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板书体债法总论
    编号:96811
    书名:板书体债法总论
    作者:解亘、尚连杰、凤
    出版社:北大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入库时间:2024-7-11
    定价:86元
    特价:73.1元,85折,省12.9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我国《民法典》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结合域外的实定法规则和学术理论,引入大量实务观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释债法原理,并力求在均衡覆盖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虽为教科书,本书并不回避对理论前沿问题的介绍和探讨,既便于初学者全面理解债法总论的体系和知识,又能维持适当的理论深度,激发读者的求知热情和批判精神。
    本书别出心裁地采用板书体例,将教材教案化,可实现将读者带入教学现场的逼真效果。板书体采用层级段落之间层层缩进的形式形象地突出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利于初学者快速搭建起民法学的知识体系。在该书中,形式本身已成为助力教与学的强大工具。
    本书刻意按照“原则-例外-例外之例外”的逻辑关系展开叙述,便于读者准确把握知识点的定位。同时,本书设置了大量的事例作为辅助,并附上了大量图表,使得知识点更加具象。"

    图书目录

    "第 1 部 债的基本概念
    003 第 1 章 绪论
    004 第 1 节 债之概述
    一、 债的概念 / 004 二、 债权的特征 / 006
    011 第 2 节 债的种类
    一、 按照强制执行的方法区分 / 011
    二、 按照是否确保结果的实现区分 / 012
    三、 按照给付内容是否可分区分 / 013
    013 第 3 节 债法总论的构成和意义
    一、 债法总论涉及的内容 / 013 二、 实定法依据 / 014
    三、 债法总论的意义 / 014
    015 第 4 节 优先权
    一、 含义 / 015 二、 种类 / 015
    三、 定性 / 016 四、 正当性 / 016
    018 第 2 章 债权的效力总论
    019 第 1 节 债权通常具有的权能
    一、 请求力 / 019 二、 给付保持力 / 020
    三、 诉求力 / 021 四、 执行力 / 021
    022 第 2 节 不完全债务
    一、 纯粹道义上的债务 / 022 二、 自然债务 / 022
    三、 无责任债务 / 024
    025 第 3 章 债的产生
    026 第 1 节 合同之债的产生
    一、 合同自由 / 026 二、 合同订立 / 027
    三、 强制缔约 / 028 四、 悬赏广告 / 030
    031 第 2 节 先合同债务关系
    一、 制度演进 / 031 二、 具体类型 / 032
    三、 法律效果 / 037
    041 第 3 节 法定之债的产生
    一、 概述 / 041 二、 无因管理 / 041
    三、 不当得利 / 042 四、 侵权行为 / 044
    五、 物上之债 / 046
    048 第 4 章 债的内容
    049 第 1 节 给付内容的确定
    一、 当事人约定 / 049 二、 解释确定与法律确定 / 049
    三、 一方当事人确定 / 051 四、 第三人确定 / 052
    053 第 2 节 给付义务的客体
    一、 特定之债 / 053 二、 种类之债 / 054
    三、 选择之债 / 058 四、 任意之债 / 060
    五、 金钱之债 / 062 六、 利息之债 / 064

