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法律规范性的哲学研究
    编号:86557
    书名:法律规范性的哲学研究
    作者:陈曦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入库时间:2021-1-13
    定价:87元
    特价:69.6元,80折,省17.4元!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法律规范是理解法律现象的基本图示,法律规范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法律现象是一项理性事业,从理性角度研究法律规范性则是法哲学的应有之义。鉴于此,本书旨在对法律规范及其规范性进行理性主义式的哲学研究。具体而言,本书的主要贡献有四:第一,基于既有思想提出颇有新意的法律规范性分析框架;第二,基于法哲学诉求明示法律规范性与理性的内在关联;第三,基于人与世界三重关系统合理性三重核心意义;第四,基于统合理性提出法律规范性的统合假说。

    图书目录

    "目  录
    导 论
    第一章 法律规范性问题
     第一节 法律规范存在之问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法律存在论
      一、物质实在论
      二、规范实在论
      三、社会实在论
    (一)作为观念实体的法律规范
    (二)法律规范成为社会实在的可能
    (三)法律规范构成社会实在的条件
     第三节 法律基础存在论
      一、对既有法律存在论的批判
      二、此在与法律规范性
    (一)法律规范性与生存
    (二)法律规范性与可能性
    (三)法律规范性与时间
    (四)法律规范性与“事实-价值”
     第四节 法律规范的存在形态
      一、基础存在形态
      二、存在形态的关系模式
    (一)实在驱动模式
    (二)认知驱动模式
    (三)统合模式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法律规范性四面向
     第一节 法律规范对此在生存的意义——法律规范性1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认知对象属性——法律规范性2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实践理由属性——法律规范性3
     第四节 法律规范正确适用的恰当性——法律规范性4
     第五节 对分析框架的扩展说明
      一、法律规范性2何以成立
      二、法律规范性与道德规范性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规范与事实二分下的法律规范性
     第一节 规范科学的目的与方法
      一、规范科学的认知基础
      二、纯化与方法二元论
     第二节 规 范 归 属
      一、概念源流
      二、功能区分
    (一)传统归责
    (二)中心归属
    (三)外围归属
      三、规范归属与法律规范性
     第三节 作为规范性根据的基础规范
      一、基础规范的理解语境
      二、基础规范的流变本质
    (一)先验逻辑预设
    (二)相对先验范畴
    (三)合理虚构
      三、基础规范的理论改造
    (一)基础规范证成
    (二)基础规范转换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规范诉诸事实后的法律规范性
     第一节 “还原”抑或“诉诸”
     第二节 作为规范性根据的承认规则
      一、承认规则的地位
      二、承认规则的本质
    (一)承认规则的多重意义
    (二)承认规则的多重属性
      三、承认规则的重构
    (一)阐述
    (二)依据
     第三节 视域问题
      一、视域与理由
      二、诠释者视域
      三、建构解释视域
      四、共同体视域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规范与事实转换中的法律规范性
     第一节 一种独特的价值论
      一、法律解释的价值开放性
      二、价值相对主义
    (一)语境相对主义
    (二)真值相对主义
    (三)温和相对主义
      三、价值综合主义
    (一)元价值论
    (二)规范陈述的双重意义
     第二节 法律论证中的跳跃-转换论
      一、跳跃的必然
      二、跳跃的定义
      三、跳跃的类型
    (一)非合理跳跃
    (二)合理跳跃
      四、从跳跃到转换
    (一)入法转换
    (二)法内转换
     第三节 法律论证中的融贯论
      一、作为证成理论的认识性融贯论
    (一)证成的相对性
    (二)定位认识性融贯论
      二、认识性融贯论的内容
    (一)理解要素
    (二)判定标准
      三、融贯论的内部声音
    (一)整全性融贯论
    (二)构成性融贯论
    (三)对拉兹的反批判
     第四节 基于真理论的规范性方案
      一、以真理论为起点
    (一)弱化版符合论
    (二)以融贯为核心的多重标准
      二、法律正确性理论
    (一)法律规范陈述之真
    (二)法律规范陈述的正确性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事实与规范之间的法律规范性
     第一节 语言张力与对应世界
      一、交往行动的特征
    (一)超越现世的基础性
    (二)外在多重性——社会行动中的交往行动
    (三)内在多重性——交往行动下的有效性主张
      二、有效性主张的特征
    (一)同时性
    (二)规范性
    (三)超越性
     第二节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法律重构
      一、事实性与道德性之间的法律规范性
    (一)作为合理化表征的法律
    (二)作为自主系统的法律
    (三)法律与道德的同源互补
      二、法律规范性的理性实现
    (一)论辩原则与普遍化原则
    (二)民主原则与恰当性原则
    (三)合理意志的形成
    (四)道德与伦理的区分
     第三节 共识、理性与法律规范性
      一、共识的维度
    (一)经验维度
    (二)准先验维度
    (三)先验维度
      二、共识的交往理性内涵
      三、基于共识的法律规范性
    (一)经验共识与法律规范性
    (二)准先验共识与法律规范性
    (三)先验共识与法律规范性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统合理性
     第一节 统合理性要素论
      一、理性与存在——理性的本体意义
    (一)作为理性本源的逻各斯
    (二)逻各斯与存在
    (三)逻各斯与生活
      二、合理性与计算——理性的认知意义
    (一)从理性到合理性的转变
    (二)基于认知计算的合理性
      三、合理与平衡——理性的实践意义
    (一)辨析“合理”
    (二)“合理”的实践功能——利益与分歧
    (三)“合理”的实践功能——平衡与程序
     第二节 统合理性构成论
      一、统合理性的必要
    (一)合理性危机
    (二)虚无主义危险
    (三)交往理性的自封独占
      二、统合理性的线索
    (一)人与世界多重关系
    (二)本体、认知、实践的关联
    (三)语言的多面性
      三、统合理性的内容——内嵌统合
    (一)微观静态构成——统合理性基本粒子内的意义分布
    (二)微观动态构成——统合理性基本粒子的内部循环
    (三)宏观静态构成——统合理性基本粒子的分布
    (四)宏观动态构成——理性统合体的内部互动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基于统合理性的统合法律规范性
     第一节 统合法律规范性要素论
      一、法律规范性1的本体意义
    (一)对法律规范性1的本体论诠释
    (二)法律规范性1与解蔽真理论
      二、法律规范性2的认知意义
    (一)法律规范性2的认知独立性
    (二)法律规范性2与符合论
      三、法律规范性3的认知-实践双重性
    (一)法律规范性3的认知意义与真理论
    (二)法律规范性3的实践意义与真理论
      四、法律规范性4的特定实践意义
    (一)法律规范性4的实践独立性
    (二)法律规范性4与准先验共识
    (三)法律规范性4与程序主义
     第二节 统合法律规范性构成论
      一、统合法律规范性的必要——以法律确定性例示
    (一)认知计算与形式确定性
    (二)价值权衡与实质确定性
    (三)论证行动与程序确定性
    (四)此在生存与法律确定性
      二、统合法律规范性的线索
    (一)同一法律规范性的多重关系
    (二)法本体、法认知、法实践的内嵌交错
    (三)法律规范陈述的多面性
      三、统合法律规范性的内容——内嵌统合
    (一)微观静态构成——统合法律规范性基本粒子内的意义
    分布
    (二)微观动态构成——统合法律规范性基本粒子的内部循环
    (三)宏观静态构成——统合法律规范性基本粒子的分布
    (四)宏观动态构成——法律规范性统合体的内部互动
     第三节 小结
    结 论
    "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