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义
    编号:9502
    书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义
    作者:王宝发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02年11月
    入库时间:2002-11-5
    定价:15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自序
    众所周知,行政诉讼是“官”民之诉,而证据问题是诉讼活动的
    核心,是司法裁判的基础,是影响诉讼最终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每
    一起行政官司的审理都围绕着取证、举证、质证与认证而展开。法
    庭只有根据证据判断事实的真相,才能正确地适用法律,公正地判
    明行政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是非曲直。
    自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行政诉讼证据问题一直为人
    们关注。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总结了十年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经验,
    对行政诉讼制度进一步细化。而2002年10月1日即将施行的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
    诉讼证据规则》)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行政诉讼证据问
    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它突出了改革精神,体现了现代法治精神和加
    入 WTO的要求,是实现我国行政审判公正与效率的一项重要措
    施。它的施行必将开创行政审判的新局面,对于更好地保护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更好地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保障国家行政法制秩序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习、运用好该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不仅是法官的事,也是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和
    广大公民、法人的事。
    为了配合贯彻落实好该《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笔者受法律出
    版社的委托,编写了这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
    题的规定》释义。该书以该《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结构体系为顺
    序,对《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逐条冠予条标,针对行政诉讼实务中常
    见的证据问题,采取问答形式,对《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进行了逐条
    的全面、简明、通俗的介绍,是普及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的“小百
    科”。该书不仅对法官、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律师等学习、运用好该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对公民、法人更便于
    “民告官”、解决好行政诉讼中的证据问题也有所研益。
    行政诉讼证据内容广泛丰富、理论博大精深,而且有些问题在
    法律实务界、学术界仍存在不同观点和激烈争论,尚待进一步探
    索;更由于笔者水平不高、学识有限,此书仅供读者参考,不采和疏
    漏之处,恳望学长、同仁及读者斧正赐教。
    编著者
    2002年8月8日于津门浸雪斋



    目录
    1.何谓行政诉讼证据?它具有哪些特殊性?
    2.行政诉讼证据与民事诉讼证据有何主要区别?
    3.行政诉讼证据有哪几种?
    4.为何制定《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5.《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施行有何重大意义?
    6.怎样学习、运用好本《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一、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
    7、怎样理解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含义?
    8.怎样理解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
    9.何谓“举证期限”?此规定有何重要意义?
    第一条(被告举证责任与举证时限)
    10.为何规定由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
    证责任?
    11.在行政诉讼中规定由被告负基本举证责任有何
    重要意义?
    12、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在多长时间
    内举证?
    13.何谓举证期限的延长?被告举证期限延长应具
    备什么条件?
    14.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15.被告不举证为什么可能输掉官司?
    16.被告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是否
    意味着被告对一切事实都全部负举证责任?
    第二条(被告补充证据的条件)
    17.为何又允许被告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补充相应证
    据?
    18.被告补充相应的证据应具备哪些条件?
    19.被告补充证据与举证责任有何关系?
    第三条《被告诉讼中收集证据的限制)
    20.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能否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
    集证据
    21.为何对行政机关收集证据作出限制性规定?
    第四条(原告提供起诉证据材料)
    22.证据材料与证据有何联系与区别?
    23.行政诉讼原告起诉时应提供哪些相应的证据材
    料?
    24.起诉证据材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25.在起诉被告不作为案件中原告还应另提供什么
    必要证据材料?有何例外情形?
    26.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法定期限怎么办?
    27.起诉证据材料审查与定案证据的审查有什么不
    同?这种区别有何实践意义?
    第五条(行政赔偿诉讼的举证责任)
    28.何谓行政赔偿的诉讼?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
    应对什么承担什么举证?
    第六条(原告举证权利)
    29.原告能否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
    据?
    30.原告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的证据
    不成立的,能否免除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合法性的举证责任?
    第七条(原告、第三人举证期限与证据失效)
    31.原告、第三人应当在什么时间提供证据?
    32.本条对原告、第三人举证期限也作出规定有何
    意义
    33.何谓“证据失效”?此规定有何重要意义?
    34.原告、第三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交一审没有提交
    证据的,法院应如何处理?
    第八条(告知、指导当事人举证义务)
    35.为何规定人民法院应有告知、指导当事人举证
    的义务?
    第九条(提供或补充证据)
    36.为何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或责令当事人提供
    或补充证据?
    37.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与被告
    依法院要求提供或补充证据相矛盾吗?
    二、提供证据的要求
    38.何谓行政诉讼证据提供规则?有何重要意义?
    第十条(提供书证的要求)
    39.提交书证必须符合哪些相应要求?
    40.何谓原本、正本和副本?
