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刑法学的边沿
    编号:99830
    书名:刑法学的边沿
    作者:杜宇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入库时间:2025-8-12
    定价:98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20余年刑法学研究的结晶,本书从刑法渊源、刑法体系与刑法方法三个层面,致力于拓展刑法学研究的版图并突破既有的研究边界。其理论旨趣在于,对主流叙事保持适度警惕,并不断尝试从边缘地带反思、挑战和修正主流叙事,以推动刑法学知识与理论的发展。
    具体而言:(1)在渊源篇中,对罪刑法定主义的下位原则“排斥习惯法”加以全面反思,对习惯法作为间接渊源的刑法地位予以重新定位,并从构成要件解释、违法与责任判断等层面拓展了习惯法的价值。(2)在体系篇中,主要从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的双重视角,丰富了刑法体系论的研究。就内部体系而言,提出“功能违法论”这一原创性理论。这一理论在违法论阶层推进了功能化体系的贯彻,也促进了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在违法论上的自主建构。就外部体系而言,本书对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证明体系的关系、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的关系、刑事和解与刑事诉讼的关系等进行了全面讨论。(3)在方法篇中,着重讨论了刑法学界并不熟悉的类型思维。毫无疑问,在刑法学界,概念思维是更令人尊崇的思维方式,类型思维的价值并非被充分发掘。本书中,我们对类型思维的立法论与解释论意义予以开拓,并从这一思维出发重新反思和阐释了刑法的类推禁止原则。"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渊源
    第一章 民刑领域习惯法演进的比较观察
    一、习惯法的起源与早期调控
    二、民事领域中习惯法的近现代展开
    三、刑事领域中习惯法的近现代展开
    四、合流与分化:习惯法沿革的比较观察
    第二章 中国刑事立法中的习惯法
    一、研究方法
    二、检索结果
    三、阐释分析
    四、效度强化
    第三章 中国刑事司法中的习惯法
    一、问题与方法
    二、地方习惯法的生机
    三、民族习惯法的活力
    四、习惯法实践的类型化整理
    第四章 习惯法的刑法机能释放
    一、习惯法的机能释放与罪刑法定主义框架
    二、间接法源
    三、构成要件解释的参照
    四、违法性判断的参照
    五、有责性判断的参照
    六、量刑的参照
    第二编 体系
    第五章 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阶层关系
    一、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一体化趋向
    二、构成要件与违法性区分的必要性
    三、余论:构成要件与违法性关系处理中残留的问题
    第六章 法益修复与功能违法论
    一、法益修复在违法论中的内化
    二、功能违法论的提出
    三、功能违法论的内部脉络
    四、功能违法论的外部关联
    五、结论
    第七章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证明
    一、犯罪构成的功能拓展
    二、犯罪构成与待证对象的形成
    三、犯罪构成与证明责任的分配
    四、犯罪构成与举证顺序的确定
    五、犯罪构成与证明标准的区分
    六、结语
    第八章 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
    一、传统刑事责任论的危机与转机
    二、刑事责任的另一种理解:刑事和解的责任观
    三、刑事责任方式的扩展:从刑罚、保安处分到刑事和解
    四、刑事责任目的的重塑:从惩罚、预防到恢复
    五、结语:迈向多元而能动的刑事责任观
    第九章 恢复性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的比较
    一、何谓司法?
    二、司法观的“交战”:八组关系的互动显现
    三、结语:比较研究是一种错误?
    第十章 刑事和解与刑事诉讼体制的关系
    一、决定与合意:刑事诉讼与刑事和解的不同性格
    二、替代、平行抑或整合:两种机制间的结构性安排
    三、排异与统合:整合中的双重困境
    四、孰主孰次:整合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编 方法
    第十一章 作为刑法之独立思维形式的类型
    一、类型作为独立的讨论客体
    二、类型的语义发展
    三、类型的思维特征
    四、类型的逻辑结构
    五、类型与概念的基本关系
    第十二章 刑法规范的形成机理
    一、为什么要关注刑法规范的形成?
    二、为什么要以类型建构为视角?
    三、事实类型的发现
    四、规范类型的构建
    五、规范类型的补充
    六、规范类型的检验
    第十三章 基于类型思维的刑法解释
    一、概念式的涵摄思路
    二、类型式的归类思路
    三、“合类型性解释”的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刑法上“类推禁止”的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类推禁止”如何可能?
    二、“可能的文义范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解释与类推的交织:对几种法律解释方法的追问
    四、问题的重新提出:“允许的类推”与“禁止的类推”
    五、界限的难题:取道于“犯罪类型”与法律论证
    第十五章 刑事政策与刑法的目的论解释
    一、背景与问题
    二、以目的论解释为管道的政策考量
    三、刑事政策对目的论解释的影响
    四、以刑事政策为导向的目的论解释的控制
    后记"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