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92866
- 书名:盲从模仿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
- 作者:廖斯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 入库时间:2023-4-24
- 定价:62元

- 特价:49.6元,80折,省12.4元!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以盲从模仿行为为研究对象。盲从模仿行为因经济发展规律而产生,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对他人创新成果的“不劳而获”与“照搬盗用”,并且被模仿的客体不在彼时的知识产权法等法律制度的保护范围内。盲从模仿现象在我国已存在多年,且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尚无专著对此深入探究。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即“盲从模仿行为是什么”、“盲从模仿行为是否应受规制”以及“如何规制盲从模仿行为”。本书为我国应否以及如何规制盲从模仿行为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并为相关的司法实践提供了有益参照。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溯源论:“模仿—创新”路径下的盲从模仿
第一节 经济学视域下的“模仿”与“创新”
一、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模仿—创新”路径
二、促进“模仿—创新”路径有效运行的条件
第二节 盲从模仿的产生与演化:基于制度的考察
一、20世纪初期:基于善良风俗的竞争利益保护
二、“二战”至20世纪末:基于竞争自由的制度安排
三、20世纪末至今:盲从模仿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趋向
第二章 边界论:道德与法律考察下的盲从模仿行为
第一节 道德与法律的边界:盲从模仿的法理界限
一、商业伦理中的模仿自由:两个评价维度
二、法律视角下模仿自由的限度
三、盲从模仿行为的道德与法律评价
第二节 私法与公法的边界:盲从模仿的范畴界限
一、私法范畴之考量:基于成果间的“差异性”
二、公法范畴之考量:基于“市场失灵”的产生
三、消极冲突:盲从模仿行为的私权性与公共性
第三章 本体论:盲从模仿行为的法律定义与构成
第一节 盲从模仿行为定义的不同表述
一、定义之必要性:由“搭便车”而来的盲从模仿
二、“盲从模仿”与“寄生竞争”之共轭
三、“盗用行为”及其理论辨析
四、“畅销成果”与“商品形态”:基于模仿对象的考量
第二节 定义探索:盲从模仿行为的构成
一、行为主体:具备竞争关系的盲从模仿者与被模仿者
二、行为客体:商品中体现市场先行利益的创新差异性
三、行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无差别再现
四、损害后果:对个体权益与市场秩序之侵害
五、非混淆性:不存在或难以被证明有混淆可能
六、盲从模仿行为的定义:五要件之结合
第四章 正义论:法哲学视野下的盲从模仿行为
第一节 模仿行为正义性的三个维度
一、自由与平等维度:个体的权利边界
二、效率维度:市场竞争下的公共利益之源
三、秩序维度:维护“公”“私”正义的正义
第二节 盲从模仿的个体损害:“劳有所得”之正义
一、“非正义性”证成:盲从模仿对私利益的侵害
二、“创新差异性”的形成与归属:“劳有所得”之正义性
三、盲从模仿行为后果的“非正义性”证成
第三节 市场竞争中的盲从模仿:效率正义下的两面性
一、“模仿—创新”路径下的盲从模仿与效率
二、盲从模仿有关“正义”的两个面向:基于效率之考察
第五章 效率论:规制盲从模仿的法经济学透视
第一节 盲从模仿行为引起的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之概述:基于盲从模仿的视角
二、“创新差异性”的“公共品”属性分析
三、盲从模仿行为之“外部性”特征分析
四、采用博弈论方法考察盲从模仿行为的适当性
第二节 “囚徒困境”:盲从模仿之“集体不理性”
一、一般市场竞争中经营者的盲从模仿策略分析
二、个体理性所导致的集体不理性:基于“矩阵”之分析
第三节 “智猪博弈”:市场垄断下盲从模仿的合理性评价
一、垄断市场下经营者的盲从模仿行为策略选择
二、盲从模仿的“有限合理性”: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
三、法经济学下盲从模仿的应受法律规制性
第六章 规制论:现行法对盲从模仿的约束及其困境
第一节 私法制度规制盲从模仿行为的有限性
一、知识产权特别法规制:基于知识产权客体之考察
二、一般民事法律制度下的盲从模仿规制考察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盲从模仿行为的规制探视
一、功能互补: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关系
二、适用之困:基于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考察
第七章 构建论:规制盲从模仿的体系与实效
第一节 体系构建:盲从模仿行为规制条款的设置
一、“一般条款”重塑:回归法律原则的本质
二、“专门条款”设置:基于本体定义之考量
第二节 动态平衡:盲从模仿规制条款的实效问题
一、不同市场下盲从模仿的规制与功能实效
二、盲从模仿行为规制中的举证责任承担
结 论
一、学理意义上的结论
二、实践意义上的结论
三、制度意义上的结论
四、人权意义上的结论
五、总结陈述
参考文献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