    41.何谓复制件、影印件、抄录件?
    第十一条(提供物证的要来)
    42.提供物证必须符合哪些相应要求?
    第十二条(提供视听资料的要求)
    43.何谓视听资料?提供视听资料必须符合哪些相
    应要求?
    第十三条(提供证人证言的要求)
    44.提供证人证言必须符合哪些相应要求?
    第十四条(提供鉴定结论的要来)
    45.鉴定结论有哪些主要特点?
    46.被告提供的在行政程序中作出的鉴定结论应符
    合哪些相应要求?
    第十五条(提供现场笔录的要来)
    47.现场笔录有何主要特征?
    48.现场笔录和勘验笔录有何主要区别?
    49.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符合什么相
    应要求?
    第十六条(提供域外及港澳台形成证据的要求)
    50.怎样确认域外证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sl.本条关于提供域外证据的规定有何重要意义?
    52.何谓“认证”?由谁负责进行认证?
    53.怎样正确理解本条关于履行有关条约规定的证
    明手续?
    54.怎样提供港澳台形成的证据?
    第十七条(提供外文书证或外国语视听资料的要来)
    55.本条为何规定外文书证或外国语视听资料应附
    中文本?
    56.提供中文译本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十八条(涉及有关证据的保密)
    57.哪些证据应予保密?
    第十九条(提交材料的形式要求)
    58.提供证据材料有哪些形式要求?
    第二十条(收取证据手续)
    59.收取证据有什么手续?证据收据应有哪些内容?
    第二十一条(证据出示与交换)
    60、何谓证据交换?证据交换有何主要作用?
    61.怎样理解本条规定的证据交换的适用范围?
    62.怎样确定证据交换的时间?
    三。调取和保全证据
    第二十二条(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
    63.为何对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进一步作出新的司
    法解释?
    64.法院主动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是什么?适用
    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65.本条依职权调取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
    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与第九条责令提供有何异
    同?
    66.何谓依职权追加当事人程序性事实?
    67.何谓中止诉讼程序性事实?
    68何谓终结诉讼的程序性事实?
    69.何谓回避程序性事实?
    第二十三条(法院依申请调取证据)
    70、原告或第三人依申请可调取何种证据?怎样慎
    待‘客观原因”?
    71.何谓“由国家保存而须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
    72.原告和第三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条件是什么?
    73.对依申请调取证据有何限制性规定?理由是什
    么?
    74.怎样理解人民法院依职权与依申请调取证据关
    系?
    第二十四条(调取证据的期限与申请书)
    75.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应在什么时间内
    提交申请书?为何对申请调取证据的期限作出
    规定?
    76.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为何规定书面形式?
    怎样理解“书面形式”含义?
    77.怎样才能写好调取证据的申请书?
    78.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第二十五条(法院对调取证据申请的审查与处理方主
    79.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调取证据申请有哪几种处
    理方式?
    80.当事人对法院作出不予准许申请调取证据的决
    定有何救济程序?
    第二十六条(异地调取证据的委托)
    81、人民法院需要调取的证据在异地怎么办、?
    第二十七条(申请证据保全的程序)
    82.何谓证据保全?在行政诉讼中有何重要意义和
    作用?
    83.怎样对证据保全分类?
    84.为何本《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对此作出新的司法
    解释?
    85.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应具备哪些条件?
    86.启动证据保全有哪些方式?
    87.哪些人可以作为证据保全的申请人?
    88.诉讼保全申请书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89.怎样理解申请证据保全的“可以要求提供相应
    的担保”的规定?
    90.申请证据保全是否缴纳费用?最后由谁负担?
    91.何谓诉前证据保全?有何主要程序性规定?
    92.诉前证据保全应由哪个法院管辖?
    第二十八条(证据保全的措施)
    93.进行证据保全主要有哪些方法?
    94.进行证据保全是否要求当事人到场?
    第二十九条(申请对被告行政鉴定结论旦新鉴定的条件)
    95.何谓“重新鉴定”?为何允许申请“重新鉴定”?
    96.原告或第H人申请对被告的行政鉴定结论重新
    鉴定的条件是什么?
    第三十条(申请对司法鉴定结论重新鉴定的条件)
    97.何谓司法鉴定?怎样保证司法鉴定公正?
    98.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实行什么原则?
    99.对司法鉴定结论申请重新鉴定的条件是什么?
    为何作出较严限制?
    100.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怎么办?
    101.对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人怎样实施鉴定监督管
    理和错鉴追究制度?
    第三十一条(鉴定不能的法律后果)
    102.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具备哪些条件?
    103.鉴定费由谁承担?
    104.对鉴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
    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二条(鉴定书的审查)
    105.人民法院委托或指定的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
    书应当具备哪些内容?
