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刑事辩护的理念(第三版)
    编号:98229
    书名:刑事辩护的理念(第三版)
    作者:陈瑞华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入库时间:2024-12-13
    定价:78
      

    图书内容简介

    陈瑞华教授对于刑事辩护具有极为深入的研究,相关成果在律师领域取得了极大反响。本书是对刑事辩护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本版结合《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订以及相关立法司法文件,对无罪辩护、罪轻辩护、量刑辩护、程序性辩护、证据辩护等辩护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刑事诉讼和辩护理论。本书适合全国广大的律师读者阅读,也适合刑诉法领域老师和学生阅读。本书堪称《刑事诉讼的艺术》一书的进阶版,在实务指导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理论反思与总结,对于律师刑事辩护技巧的提升、刑事诉讼理论水平的拔高均颇有助益。相较于以往版本,本书删去了许多随着法律与制度的修订已经不合时宜的内容,增添了部分作者新近的研究成果。

    图书目录

    "第一章刑事辩护的理论挑战 / 1
    一、 刑事辩护的旧理论与新问题 / 1
    二、 刑事辩护的双重意义 / 3
    三、 程序性辩护和量刑辩护的兴起 / 7
    四、 辩护权的诉权性质 / 10
    五、 辩护权的权利主体 / 13
    六、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 16
    七、 辩护制度发展的理念支撑 / 19

    第二章刑事辩护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 21
    一、 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简要回顾 / 21
    二、 律师定位:从“国家法律工作者”走向“法律代理人” / 24
    三、 律师参与空间:从“法庭辩护”走向“全流程辩护” / 30
    四、 辩护主体:从“有权辩护”走向“有权获得律师帮助” / 35
    五、 辩护效果:从“获得律师帮助”走向“获得有效辩护” / 38
    六、 辩护权保障:“司法救济”与“职业风险防控”的强化 / 43
    七、 结论 / 47

    第三章独立辩护人理论 / 49
    一、 独立辩护人理论的提出 / 49
    二、 德国的“独立司法机关理论” / 52
    三、 中国的“独立辩护人理论” / 55
    四、 对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 / 59
    五、 律师独立辩护的限度 / 67
    六、 以委托人授权和信任为基础的独立辩护 / 71

    第四章有效辩护的中国化问题 / 73
    一、 案例的引入 / 73
    二、 美国的有效辩护制度 / 76
    三、 什么是有效辩护 / 81
    四、 无效辩护的要素和后果 / 85
    五、 有效辩护的实现 / 90

    第五章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 / 95
    一、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难题 / 95
    二、 忠诚义务的多重含义 / 96
    三、 忠诚义务的基本依据 / 101
    四、 忠诚义务的边界 / 108
    五、 忠诚义务的实现 / 115

    第六章协同性辩护理论 / 121
    一、 引言 / 121
    二、 协同性辩护理论的提出 / 124
    三、 协同性辩护理论的正当性 / 129
    四、 对若干质疑的澄清 / 135
    五、 协同性辩护理论的实现 / 140
    六、 结论 / 144

    第七章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模式转型 / 145
    一、 问题的提出 / 145
    二、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双中心模式” / 149
    三、 “单一中心模式”的提出 / 158
    四、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模式的转型 / 165

    第八章刑事辩护的基本形态 / 168
    一、 问题的提出 / 168
    二、 刑事辩护的“五形态分类法” / 170
    三、 审判前的辩护形态 / 177
    四、 “五形态分类法”的局限性 / 181
    五、 辩护形态分类理论的完善 / 187

    第九章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
    ——以“被告人会见权”问题为切入的分析 / 192
    一、 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问题的提出 / 192
    二、 “会见权”的重新定位 / 194
    三、 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提出 / 197
    四、 确立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正当性 / 199
    五、 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实现 / 203
    六、 作为辩护权行使者的被告人 / 207

    第十章被告人的阅卷权 / 209
    一、 从律师阅卷权到被告人阅卷权 / 209
    二、 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正当性 / 211
    三、 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消极后果 / 217
    四、 被告人的双重诉讼角色与阅卷权 / 220
    五、 解决被告人阅卷权问题的基本思路 / 224"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