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天下·司法体制改革导论
    编号:77576
    书名:天下·司法体制改革导论
    作者:陈瑞华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入库时间:2018-6-8
    定价:79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司法改革的宏观问题、法院改革问题以及公检法三机关的法律关系问题。在本书第一部分,笔者讨论了司法权的性质,对法院改革的两个理论基点进行了反思,并对检察制度、司法行政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分析、评论和预测。在第二部分,本书分析了我国法院改革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司法责任制的推行,提出并分析了法官责任制度的三种模式,结合审判委员会制度、承办人制度以及合议制的运行实践,反思了司法裁判的行政化问题,并预测了司法行政管理与司法裁判职能的分离问题。在第三部分,本书围绕着“审判中心主义”和“庭审实质化”改革问题,反思了我国公检法三机关的“流水作业”模式,分析了我国存在多年的“侦查中心主义”诉讼构造,讨论了未曾受到触及的“新间接审理主义”模式,还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效果为范例,全面评论了我国刑事诉讼的纵向构造模式。考虑到改革决策者特别强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重要性,并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那些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因此,本书对这一制度进行了理论上的反思,讨论了刑事诉讼权利全流程简化的改革问题。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司法改革的理念
    第一章
    司法权的性质
    一、司法改革的新问题/003
    二、司法权的构成要素/005
    三、司法权的功能/013
    四、司法权的基本特征/017
    五、警察权与检察权的性质/033
    六、执行权的性质/045
    七、司法改革的理论准备问题/048
    第二章
    法院改革的理论反思
    一、法院改革的两个理论基点/052
    二、作为“判断权”的司法权/054
    三、作为“中央事权”的司法权/061
    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改革理论/069
    第三章
    检察机关的法律职能
    一、司法改革对检察制度的挑战/073
    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局限性/078
    三、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082
    四、检察机关的诉讼职能/087
    五、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092
    六、司法审查职能的定位/099
    七、结论/103
    第四章 
    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定位
    一、司法行政体制改革问题/106
    二、司法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108
    三、宏观司法行政模式——我国司法行政机关
      的职能定位/114
    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118
    五、生效裁判的执行职能/121
    六、司法保障职能/127
    七、结论/135
    第五章 
    看守所制度的改革问题
    一、作为未决羁押机构的看守所/137
    二、问题重重的狱侦制度/139
    三、未决犯的“超罪犯待遇”/142
    四、看守所制度的改革/146
    第二部分 法院改革的基本问题
    第六章 
    法院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一、法院改革的困境/155
    二、审判独立内涵的发展/157
    三、“去地方化”改革的负面影响/160
    四、法院内部“去行政化”的困境/167
    五、员额制的难题/177
    六、法官独立审判的特殊保障/180
    七、法院改革的出路/182
    第七章 
    法官责任制度的三种模式
    一、司法责任制的困境/184
    二、结果责任模式/186
    三、过程责任模式/197
    四、职业伦理责任模式/205
    五、法官责任制度的模式选择/215
    第八章 
    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基本问题
    一、引言/219
    二、作为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221
    三、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基本缺陷/228
    四、对两个案例的分析/239
    五、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动向/244
    六、从“会议制”走向“审理制”——审判委员会制度的
      另一种改革出路?/251
    七、中国法院的内部独立问题/256
    第九章 
    法官员额制改革的理论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260
    二、法官员额的设定依据/263
    三、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的集中管理/267
    四、入额法官审判团队的构建/270
    五、法官独任审判案件范围的扩大/275
    六、集中审理的实现/279
    七、入额法官的职业保障/283
    八、结论/286
    第三部分 刑事司法改革的主要课题
    第十章
    公检法三机关的流水作业模式
    一、“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模式/291
    二、以裁判为中心的司法模式/295
    三、“流水作业”的司法模式/301
    四、对“流水作业”模式的反思/310
    五、走向“审判中心主义”?/315
    第十一章
    侦查中心主义
    一、“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困境/323
    二、程序内的侦查中心主义/326
    三、程序外的侦查中心主义/339
    四、检察权对侦查中心主义的强化/345
    五、对侦查中心主义的反思/351
    六、“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冲击/360
    七、侦查中心主义的未来/363
    第十二章
    新间接审理主义
    一、“庭审实质化”改革的难题/365
    二、什么是新间接审理主义/368
    三、新间接审理主义的成因/377
    四、对新间接审理主义的若干反思/384
    五、庭审实质化的探索与反思/390
    六、走出“新间接审理主义”?/395
    第十三章
    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理论反思
    一、引言/397
    二、对侦查中心主义的触动?/399
    三、对直接和言词原则的误读/402
    四、证明标准的统一化?/406
    五、有效辩护的实现/410
    六、结论/413
    第十四章
    认罪认罚从宽改革的争议问题
    一、刑事速裁程序的两难困境/415
    二、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理方式/417
    三、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422
    四、认罪认罚案件的审级制度/426
    五、值班律师的辩护人化?/429
    六、中国式的辩诉交易?/432
    七、审判程序简易化的限度/438
    第十五章
    刑事诉讼的全流程简化模式
    一、引言/441
    二、“公检法流水作业模式”的基本缺陷/443
    三、刑事诉讼全流程简化的改革探索/449
    四、刑事诉讼全流程简化的体制障碍/454
    五、刑事诉讼全流程简化模式的未来/458
    参 考 文 献/463
    "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