    106.鉴定内容有欠缺或结论不明确怎样办?
    107.本条为何规定对鉴定书要进行审查?
    第三十三条(勘验现场的程序)
    108.何谓勘验?
    109.勘验现场应遵循什么程序要求?
    第三十四条(勘验笔录、绘图及区新勘验的申请)
    110.怎样制作勘验笔录?
    111.怎样制作现场绘图?
    112.当事人对勘验结论有异议怎么办?
    四、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
    第三十五条(公开质证规则)
    113.何谓质证?有何主要法律特征?
    114.何谓公开质证规则?
    115.证据不经质证将引起什么法律后果?
    116,不经质证有哪些例外情况及限制条件是什么?
    第三十六条(被告缺席审判真所提供证据的认定)
    117.质证时一方当事人拒不到庭怎样办?
    118.本条规定有何例外情况?为什么?
    第三十六条(公开质证的限制)
    119.哪些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
    120.本条为何规定对有些证据不能公开质证?
    第三十八条(法院调取证据的质证与出示)
    121.法院调取的证据为何也应在法庭上出示?
    122.法院依职权收集的证据是否需要质证?为什么?
    第三十九条(质证的内容、方式与要求)
    123.应对证据的哪些方面内容进行质证?
    124.怎样理解“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
    125.质证时当事人为什么应当围绕证据的“三性”
    进行?
    126.何谓证据的证据效力?为何质证应针对证据
    的效力进行?
    127.质证应以什么方式进行?
    128.怎样进行质证中的质疑?
    129.当事人在庭上发问有哪些限制性要求?
    130.本条的规定对完善当事人询问证人、鉴定人、
    勘验人制度有何作用与意义?
    第四十条(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的质证要求)
    131.书证应当按照什么方式质证?
    132、物证应当按照什么方式质证?
    133.视听资料应按照什么方式质证?
    第四十一条(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来)
    134.本条为何规定原则上证人都应出庭作证?
    135.证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出庭而以其他方式
    作证?
    、136.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证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
    作证?
    137.本条对完善证人出庭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第四十二条(证人资格及其审查)
    138.何谓证人?何谓证人资格?
    139.怎样对证人资格进行审查?
    140.证人作证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第四十三条(申请证人出庭的条件与处理方式)
    141、启动证人出庭作证程序需要什么条件?
    142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什么时间
    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四十四条(行政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143.何谓本条所讲的“相关行政执法人员”?
    144.被告的“相关执法人员”是否为案件的当事人?
    145.什么情形下,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要求被告的
    行政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第四十五条《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性要来)
    146.证人出庭作证有哪些程序性要求?
    147.何谓证人的对质?
    第四十六条(对证人陈述的要求)
    148.对证人陈述有何要求?
    149.何谓意见证据排除规则?
    第四十七条(对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的要求)
    150.对于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有什么要求?
    151.为何规定鉴定人应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有
    何例外?
    第四十八条(对专业人员出庭的相关要来)
    152.何谓专业人员出庭说明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153.专业人员与鉴定人有何不同?
    154.专业人员与诉讼代理人有何区别?
    155.创设专业人员说明制度有何意义?
    第四十九条(没有关联性证据的排除、补充证据的质
    证和不进行二次质证原则)
    156.何谓没有关联性证据的排除原则?该原则在
    诉讼中有何功能?
    157.何谓补充证据质证原则?
    158.何谓不进行二二次质证原则?
    第五十条(二审程序中的质证)
    159.在第二审程序中应对哪些证据进行质证?为
    什么?
    第五十一条(再审程序中的质证)
    160.在再审程序中应对哪些证据进行质证?为什么?
    第五十二条(新证据的界定)
    161.何谓行政诉讼中的“新的证据”?为何对“新的
    证据”进行限定?
    162.本条第(三)项规定与民事证据规则有何不同?
    为什么?
    163.何谓对新的证据抗辩?
    164,何谓错案?“新的证据”导致案件重审或改判
    的是否属于错案?
    五、证据的审核认定
    165.何谓“证据的审核认定”?有何重要意义?
    第五十三条(证明要求)
    166.何谓行政诉讼证明?
    167.何谓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168.何谓行政诉讼“法律真实”的证明要求?
    169.怎样理解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第五十四条(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要求)
    170.何谓证据的审查判断?有何主要特征?
    171.本条对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确定了哪些主要原
    则要求?
    172.何谓现代自由心证?对我国法官审查判断证
    据有何影响?
    173.自由心证与主观主义、唯心主义是否有联系?
    174.何谓单一证据的审查?
    175.从哪几个方面对全部证据进行综合审查?
