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郁林

傅郁林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83-1987年,武汉大学法律系本科生(国际法学专业);
1995-1998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硕士研究生(民法学专业);
1998-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诉讼法学专业);
2001-2003年,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法学理论与司法制度方向)


工作经历
1987-1998年,武汉海事法院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研究室副主任;
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并聘为副教授;
2009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期间先后在德国图本根大学(2001年)、美国东北大学(2001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2005-2006年)、美国耶鲁大学(2006年)分别做过3-12个月的访问学者,主要是比较研究司法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应邀在哈佛大学(2008年)、巴黎政治学院(2008年)、剑桥大学(2009年)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著名高校短期授课和参加国际会议。


研究领域
民事诉讼法学、比较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研究、中国仲裁制度、民事纠纷解决、民事审判实务研究、法律翻译,在上述领域均有独到见解和建树,特别是在功能主义比较研究方法和法律实证研究方面的探索,受到广泛肯定


科研成果
著作:《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民事诉讼程序实证研究》(合著),法制出版社2005年。译著(除特别注明外,均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国法官自选裁判文书译评•爱德华兹集》(主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美国民事诉讼法》(主译),2004年;《危机中的民事司法》(合译),2005年;《美国上诉程序》(独译),2008年;《择案而审——美国最高法院受理案件过程》(合译),2009年。主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研究》(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另外主持大型翻译丛书“民事诉讼法学精粹译丛”,很有影响。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另有A New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Judicial Independence in China等4篇英文论文发表在英文学术期刊及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之中


荣誉奖励
《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和《先决问题与中间裁判》两篇文章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获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一等奖;《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一文的引证率在中国法学类成果中总排名第十五,在民事诉讼法学成果中排名第二


其他事项
承担的教学科目:
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中国民事纠纷解决(英文)、法律实务

兼职:
中国法学会会员、国际民事诉讼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司法改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重点基地诉讼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多次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的多部法律立法论证和最高人民法院主持的多项司法改革方案论证。


傅郁林 法学专著(同名著者未经筛选)

傅郁林 法学论文(同名作者未经筛选)

引文索引(傅郁林的论著被以下论文引用仅限本网不完全收录,未经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