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体化已成共识的现代刑事法领域,刑事法律科学大致可以分为刑事实体法学、刑事程序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执行法学的研究曾经有过自己辉煌的过去,但与刑事实体法学与刑事程序法学相比,目前的刑事执行法学研究可以说是风光不再,日渐式微。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以监狱行刑为代表的监禁刑执行缺乏创新;二是刑事执行法学教育的衰落;三是科研功利主义导致的研究人员的流失。刑罚执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监禁刑执行和非监禁刑执行,而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两者的境遇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恐不为过:非监禁刑研究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监禁刑研究则日薄西山,门可罗雀。因此,试图改变刑事执行法学和监禁刑研究的尴尬局面是我写作本书的第一个动因。
我自1985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警官学校(现更名为山东省警官培训学院),在这里工作了20年,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黄金般的青春年华。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到监狱实地考察调研,与基层监狱民警有过较多的接触,深切地体味和感受到了他们责任的重大、工作的繁忙与生活的压力。我国著名作家顾笑言先生曾在其著作《一座监狱的剪影》的开篇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写道:美利坚合众国的宇航员从太空中归来之后,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发表讲话说,从阿波罗登月艇的舷窗里,可以看到i处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痕迹,它们是占代埃及的金字塔、北欧国家围海造田的长堤和中国的万里长城。从现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来看,这些无疑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巨制!但在这个世界l:,还有比这者更加庞大、更加浩繁也更为艰巨的工程,那就是改造人类灵魂的程!监狱民警所从事的正是最为艰巨的改造罪犯灵魂的工作。他们盯着火山口,守着炸药库,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节假日都很少休息,不少人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他们长年累月地生活在远离都市的偏远地区,与社会接触很少,有的甚至多年都未离开过监狱的工作和生活区。山东省淮北监狱的一名民警,由于多年超负荷工作而身患绝症,当监狱领导问他最后还有什么要求时,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到离淮北40公里的潍坊市去看一看,因为他在淮北工作了40年而从未走出过监狱的工作和生活区!!监狱系统大多数民警的工资收人都较同级别的其他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要少,在监狱法颁布之前甚至有许多监狱长期发不出工资,如黑龙江省某监狱曾经连续39个月没发工资!这些事例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苦与工作的繁重。即便是这样,他们仍然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劳、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守护着监狱的安全,换来了千家万户的温馨与安宁。这本书既是我对在监狱系统工作20年学术思想的总结,也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山东省乃至全国监狱人民警察的崇高敬意!
我自大学毕业至今已二十余年,但真正潜下心来关注学术,不过是2001年进人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以后的事情。在嗟叹时光如梭的同时,也深感做学问的不易。做学问最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沉淀和思维的创新,细细想来,自己似乎一个条件也不具备。但既然为了生活而选择了这个职业,那只有义无反顾地一直向前走。我也深知自己天生愚钝,又不努力,但我崇尚学问,喜欢学生,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愿做一只学术乌龟,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慢慢爬行!
柳忠卫
2007年7月于泉城济南文化东路寓所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