    176.何谓“先分后合”的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
    第五十五条(证据合法性的审查)
    177.何谓证据的合法性?应从哪些方面审查证据
    合法性?
    第五十六条(证据真实性的审查)
    178.何谓证据的真实性?应从哪些方面审查证据
    真实性?
    第五十六条(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
    179.哪些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为什么?
    第五十八条(非法证据判断标准与概括排除)
    180.非法证据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第五十九条(原告在行政程序后提供的证据的排除规则)
    181.怎样理解本条规定的“被告在程序中依照法定
    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
    182.怎样理解本条规定的“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
    不提供”?
    183.对原告在诉讼中提供的依法应在行政程序中
    向被告提出而未提出的证据应怎样处理?
    第六十条(不能作为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材料)
    184、哪些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
    法的根据?
    185.何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六十一条(与行政复议程序相关的证据的效力)
    186.为什么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
    证据不能作为行政诉讼中的合法证据?
    187.为什么被告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供
    的证据不能作为行政诉讼中的合法证据?
    第六十二条(行政鉴定结论的排除规则)
    188.对行政鉴定结论在哪些情形下不予采纳?
    189.行政诉讼有关鉴定证据规则与刑事、民事诉讼
    证据规则有何异同?
    第六十三条(最佳证据规则)
    190.数个证据对证明同一待证事实存在矛盾时,其
    证明效力可从哪些方面认定?
    191.何谓最佳证据规则?其适用前提是什么?
    192.为何公证文书优于其他文书?
    193.怎样认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
    第六十四条(视听资料的证据效力)
    194.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以及其他数据资料有
    什么证明效力?
    _195.认定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应符合哪些条件?
    第六十五条(自认规则)
    196.何谓诉讼中的“自认”
    197、在庭审中的自认有何法律效果?
    198.如何对待诉讼外的“‘自认”
    199、如何认定代理人的自认?
    第六十六条(行政赔偿调解中的让步不构成自认)
    200.何谓行政赔偿诉讼?它与行政诉讼有何主要
    不同?
    201.本条为何否认行政赔偿调解自认的证据效力?
    第六十七条(对对方当事人所提供证据的认可与反驳)
    二.何谓证据认可?怎样认定证据认可的法律效
    力?
    203.何谓证据的证明效力?怎样认定证据的证明
    效力?
    204.何谓“反驳证据”?
    205.行政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它
    与民事诉讼证据有何不同?
    第六十八条(司法认知)
    206.何谓免征?哪些事实法庭可以直接认定作案
    根据?
    207.怎样理解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众所周
    知的事实”?
    208.怎样理解本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自然规
    律及定理”?与本条其他几项免证事实有何区别?
    209.何谓推定?何谓法律推定?
    210.何谓事实推定?事实推定应符合什么条件?
    2ll.为何法院裁判预决的事实可以免证?
    212.为何仲裁裁决的事实可以免证?
    213.为何经公证证明的事实可以免证?
    第六十九条(妨碍举证的推定规则)
    214.何谓“妨碍举证的推定”?
    215.适用妨碍举证推定的条件是什么?
    第七十条《法律文书的证明效力)
    216.怎样认定法律文书的证明效力?
    第七十一条(补强证据规则)
    217.哪些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的依据?
    218.何谓补强证据规则?为何要有此规则?
    219.怎样正确理解和适用本条规定的补强证据规则?
    第七十二条(认定证据的方式)
    220.法庭应在何时认证?
    221.何谓“心证公开”?为何要“心证公开”?
    第七十三条(认定证据有误的纠正方式)
    222.法庭发现当庭认定的证据有误应怎样纠正?
    六、附则
    第七十四条(对证人、鉴定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223.为何加强对证人、鉴定人的保护?怎样加强对
    证人、鉴定人的保护?
    第七十五条(证人、鉴定人相关费用的支付)
    224.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费用由谁负担?
    第七十六条(作伪证的法律责任)
    225.证人作伪证将负什么法律后果?
    第七十七条(对妨碍行政诉讼行为的制裁)
    226.何谓妨碍行政诉讼行为?应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不履行协助调取证据义务的法律责任)
    227.单位和个人不履行协助调取证据义务将承担
    什么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本规定的效力与司法解释冲突的解决)
    228.本《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与有关司法解释有了
    冲突怎么解决?
    第八十条(本规定的时间效力)
    229.怎样理解本《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施行时间?
    230.本(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施行以前尚未审结的
    案件怎么办?
    231.本《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施行以后审结的案件
    能以此为由申请再审吗?
    232.本《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实施后的再审案件是
    否适用本《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3月8日)
    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
    (2001年 11月 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001年 12月21日)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