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6月第3期.总第15期)
    编号:73480
    书名: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6月第3期.总第15期)
    作者:吕山主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入库时间:2017-7-3
    定价:50元
    特价:40元,80折,省10元!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期三大重点话题:
    •《民法总则》立法纵览与适用前瞻
    •优化政府职能配置 推进司法行政改革
    •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案例与新管制模式
    更多亮点:
    本期卷首语由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题写,题为《坚持问题导向 激扬改革活力推进司法行政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释放出积极的改革信号。未来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既应当站在司法改革的全局看待司法行政体制的改革问题,也应当通过司法行政体制的改革来全面推动司法体制的整体变革。
    对话栏目本期对话特别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石宏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郭锋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轶教授和石佳友教授。对话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民法总则》立法历程与特色创新;《民法总则》最终版本的遗憾、重点条款解读;《民法总则》的适用以及分则编纂的前景展望。
    热点问题,不同角度。立法者、司法者与学者共议《民法总则》,学术界与实务界良性互动。
    专论栏目 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主要针对法院和检察机关内部的司法行政管理体制,对公、检、法三机关的法律关系并没有做出实质性调整,对一系列困扰我国司法体制的问题并没有提供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鉴于此,我刊专论约请五位知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提出改革思路:
    陈瑞华教授阐述了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定位和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与应然状态;
    樊崇义教授探讨了看守所划归司法行政机构管理的理想模式;
    季卫东教授从执行难的乱象和根源入手,对执行权重新定位提出建议;
    许身健教授结合国外法学教育评估机制的经验,提出我国司法行政机构对法学教育评估的路径与方法;
    宋华琳教授从行政法角度阐述政府部门职能优化配置的理论。
    思想栏目精彩纷呈,涉及民法立法、法经济学、宪法实施、香港基本法、法律的道德性等重要法律问题,具体如下:
    台湾地区著名民法学者苏永钦教授从传统民法理论出发,撰写《体系为纲,总分相宜——从民法典理论看大陆新制定的<民法总则>》,认为《民法总则》的通过,意味立法者做了两个不可逆的重大决定,一是制订民法典,二是必须是一部体系严谨、告别部门化民法的法典。文章从民法典体系化着眼,指出民法总则制定的意义,民法典与部门法化的关系,各分编的整合,以及民法总则结构和立法技术的一些疏漏。该文观点见仁见智,但以台湾学者视角,剖析大陆民法总则,跳脱固有思路,读来颇具启发性。
    台湾大学著名教授简资修,撰文反思《华文的法律经济学道路》。在分别厘清科斯定理、汉德公式、公地悲剧、补偿规则与外部性理论等法律经济分析核心概念的前提下,认为数理模型与统计分析只是法律经济分析所谓“科学性”的“国王新衣”。作为法学的研究方法,法律经济分析的研究对象也是作为规范之法律,“无法律,不教义”,因此法律体系或法治,约束了法律经济分析的视角与方法。该文将法律经济学归入法教义学,观点颇具新意。为大陆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学派纷繁复杂的争论,又增加了一个不确定的议题,加持两方观点的学者,不妨一读。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毅从其最擅长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出发,撰文《论宪法实施机制的“双核化”——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制为例》。认为传统研究宪法实施,主要聚焦普适性宪法实施机制的构建,却面临违宪审查、宪法的司法适用等与现行法制框架契合度不足的困局。因此,除继续致力于统一实施机制的探讨,还应关注具体宪法制度的类型化实施,“化整为零”,促成宪法实施从“单核模式”向“双核模式”转变。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在这一“双核模式”的实现过程中扮演重要的示范性角色。该文为宪法实施谋求了另一种类型化的进路,避免宪法实施研究陷入僵局,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哪种方式,期盼真正的宪法实施,早日到来。
    今年是香港基本法实施二十周年,为此我刊特别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王理万对二十年来香港基本法的学术研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撰写《香港基本法研究的知识生产与价值反思》。该文指出:以往香港基本法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实用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实用主义的研究提高了基本法学的务实性和操作性,使基本法研究嵌入中央对港政策的形成与诠释的权力脉络之中;国家主义的研究契合了政治现实的发展趋势,为政治言说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这两种基本法研究立场目前面临一系列悖论和诘难,由此需要在香港政治转型的背景下,建构立宪主义的基本法研究,重述基本法的宪制和政治内涵,引导香港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本文材料丰富,分析透彻,可读性强,是基本法研究的又一优质“知识生产”。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博士候选人,青年才俊刘洋投稿《循庸问恶:庸常规则、道德无涉与国际法》,以国际法为例,讨论法律的道德性。认为法律规则的道德无涉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建构的道德无涉遮蔽了相关规则的道德立场,影响了大众对法律规则的道德性乃至合法性的评价。
    影像栏目以“司法的外衣:制服与法袍”为主题,描画古今中外司法人员着装演变,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司法文化理念。
    批评栏目精选两篇优秀书评:
    一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雷磊为我们导读冯•德尔•普佛尔滕的《法哲学导论》,告诉我们 “法哲学”究竟在讲什么。
    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翟志勇,对张伟仁教授《磨镜——法学教育论文集》的阅读分享,从传统中国的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把脉现时代的法学教育,对法学教育进行了历史批判。
    策略栏目: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黄进教授对建立中国现代仲裁制度提出了三点构想,包括把中国打造成“国际商事仲裁目的地”,构建中国特色仲裁理论和仲裁制度,以及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投资贸易争议解决机制。布局宏大,立意深远。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通过对“网贷评级第一案”判决过程的分析,力图通过司法为互联网金融指引新秩序。
    2016年中法评最佳作品获奖者之一、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2015 级博士研究生姜昊晨再推新作《既得利益拗不过市场——我国租车行业的管制博弈》,在分析了两个重要的假说,“牌照界定模糊产权”和“政府寻租有利益”后,认为制度变迁的信息费用和接受改革的费用变化,将会极大影响管制的逻辑,因此网约车管制不会持久存在。衷心希望理论照进现实,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

    图书目录

    "卷首语
    熊选国:坚持问题导向 激扬改革活力 推进司法行政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对话
    石宏、郭锋、王轶、石佳友:《民法总则》立法纵览与适用前瞻
    专论
    优化政府职能配置 推进司法行政改革
    陈瑞华: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考
    樊崇义:看守所:处在十字路口的改革观察
    季卫东:重新定位执行权
    许身健:完善法学教育:路径与方法
    宋华琳:政府职能配置的合理化与法律化
    思想
    苏永钦:体系为纲,总分相宜
    ——从民法典理论看大陆新制定的《民法总则》
    简资修:华文的法律经济学道路
    郑毅:论宪法实施机制的“双核化”
    ——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制为例
    王理万:香港基本法研究的知识生产与价值反思
    姜昊晨:既得利益拗不过市场
    ——我国租车行业的管制博弈
    刘洋:循庸问恶:庸常规则、道德无涉与国际法
    影像
    司法的外衣:制服与法袍
    批评
    雷磊:“法哲学”讲什么?
    ——冯•德尔•普佛尔滕《法哲学导论》导读
    翟志勇:法学教育的历史批判
    ——张伟仁教授《磨镜——法学教育论文集》读后
    策略
    黄进:建立中国现代仲裁制度的三点构想
    邓建鹏:通过司法为互联网金融指引新秩序
    ——“网贷评级第一案”引发的思索
    "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