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刑法观点展示问题梳理:法考主客观题应对手册
    编号:99410
    书名:刑法观点展示问题梳理:法考主客观题应对手册
    作者:徐光华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入库时间:2025-5-13
    定价:58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为法考刑法主客观题观点展示设计的实用指南,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书中深度解析了刑法主客观题的考查方式与应对策略,并系统探讨了多个刑法领域的争议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观点和详尽的理由。作者精心挑选了包括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以及刑罚的适用等在内的多个代表性争议点,对每个争议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与分析。在每个争议点下,不仅列举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及其背后的理由,还深入比较和辨析了这些观点,明确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合理的章节划分、清晰的逻辑结构以及穿插的大量案例和法条,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关键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和法律素养,深化对刑法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刑法主观题(观点展示)的类型及答题思路
    第一章 观点展示的类型
    一、 行为规范与结果规范的不同观点
    二、 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不同观点
    三、 精细(100%)判断与综合(大概)判断的不同观点
    四、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不同观点
    五、 对前、后行为的关联(整体)考察,是坚持严格的标准,还是
    相对宽松的标准
    六、 其他观点展示型问题
    第二章 观点展示型问题的答题思路
    一、 区分“事实假设”型与“价值判断”型的观点展示
    二、 价值判断型的观点展示型问题如何答题
    第二部分 刑法中的观点展示
    第一章 刑法总则中的观点展示
    一、 正当防卫人对不法侵害者是否具有救助义务:肯定说与否定说
    二、 不作为犯中作为义务的判断:是否有顺序
    三、 乘客实施犯罪,司机不制止的,是否成立不作为犯:肯定说与
    否定说
    四、 持有型犯罪的性质:作为犯与不作为犯
    五、因果关系判断中的介入因素:正常与异常
    六、因果关系判断的“合乎规律”如何理解:合法则的条件说与
    经验法则说
    七、 认识错误的处理方案:具体符合说、法定符合说与抽象符合说
    八、 打击错误的不同学说: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与偶然
    防卫竞合)
    九、 因果关系的错误之“事前的故意”的不同学说:整体判断与
    分别判断
    十、 正当防卫所面临的“不法侵害”的理解:客观侵害说与主客观
    一体说
    十一、 偶然防卫、偶然避险及其他与防卫认识有关的问题
    十二、 特殊防卫权的性质:法律注意与法律拟制
    十三、 实施防卫挑拨后,是否可以对面临的危险再进行正当防卫:
    肯定说与否定说
    十四、 行为人对被害人承诺的认识:不要说与必要说
    十五、 预备犯的处罚范围:形式说与实质说
    十六、 犯罪既遂的判断时点
    十七、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分:主观说与客观说
    十八、 加重构成与犯罪既、未遂的认定
    十九、 不能犯是否构成犯罪:构成犯罪(未遂)与无罪说
    二十、 预备行为(帮助行为)正犯化:绝对正犯化与相对正犯化
    二十一、 帮助犯所要求的“明知他人实施犯罪”认定
    二十二、 共同犯罪与间接正犯的区别“是否实质上支配他人”
    如何具体判断
    二十三、 共同犯罪的“共同”
    二十四、 教唆无责任能力者能否成立共犯:肯定说与否定说
    二十五、 亲手犯的共同犯罪中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整体认定与
    分别认定
    二十六、 片面共犯是否属于共犯:肯定说与否定说
    二十七、 教唆未遂如何认定:共犯从属性与共犯独立性
    二十八、 共同犯罪中因打击错误侵害了“同伙”:无罪说与有罪说
    二十九、 同种数罪是否需要并罚:肯定说与否定说
    三十、 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关系的界定
    三十一、 结果加重犯之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的因果关系判断:
    扩张说与限制说
    三十二、 不同犯罪之间的关系:竞合与对立
    三十三、 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
    三十四、 特别自首的认定
    三十五、被窝藏人主动供述他人窝藏犯罪的行为,是否成立立功:肯定说与否定说
    第二章 刑法分则中的观点展示
    三十六、财产罪的保护法益:所有权还是占有权
