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忠卫

柳忠卫个人简介
柳忠卫

男,1965年7月9日出生。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1年9月——1985年7月,山东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1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6年9月至今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中国刑法、刑事政策和刑事执行法学











1、《假释本质研究——兼论假释权的性质及归属》(发表于<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获200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等奖,2006年山东省第20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之检讨〉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著作:
1、〈假释制度比较研究>(独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2、〈监禁刑执行基本问题研究〉(独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3、《妨害文物管理罪司法实务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二)论文:
(1)《2001年刑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
(2)《注意义务比较研究》,《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2年第11期转载;
(3)《试论罪犯的人权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法学评论》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3年第9期转载;
(5)《犯罪过失概念比较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3期;
(6)《关于“严打”根据的理性思考》,《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3年7期转载;
(7)《诉讼卷欺诈行为研究》,《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4年第1期转载;
(8)《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9)《假释本质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10)《贷币犯罪的制度原因及其防范》,《河北法学》2005年第7期;
(11)《假释撤销条件比较研究》,《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
(12)《假释例外性条件与禁止性条件研究》,《政法论丛》2006年第1期;
(13)《渎职罪主体解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1期:
(14)《假释制度的刑罚目的论解释》,《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5)《假释撤销若干实务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6年第3期(上);
(16)《假释撤销机构及人员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06年第3期;
(17)《假释与人身危险性关系论纲》,《刑法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8)《假释适用刑期条件比较研究》,《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6期;
(19)《商业贿赂罪的本体界定》,《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20)量刑基准的存在根据与形式》,《河南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1)《商业贿赂罪客体解释》,《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2)《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行为方式探析》,《河北法学》2007年第7期;
(23)《对〈刑法修正案(六)〉第十条的法理评析》,《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24)《刑事执行权论》,《刑法论丛》2007年第12卷;
(25)《检察机关代表被害人提出民事诉讼的正当性研究》,《法学论坛》2007年第6期。
(26)《论犯罪圈的合理界定》,《中国监狱学刊》2008年第2期。
(27)《罪犯特许权论》,《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
(28)〈骗取贷款、票据承况、金融票证罪疑难争议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
(29)〈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行为探析〉,〈法学论坛〉2009年第2期,
(30)〈贪污贿赂犯罪初查问题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4期。





(一)主持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课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与被害人关系研究>;
(二)主持2007年中国博士后基金会面上资金资助项目:《刑法中的义务冲突研究》;(三)主持2007年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视野中的监狱行刑改革研究》。


柳忠卫 法学专著(同名著者未经筛选)

柳忠卫 法学论文(同名作者未经筛选)
论文资料库暂未收录


引文索引(柳忠卫的论著被以下论文引用仅限本网不完全收录,未经筛选)
本站无论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