模、水平均有较大提升。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本情况
    大宗固废种类
    2005 年2010 年
    产生量
    (亿吨)
    利用率
    (%)
    产生量
    (亿吨)
    利用率
    (%)
    尾矿7.33 7 12.3 14
    煤矸石3.47 53 5.94 61.4
    粉煤灰3.02 66 4.8 68
    工业副产石膏0.55 - 1.37 42
    冶炼渣1.17 37 3.15 55
    建筑废物4 - 8 -
    农作物秸秆6 - 6.82 70.6
    合计25.54 - 42.38 37.2
    2
    (一)有利于节约和替代原生资源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有利于减少原生资源消耗,实现资
    源可持续利用。我国煤矸石发电机组装机规模已达2100 万千瓦,
    年可减少原煤开采4000 万吨。天然石膏资源虽然丰富,但品质
    较低且集中在少数几个地区,燃煤电厂排放的脱硫石膏、湿法磷
    酸中产生的磷石膏如全部得到利用,年可节约天然石膏1 亿吨。
    (二)有利于缓解突出环境问题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造成安
    全隐患的有效途径。粉煤灰排放量大、占地多,如果得到合理利
    用将有效减少由于堆存造成对土壤、大气、水质等环境的影响和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有效解决随意焚烧
    污染环境,造成交通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
    大量建筑废物的综合利用将减轻“垃圾围城”问题。
    (三)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大宗固体废物既包括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也包括
    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废物,大力推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
    用,将在电力、煤炭、矿产、冶炼、建筑、农业等多个行业探索
    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延伸和拓
    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
    模。
    3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
    策,以提高综合利用率为核心,以重点工程为着力点,完善政策
    措施,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大宗固体废物由“低效、分散
    利用”向“高效、规模利用”转变,形成稳定的利废和资源再生
    能力,发挥资源综合利用对于保障资源安全和防治环境污染的作
    用,带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原则。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
    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成为企业降成本、提
    效益、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规模发展原则。鼓励大掺量、规模化利用,扶持大型骨
    干企业,积极拓展综合利用方式,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利用,力
    争做到“吃干榨尽”。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各地区、各行业资源禀赋和综
    合利用水平的差异,采用切合实际的技术和模式,分类、有序推
    进。
    坚持技术促进原则。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装备的推广应
    用,提高利用效率,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防止二次污染。
    (三)总体目标
    4
    到2015 年,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其中工业固
    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通过实施本方案中的重点工程,新
    增3 亿吨的年利废能力。基本形成技术先进、集约高效、链条衔
    接、布局合理的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体系。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目标(2015 年)
    大宗固废种类
    产生量
    (亿吨)
    利用率
    (%)
    尾矿13 20
    煤矸石7.76 75
    粉煤灰5.8 70
    工业副产石膏1.65 50
    冶炼渣4 70
    建筑废物8 30*
    农作物秸秆7 80
    合计47.21 50
    注:*指大中城市综合利用率
    三、实施内容
    (一)尾矿
    现状
    尾矿是目前我国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黑色金属
    尾矿、有色金属尾矿、稀贵金属尾矿和非金属尾矿。2010 年,
    我国尾矿产生量约12.3 亿吨,其中主要为铁尾矿和铜尾矿,分
    别占到40%和20%左右。2010 年,尾矿综合利用量为1.72 亿吨,
    利用率约14%,利用途径主要有再选、生产建筑材料、回填、复
    5
    垦等。受资源品位低、利用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利用技术缺乏
    等问题制约,目前尾矿仍以堆存为主,尾矿库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目标
    到2015 年,尾矿综合利用率提高到20%,通过实施重点工
    程新增3000 万吨的年利用能力。
    主要任务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开展铁矿、
    铜矿、铝土矿、铅锌矿、钨矿、锡矿、锑矿等尾矿再选、生产建
    材等资源化利用,重点推动有色金属尾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发
    展和工程示范。攻克铁尾矿伴生多金属及有色金属尾矿中残余有
    用组分的高效提取、非金属矿物高值利用、低成本高效胶结填充
    等一批尾矿综合利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成套装备。完善尾
    矿整体利用技术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在资源枯竭矿区重
    点鼓励尾矿回填和尾矿库复垦。
    重点工程
    1.在重点地区建设10 个技术成熟、工艺装备先进的尾矿提
    取有价元素示范基地;
    2.建设若干尾矿整体开发利用示范基地,支持一批技术创新
    工程及产业化推广。
    (二)煤矸石
    现状
    6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