    第 2 部 债务不履行
    073 第 1 章 债务不履行的概念和类型
    074 第 1 节 债务不履行的概念
    一、 债务不履行的含义 / 074
    二、 债务不履行概念的必要性 / 074
    三、 债务不履行与法定之债的关系 / 075
    077 第 2 节 债务不履行的类型
    一、 原因进路 / 077 二、 原因进路的特点 / 086
    三、 救济进路 / 087 四、 我国法的定性 / 088
    090 第 2 章 履行请求权和补正请求权
    091 第 1 节 履行请求权
    一、 履行请求权的定性 / 091 二、 履行请求权的优先性 / 091
    三、 履行请求权的限制 / 092
    四、 有关履行期限的主张、举证 / 092
    093 第 2 节 补正请求权
    一、 补正请求权的含义和手段 / 093
    二、 问题 / 094 三、 基本立场 / 094
    四、 补正请求权的顺位 / 094
    096 第 3 章 债务不履行(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097 第 1 节 概述
    一、 债法总论层面的债务不履行 / 097
    二、 损害赔偿责任要件的特殊性 / 097
    三、 构成要件概述 / 097
    100 第 2 节 归责事由
    一、 归责事由的内涵 / 100
    二、 金钱债权之债务不履行的归责事由 / 101
    101 第 3 节 因果关系
    一、 自然因果关系 / 101 二、 相当因果关系 / 102
    三、 规范保护目的说 / 104 四、 假设因果关系 / 106
    五、 合法替代行为 / 108
    110 第 4 章 损害赔偿
    111 第 1 节 损害赔偿的功能与基本思想
    一、 功能 / 111 二、 基本思想 / 111
    113 第 2 节 损害的概念与分类
    一、 损害的概念 / 113 二、 损害的分类 / 116
    120 第 3 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
    一、 债务不履行之损害的承担者 / 120
    二、 替代性损害赔偿与履行请求权的关系 / 120
    三、 替代性损害赔偿与解除的关系 / 122
    四、 迟延损害赔偿与其他救济的关系 / 122
    五、 违约损害赔偿与债务不履行损害赔偿的关系 / 122
    123 第 4 节 损害赔偿的方式与范围
    一、 损害赔偿的方式 / 123 二、 损害赔偿的范围 / 127
    129 第 5 节 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一、 损害数额的证明负担 / 129 二、 损害的计算方法 / 131
    三、 损害赔偿数额的预定 / 133 四、 损益相抵 / 134
    五、 过失相抵 / 137 六、 赔偿额的酌减 / 139
    142 第 5 章 债务不履行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
    143 第 1 节 概述
    一、 涉及的问题领域 / 143 二、 基本的思路 / 143
    144 第 2 节 纯粹的债权—债务构成
    一、 制度设计和法解释的立足点 / 144
    二、 债权的概念和范围 / 144
    三、 缩减债务内容的装置 / 145 四、 瑕疵担保责任的定性 / 148
    五、 损害赔偿的范围 / 148
    六、 履行不能时的解除与风险负担的分工 / 148
    七、 实际的立法例 / 149
    149 第 3 节 纯粹的合同构成
    一、 制度设计和法解释的立足点 / 149
    二、 对债务内容的实质化把握及其归结 / 149
    三、 违约损害赔偿的归责事由 / 151
    四、 损害赔偿的范围 / 152 五、 合同内容的确定 / 152
    153 第 4 节 两种理论构成的比较
    一、 殊途 / 153 二、 同归 / 153
    三、 差异 / 154 四、 两种理论构成的关系 / 155
    155 第 5 节 我国法的定位
    一、 我国法的定位 / 155 二、 检验 / 156
    三、 结论 / 160