    三十七、 财产性利益(债权债务)能否成为财产罪的保护对象:
    肯定说与否定说
    三十八、 如何认定转化型抢劫的前、后行为的关联性:主观说与
    主客观统一说
    三十九、 抢劫罪的“两个当场”是否需要坚持:肯定说与否定说
    四十、 误将无关的第三人当作普通抢劫罪的被害人(财物持有人):
    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四十一、 抢劫的机会过程中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的,能否认定为抢劫
    致人重伤、死亡
    四十二、 暴力与取财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能否认定为抢劫罪:
    肯定说与否定说
    四十三、 入户时没有使用暴力抢劫的故意,能否认定为转化型抢劫
    (入户抢劫):肯定说与否定说
    四十四、 盗窃与抢夺的界分:秘密、公开;平和、对物暴力
    四十五、 高速公路闯卡、跟车逃费的定性:无罪、盗窃、抢夺还是
    诈骗
    四十六、 盗窃罪与抢劫罪的区分:财物的保管人应具备何种认知
    能力
    四十七、 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整体的财产说与个别的财产说之争
    四十八、 诈骗罪的处分权人
    四十九、 诈骗罪的处分意识:概括的处分意识说与具体的处分
    意识说
    五十、 偷换商家“二维码”的定性:“特殊的三角诈骗”与盗窃罪
    五十一、 “窃电案”的行为定性:盗窃罪与诈骗罪
    五十二、 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的认定:违法一元论与违法多元
    (相对)论
    五十三、 员工利用欺诈的手段获取公司财物的行为,是否成立职务
    侵占罪:肯定说与否定说
    五十四、 职务侵占罪是否要求“占有”为自己占有:肯定说与
    否定说
    五十五、 死者对财物的占有:肯定说与否定说
    五十六、 关于存款的占有:名义人说与银行占有说
    五十七、 银行卡供卡人”掐卡”、取款的行为性质
    五十八、 非法拘禁罪的保护法益:可能的人身自由与现实的人身
    自由
    五十九、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性自主权说与身心
    健康说
    六十、 得到妇女同意的拐卖行为是否成立拐卖妇女罪:肯定说与
    否定说
    六十一、 诬告陷害罪的保护法益:人身权利说、司法(审判)作用说
    六十二、 放火罪的既遂标准:独立燃烧说与严重后果说
    六十三、 伪造并不存在的货币的定性:国家货币发行权说与货币
    信用说
    六十四、 共同危险驾驶行为人,对同案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如何承担责任:肯定说与否定说
    六十五、 成立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否需要前行为构成
    交通肇事罪:肯定说与否定说
    六十六、 车主将车辆交由无证者、醉酒者驾驶,进而发生交通
    事故的,能否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肯定说与否定说
    六十七、 交通肇事后,不逃跑但也不救助伤者,能否认定为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肯定说与否定说
    六十八、 罪行说与罪名说的具体运用: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六十九、 洗钱罪的保护法益:司法活动与金融秩序
    七十、 本犯实施上游犯罪后再“自洗钱”的:数罪并罚与一罪说
    七十一、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既遂标准:行为犯说与结果犯说
    七十二、 第三方支付与信用卡犯罪
    七十三、 盗伐林木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七十四、 催收本金及合法利息是否构成催收非法债务罪:肯定说与
    否定说
    七十五、 持有型犯罪是否要求抽象危险:肯定说与否定说
    七十六、 组织卖淫罪的从犯是否必要:必要说与非必要说
    七十七: 成立伪证罪所要求的虚假陈述如何理解:主观说与客观说
    七十八、 虚假诉讼罪既遂标准:结果犯说与行为犯说
    七十九、 他人诈骗后帮助取款行为的定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
    上游犯罪的共犯
    八十、 国家工作人员谎报出差费用骗取公款的定性:贪污罪与
    诈骗罪
    八十一、 受贿罪的犯罪既、未遂形态:收受他人赠予的且已经抵押
    的房产如何定性
    八十二、 受贿金额的认定标准
    八十三、 如何理解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立案前与提起
    公诉前
    八十四、 受贿罪的既遂标准
    八十五、 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关系
    八十六、 渎职罪与财产类犯罪存在竞合时的法律适用:特别法优先
    还是重法优先
    第三部分 模拟案例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三、案例(三)
    四、案例(四)
    五、案例(五)
    六、案例(六)
    七、案例(七)
    八、案例(八)
    九、案例(九)
    十、案例(十)"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