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利益衡量论(第二版)
    编号:70988
    书名:利益衡量论(第二版)
    作者:梁上上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入库时间:2016-11-29
    定价:48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在利益衡量论的体系建构中,异质利益(不同性质的利益)之间如何衡量?似乎存在着公度性(通约性)难题。它涉及不同利益之间衡量的可能性,是建构利益衡量理论必须面对的基础性问题。作者认为,异质利益衡量的实质是相符性(匹配性)问题,而不是公度性(通约性)问题。作者将这一问题的详细研究增为本书第五章,使利益衡量理论的体系更为完善。

    图书目录

    "目录
    上篇源流
    第一章概念法学
    一、法国的概念法学
    二、德国的概念法学
    三、概念法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利益衡量的兴起
    一、德国的利益法学派:对概念法学的批判
    (一)耶林的目的法学对概念法学的批判
    (二)赫克为代表的利益法学对概念法学的批判
    二、美国庞德的利益法学
    (一)社会工程与法律利益
    (二)利益学说与利益纲目
    (三)利益衡量与价值判断
    (四)法律漏洞与非依法裁判
    三、日本的利益衡量论
    (一)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
    (二)星野英一的利益考量论
    四、对利益衡量的简要评论
    中篇重构
    第三章利益衡量的必然
    一、法律存在漏洞
    (一)法律漏洞的原因
    (二)法律漏洞的类型
    二、司法性立法
    (一)立法机构:由单一走向多元
    (二)法官职权变异:司法性立法
    三、法律适用:从三段论到三角论
    四、利益衡量的价值
    (一)赫克的侄女继承案
    (二)加藤一郎的飞机事故案
    (三)利益衡量与法律漏洞填补方法的关系
    五、结语
    第四章异质利益衡量的可能
    一、问题的缘起:异质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难题
    二、异质利益衡量的求解路径:从抽象命题到具体情境
    (一)异质利益衡量需要澄清的误解
    (二)求解难题的两种路径
    (三)求解难题的路径转换:从抽象命题到具体案件
    (四)小结:异质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难题存在求解路径
    三、异质利益衡量的价值基础:存在基本的社会共识
    (一)基本价值的社会共识
    (二)利益位阶的社会共识
    (三)行为规范的社会共识
    (四)小结:利益衡量需要的是社会共识,不是公度性
    四、异质利益衡量的规则基础:存在具体的制度共识
    (一)法律制度允许以公度性为基础的利益衡量
    (二)法律制度不允许以公度性为基础的利益衡量
    (三)小结:利益衡量需要的是制度共识,不是公度性
    五、异质利益衡量的程序:优势利益的制度性选择机制
    (一)诉讼程序是异质利益的选择机制
    (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竞争机制
    (三)法官的利益选择机制
    (四)裁判文书中的利益衡量披露机制
    (五)小结:程序为利益衡量提供制度理性
    六、结论:异质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难题是可解的
    第五章利益衡量的重构:基于利益的层次结构
    一、利益衡量可能导致恣意:以加藤一郎的“骈居妻”为例
    二、利益的层次结构
    (一)利益及其层次结构
    (二)利益层次结构的术语解释
    (三)利益层次结构的法理再解析
    三、利益层次结构的生成
    (一)利益层次结构的生成
    (二)当事人利益与制度利益的关系
    (三)制度利益与社会变迁
    四、利益衡量的展开:法律适用中的利益衡量
    (一)制度利益无缺陷时的衡量:以“姘居妻”案为例
    (二)制度利益存在缺陷时的衡量:以“玻璃幕墙”事件为例
    (三)制度利益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时的衡量:以医疗事故
    为例
    五、结语
    下篇阐释
    第六章制度利益的衡量
    一、制度利益的解构与铺陈
    (一)制度利益的性格
    (二)制度利益的解构:类型化与利益细分
    (三)制度利益的铺陈
    (四)小结:制度利益可分两步骤剖析
    二、制度利益衡量的规则
    (一)制度利益衡量的基准:应当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协调
    (二)制度利益衡量的三大支撑
    三、制度利益衡量的动态性功能:牵引法律制度演进的内在
    动力
    (一)制度利益衡量推动现存法律制度向前进化
    (二)制度利益衡量与法律制度创设的关系
    四、制度利益衡量的静态性功能:判断法律制度效力的实质
    准据
    (一)违宪审查的实质是制度利益衡量
    (二)比例原则是制度利益衡量的另一种表达
    五、结语
    第七章利益衡量的界碑
    一、利益衡量的滥用及其原因
    二、利益衡量滥用的主要样态
    (一)因缺少对利益结构的整体衡量而导致的滥用
    (二)因超越利益衡量的边界而导致的滥用
    三、利益衡量的界碑与法律制度的选择
    (一)利益衡量的基础:权利存在于法律制度中
    (二)利益衡量的界碑与法律制度的选择
    (三)小结
    四、利益衡量的具体界碑
    (一)“法外空间”不应进行利益衡量
    (二)应在妥当的法律制度中进行利益衡量
    (三)应在同一法律关系中进行利益衡量
    (四)妥当的文义存在于法律制度中
    (五)选择妥当的法律规范作为衡量的依据
    (六)法律救济不能的案件不应进行利益衡量
    五、结论:利益衡量存在界碑
    结论
    附录利益衡量的经典裁判文书
    判决书一北大方正公司案
    判决书二重庆索特盐化公司案
    参考文献
    后记
    "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