    第 3 部 债 的 消 灭
    163 第 1 章 清偿
    164 第 1 节 概述
    一、 清偿的概念 / 164 二、 清偿的法律属性 / 164
    165 第 2 节 清偿的方法
    一、 清偿的时期 / 166 二、 清偿地 / 170
    三、 清偿的内容 / 171 四、 清偿的证据 / 172
    174 第 3 节 清偿的抵充
    一、 含义 / 174 二、 合意抵充 / 174
    三、 指定抵充 / 175 四、 法定抵充 / 176
    178 第 4 节 第三人清偿
    一、 清偿人概述 / 178
    二、 第三人对于清偿具有合法利益的情形 / 179
    三、 第三人对于清偿无合法利益的情形 / 180
    四、 清偿的效果 / 183 五、 清偿代位 / 184
    189 第 5 节 清偿受领人
    一、 清偿的受领人 / 189 二、 债权的表见受领 / 190
    193 第 6 节 清偿的提供
    一、 清偿提供的意义 / 193 二、 清偿提供的效果 / 194
    三、 清偿提供的方法 / 194
    197 第 7 节 受领迟延
    一、 概述 / 197 二、 受领的法律属性 / 200
    三、 受领迟延的要件 / 203 四、 受领迟延的效果 / 204
    207 第 2 章 抵销
    208 第 1 节 抵销的含义和机能
    一、 抵销的含义 / 208 二、 抵销的功能 / 209
    209 第 2 节 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一、 抵销的积极要件———抵销适状 / 209
    二、 抵销的消极要件 / 214 三、 抵销的方法 / 216
    217 第 3 节 抵销的基本效果
    一、 基本效果 / 217 二、 溯及力的有无 / 217
    三、 抵销的抵充 / 222
    224 第 4 节 与第三人的关系
    一、 与相对人之债权人的关系 / 224
    二、 与债权受让人、质权人的关系 / 227
    231 第 5 节 合意抵销
    一、 意义 / 231 二、 类型 / 231
    234 第 3 章 债的其他消灭原因
    235 第 1 节 提存
    一、 概述 / 235 二、 提存的要件 / 236
    三、 提存的程序(提存方法) / 239 四、 提存的效力 / 240
    242 第 2 节 代物清偿与以物抵债
    一、 代物清偿 / 242 二、 以物抵债 / 243
    三、 本书的立场 / 246
    247 第 3 节 为清偿之给付
    一、 概念 / 247
    二、 与代物清偿和以物抵债的区别 / 247
    三、 效果 / 248
    249 第 4 节 更改
    一、 更改的概念及意义 / 249 二、 更改的要件 / 250
    三、 更改的效果 / 251
    252 第 5 节 免除
    一、 免除的性质及特征 / 252 二、 免除的方法 / 253
    三、 免除的效果 / 254
    254 第 6 节 混同
    一、 混同的定义 / 254 二、 混同的原因 / 254
    三、 混同的效果 / 255

    第 4 部 债的保全
    259 第 1 章 概述
    一、 含义 / 260 二、 手段 / 260
    三、 正当性 / 261
    262 第 2 章 债权人代位权
    263 第 1 节 债权人代位权的功能
    一、 责任财产保全说 / 263 二、 简易的债权回收功能说 / 264
    三、 特定债权保全说 / 265 四、 我国法的定位 / 266
    266 第 2 节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要件
    一、 债权人一方的要件 / 266 二、 债务人一方的要件 / 268
    276 第 3 节 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及效果
    一、 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方式 / 276
    二、 代位行使的范围 / 278 三、 诉讼当事人及抗辩 / 279
    四、 代位成立的效果 / 279
    282 第 3 章 债权人撤销权
    283 第 1 节 总论
    一、 债权人撤销权的功能 / 283 二、 与恶意串通制度的关系 / 284
    三、 与破产法的关系 / 285 四、 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论 / 285
    287 第 2 节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要件
    一、 债权人一方的要件———被保全债权 / 287
    二、 债务人一方的要件 / 291
    三、 相对人或者转得人一方的要件 / 299
    300 第 3 节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
    一、 行使的方式 / 300 二、 行使的范围 / 300
    三、 行使的时期 / 302
    302 第 4 节 行使债权人撤销权的效果
    一、 撤销的对象 / 302 二、 撤销的效果 / 303
    三、 费用的负担 / 304 四、 逸散财产的返还 / 304
    五、 相对人和转得人的救济 / 308