    当年煤炭产量的18%左右。2010 年,我国煤矸石产生量约5.94
    亿吨,综合利用率约61.4%,年利用煤矸石近3.65 亿吨,主要
    利用方式为煤矸石发电、生产建材产品、筑基铺路、土地复垦、
    塌陷区治理和井下充填换煤等,煤矸石井下充填置换煤技术实现
    了矸石不升井、不占地。目前,受运输、市场环境、发电装机容
    量限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仍不高,相关优
    惠政策在个别地区难以得到落实。
    目标
    到2015 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通过实施重点工
    程新增9000 万吨的年利用能力。
    主要任务
    在大中型矿区,稳步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扩大煤矸石
    制砖、水泥等新型建材和筑基铺路的利用规模。探索煤矸石生产
    增白和超细高岭土、膨润土、聚合氧化铝、陶粒、无机复合肥、
    特种硅铝铁合金等高附加值利用途径。加大煤矸石用于采空区回
    填、土地复垦、沉陷区治理力度。鼓励引导大型矿业集团研发适
    合不同地质条件和矿井开拓方式的井下充填置换煤技术并推广
    应用。
    重点工程
    1.在有条件的矿区建设4-5 个煤矸石生产铝、硅系精细化工
    7
    产品,增白和超细高岭土、无机复合肥等示范基地;
    2.建设15-20 个煤矸石生产砖、砌块等新型建筑材料示范基
    地;
    3.在稀缺煤种矿区及资源枯竭矿区,扶持建设一批煤矸石井
    下充填绿色开采示范工程项目。
    (三)粉煤灰
    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燃煤电厂快速发展,粉煤灰产生量逐年增
    加,2010 年产生量达到4.8 亿吨,利用量达到3.26 亿吨,综合
    利用率约68%,主要利用方式有生产水泥、混凝土及其他建材
    产品和筑路回填、提取矿物高值化利用等,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
    铝技术研发成功并逐步产业化,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粉煤灰综合利
    用企业,粉煤灰“以用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但从整体看,东
    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中西部电力输出省份受市场和
    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偏低。
    目标
    到2015 年,粉煤灰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通过实施重点
    工程新增6000 万吨的年利用能力。东部地区继续巩固现有成效,
    中西部地区扩大利用规模和水平。
    主要任务
    8
    鼓励电厂完善除灰系统,基本实现粉煤灰干排。推广粉煤灰
    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提高粉煤灰利用附加值,开发大掺量粉
    煤灰混凝土技术,提升粉煤灰规模化利用能力。继续推进粉煤灰
    加气混凝土及其制品、陶粒等利废建材生产应用,大幅提高利用
    量和利用比例。有序推进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其配套项目建
    设。推动煤电基地将粉煤灰用于煤矿井下防治煤自燃、防治水患
    安全工程,鼓励粉煤灰复垦、回填造地和生态利用。
    重点工程
    1.建设5-6 个粉煤灰大掺量、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基地,形成
    若干煤-电-建材梯级利用产业集群;
    2.支持技术先进、经济实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设一批利用
    粉煤灰生产加气混凝土制品、轻质墙板、陶粒等新型建材项目;
    3.有序推进内蒙古、山西等地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建设,重点支持3-4 条技术先进、副产物处理能力相配套的生产
    线;
    4.扶持50 家粉煤灰专业化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四)工业副产石膏
    现状
    工业副产石膏包括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钛石膏、盐
    石膏等,2010 年产生量约1.37 亿吨,其中脱硫石膏5200 多万
    吨,磷石膏约6000 万吨,综合利用率分别为69%和20%左右,
    9
    主要利用途径是用作水泥缓凝剂和用于生产纸面石膏板、石膏砌
    块等石膏建材。随着工业副产石膏产生量的逐年增加,品质不稳
    定、标准体系不完善、关键技术缺乏、地区差异较大等因素成为
    影响其利用的主要障碍。
    目标
    到2015 年,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其中
    脱硫石膏、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30%,通过实施重
    点工程新增2000 万吨的年利用能力。
    主要任务
    大力推进大掺量利用工业副产石膏技术产业化,鼓励水泥企
    业改造现有给料系统,推广脱硫石膏、磷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以
    及生产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石膏商品砂浆等新型建筑材料。
    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开发混凝土复合材料,开展化学法处理磷石膏
    的技术攻关,推进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石膏制硫铵、碳酸
    钙等先进技术产业化。推动工业副产石膏制备高强石膏及相关产
    品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加快工业副产石膏及相关产品和应用标准的制修订。积极探索农
    业领域应用,加快利用工业副产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研究。
    重点工程
    1.在全国建设20-30 个脱硫石膏、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生产
    新型建筑材料综合利用基地;
    10
    2.建设一批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直接用作水泥缓凝剂示范项
    目;
    3. 在贵州、云南、湖北、四川等磷石膏产生量集中地区建
    设4-5 个磷石膏化学法综合利用基地。
    4.在宁夏、甘肃、云南、吉林等地建设4-5 个脱硫石膏、磷
    石膏改良土壤试点示范项目;
    5.组织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示范,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联系
    ====================================

    中央颁布单位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