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98794
- 书名:新时代刑法理论的自觉
- 作者:姚建龙
- 出版社:北大
-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 入库时间:2025-2-20
- 定价:88
图书内容简介
"构建自主刑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刑法学人首先需要面对的历史使命,也是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回顾近代以来的刑法学研究,大体上均是以理论移植为中心。新时代的刑法学研究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质和时代担当,如何形成自主刑法学知识体系,是本书试图探讨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刑法学理论都应有须始终坚守的理论品格,这就是刑法学的德性。对德性的追问和坚守,是本书各章观点立论的基础。
基于以上研究主题和立论基础,本书主要围绕以下重点和热门刑法学问题展开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刑事法要义、刑法教义学、民法的刑法化、法典化语境下刑事立法的理性与抉择、否定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反思、刑法因果关系中的行为概念、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反思、化学阉割的本土化、区块链技术下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生物安全的刑法保障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刑事法要义/
一、刑事政策论:宽严相济,以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
二、刑事立法论: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
矫正法律/
三、刑事司法论:坚持公正司法,守住防范冤错
案件的底线/
四、犯罪治理论: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结语/
第二章 刑法教义学概念考/
一、刑法教义学的概念起源与基本内涵/
二、刑法教义学的发展逻辑/
三、刑法教义学何以兴盛/
结语/
第三章 论民法的刑法化/
一、公私法的融合:公法私法化与私法
公法化/
二、从私法公法化到民法刑法化/
三、民法刑法化的法典体现及其评价/
四、后民法典时代的刑法改革/
结语/
第四章 法典化语境下刑事立法的理性与抉择
——刑法多元立法模式的再倡导/
一、刑法再法典化应当保持理性/
二、现行刑法所存在的问题/
三、多元立法模式的倡导/
结语/
第五章 否定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再反思/
一、否定四要件说之观点梳理与再辨析/
二、变革之后的冷思考:立足于中国语境的理论抉择/
三、基于四要件说改良的本土犯罪构成理论/
结语/
第六章 刑法因果关系中的行为概念:解构与重塑/
一、问题提出:刑法因果关系中理论构建之两大困境/
二、正本溯源:刑法因果关系核心要素的多视角考察/
三、概念重塑:刑法因果关系之中的“案件客观行为”/
结语/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责任理论:一个学术史的研究/
一、我国责任理论研究进展梳理/
二、从心理责任论到功能责任论:德国责任理论的发展/
三、规范责任还是功能责任:我国责任观念的争议/
四、改进和融合:我国责任观念的发展/
结语/
第八章 不教而刑: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反思/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百年变迁与趋向/
二、作为观念折射的刑事责任年龄/
三、例外的正当性及其实现路径/
结语/
第九章 化学阉割的本土化:不完美但必要的正义/
一、化学阉割的起源与发展/
二、本土化视角下的化学阉割/
三、引入化学阉割的立法考量/
结语/
第十章 聚众或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之辨正/
一、限制性条件说有违司法实践一般做法与法理/
二、限制性条件说不符合体系解释的要求/
三、限制性条件说有违历史解释的规律/
四、 “情节恶劣”应为提示性条款之主张/
结语/
第十一章 价值判断在抽象性法律规定中的运用
——以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解释与适用为切入/
一、奸淫幼女“情节恶劣”在司法实践中的困境/
二、奸淫幼女“情节恶劣”与价值判断的教义学融合路径/
三、奸淫幼女“情节恶劣”与价值判断的司法融合路径/
四、余论:价值判断的限度问题/
第十二章 区块链技术下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论纲/
一、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刑法谦抑性与犯罪化关系之反思/
二、区块链技术对个人信息技术保护的理论路径与风险/
三、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认定困境/
四、区块链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认定困境的应对建议/
结语/
第十三章 反黑刑法立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一、反黑刑法立法四十年之变迁历程/
二、反黑刑法立法四十年之基本内容/
三、反黑刑法立法之反思与完善建议/
结语/
第十四章 生物安全的刑法保障/
一、刑法保障视域下之“生物安全”的内涵厘清/
二、刑法内外:生物安全刑法保障的立法变迁/
三、立法展望:生物安全刑法保障的完善建议/
结语/
第十五章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刑法立法检视与回应/
一、对向犯理论视角下的“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二、“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法治化趋势下的内涵解析/
三、行贿罪在“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法治化下的立法选择/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