    第 5 部 债之关系的变动
    313 第 1 章 概述
    314 第 1 节 类型和概念区分
    一、 债之关系变动的类型 / 314
    二、 债的变更与债的更改 / 314
    315 第 2 节 主体变动的两种视角
    一、 禁止变动说:债权是法锁 / 315
    二、 允许变动说:债权作为财产权 / 317
    三、 禁止变动说和允许变动说的影响 / 317
    319 第 2 章 债权转让
    320 第 1 节 债权转让的构造和规范体系
    一、 债权转让的构造 / 320
    二、 债权转让的规范体系 / 326
    三、 债权转让的核心问题 / 330
    330 第 2 节 债权转让成立的一般构成要件
    一、 债权转让合意 / 330
    二、 债权出让人有处分权 / 331
    三、 债权的存在 / 331
    四、 债权符合确定性和特定性的要求 / 336
    338 第 3 节 债权转让成立的特殊构成要件(债权可转让性)
    一、 依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 / 338
    二、 依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 340
    三、 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 340
    344 第 4 节 债权转让对第三人的对抗要件
    一、 成立要件和对抗要件具备后的效果 / 344
    二、 对抗模式的选择 / 345
    三、 多重债权转让中债权受让人之间的对抗问题 / 346
    四、 债权受让人和其他权利人(债权质权人、扣押债权人等)的对抗
    问题 / 349
    五、 基本结论 / 351
    351 第 5 节 债权转让的法律效果
    一、 债权主体变更 / 351 二、 担保权移转 / 352
    三、 辅助性从权利的移转 / 352
    353 第 6 节 债权转让中对债务人的保护
    一、 通知作为债务人保护的要件 / 353
    二、 债务人享有的抗辩 / 359 三、 债务人享有的抵销权 / 363
    366 第 7 节 债权的法定让与
    一、 定义 / 366 二、 功能和构成要件 / 366
    三、 规范适用 / 367
    368 第 3 章 债务承担和债的概括继受
    369 第 1 节 概述
    一、 基本含义与类型 / 369
    二、 《民法典》的规范体系与制度原型 / 369
    三、 与保证的区分 / 370
    371 第 2 节 免责的债务承担
    一、 定义 / 371 二、 构成要件 / 371
    三、 效果 / 373
    375 第 3 节 并存的债务承担
    一、 定义 / 375 二、 构成要件 / 375
    三、 效果 / 377
    377 第 4 节 债的概括继受
    一、 概述 / 377 二、 构成要件 / 378
    三、 效果 / 379

    第 6 部 多数当事人之债
    383 第 1 章 总论
    384 第 1 节 多数人之债的基本内涵
    一、 定义和类型 / 384 二、 债数 / 386
    387 第 2 节 多数人之债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 对外效力 / 387 二、 影响关系 / 387
    三、 内部关系 / 388
    389 第 2 章 多数债务人之债
    390 第 1 节 按份债务
    一、 定义 / 390 二、 构成要件 / 390
    三、 按份债务的效力 / 395
    396 第 2 节 连带债务
    一、 定义 / 396 二、 特点 / 396
    三、 构成要件 / 397 四、 连带债务的效力 / 400
    408 第 3 节 不真正连带债务
    一、 定义和特点 / 408
    二、 我国法上的两种表现形式 / 409
    三、 我国传统理解中的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效力(通说) / 409
    四、 不真正连带债务概念的存废 / 409
    410 第 4 节 协同债务(共同债务、债务人共同体)
    一、 定义和特点 / 410 二、 产生原因 / 410
    三、 效力 / 411 四、 与不可分债务的关系 / 411
    413 第 3 章 多数债权人之债
    414 第 1 节 按份债权
    一、 定义 / 414 二、 构成要件 / 414
    三、 法律效果 / 414
    415 第 2 节 连带债权
    一、 定义 / 415 二、 效力 / 415
    三、 连带债权概念的存废 / 416
    416 第 3 节 协同债权(共同债权、债权人共同体)
    一、 定义 / 416 二、 特点 / 417
    三、 适用范围 / 417 四、 效力 / 417
    419 第 4 章 保证
    420 第 1 节 概述
    一、 担保的体系 / 420 二、 保证的类型 / 421
    三、 保证债务的性质 / 423
    429 第 2 节 保证债务的发生
    一、 保证债务的发生原因 / 429 二、 保证合同的成立 / 429
    三、 保证人的资格 / 431 四、 保证合同的瑕疵 / 432
    435 第 3 节 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关系
    一、 保证债务的内容———介于自由与从属性之间 / 435
    二、 保证期间 / 438 三、 保证人的抗辩 / 439
    四、 债权人的担保保存义务 / 443
    444 第 4 节 债务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关系
    一、 追偿权 / 444 二、 清偿代位 / 448
    三、 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 448
    449 第 5 节 根保证
    一、 总论 / 449 二、 最高额保证 / 450
    452 第 6 节 连带保证
    一、 概念及判定 / 452 二、 特征 / 452
    453 第 7 节 共同保证
    一、 概念和类型 / 453 二、 影响关系 / 454
    三、 共同保证人之间的相互追偿 / 455
    458 第 8 节 反保证
    一、 概念 / 458 二、 反保证的从属性 / 458
    三、 保证期间的起算点 / 459"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