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203枚徽章的抗战记忆
    编号:64872
    书名:203枚徽章的抗战记忆
    作者:孟中洋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入库时间:2015-8-23
    定价:60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站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节点,作者系统整理、精选了30年来珍藏的徽章、走访记录和研究资料,以徽章为骨、以史料为血肉、以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为灵魂,构筑起这本全新的书籍——《203枚徽章的抗战记忆》。本书由96篇文章组成,每篇文章配以一枚以上徽章,图文并茂,既有恢弘的大历史,也有细致的“小人物”。按照战争发展的脉络,根据不同的战争主体,将全书划分为五个主要篇章:
      书中首先从日伪颁发的徽章入手,向读者介绍日本近代以来对中国从觊觎到发动局部、全面侵略战争,继而把自己引入灭亡之路这样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有效梳理,有利于人们全面把握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发生轨迹及深层原因,继而明晰中华民族抗战之紧迫和必要。对此,以“侵略者”为题,置于全书第一部分。
      其后的“抗战者”,着眼于在外敌入侵面前,国共如何改变“兄弟阋于墙” 的局面,“外御其侮”,共赴国难。特别是通过徽章这一媒介的细节展示,阐述国民政府政略和战略的转变,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树立。以军事战场为重点,展现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血肉之躯保卫国土家园的壮举。
      抗战,既是一场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社会动员力的较量。“觉醒者”部分着重向读者介绍亿万普通的中国民众,是如何“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 地投入抗战洪流,汇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的。
      中国的抗战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在“同盟者”部分,撷取了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互相鼓励、支持和配合,共同赢得战争胜利的几个片断, 感受“德不孤,必有邻”的意韵。
      尾声“化剑为犁”表达爱好和平的人们创造和睦、进步、美好明天的共同心声。
      书后还简编了大事记,便于读者查找和对照相关史实。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侵略者
    日本觊觎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以对外扩张为国策,侵华战火频仍
    甲午之殇:中国作战大炮“变身”日本军功章
    日本首次国势调查,台湾被纳入版图
    列强中的“演技派”:八国联军侵华中的日本
    家门口强盗开战,守中立主人遭殃
    日本如何侵占了中国青岛和胶州湾
    自“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揭开了对中国侵略的序幕,并开始从局部走向全面,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危机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日本野心昭然若揭
    1932 年匆忙出笼的傀儡政权“满洲国”
    日本“讨伐”热河,意在“恢复全满治安”?
    “铳后奉公”的日本国防妇人会
    日本在华这样祭奠阵亡军人
    随着战事的步步推进,日本侵略野心日盛,1937 年悍然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
    那些为虎作伥的伪政权和汉奸组织
    谁是西太平洋主人
    溥仪是怎么把“祖宗”请回来的
    日本人眼中的“圣战”:“大东亚战争”
    汪伪政权滑稽之举:“国民政府”对英美宣战
    “物资统制”:日本对沦陷区经济掠夺之缩影
    为日本侵华张目的“精神鸦片”
    第二部分 抗战者
    大敌当前,国民政府由隐忍到抗争,中共积极树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双方各有持重,却目标一致。终以民族大义为重,精诚合作,凝力共赴国难
    “黄金十年”,国民政府“化敌为友梦”的幻灭
    毁誉参半的“庐山军官训练团”
    阎锡山给“主张公道团”出考题
    中共统战史的旗帜:牺盟会
    胡汉民与吊诡的两广事变
    西安事变:扭转时局的“捉放蒋”
    红军改佩“青天白日徽”的故事
    国民党设战区曾听取中共意见吗
    国共两党军队中的“政治部”
    战斗在国统区的中共“新华军”
    当真“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吗
    “射太阳”还是“射红星”
    正面战场:一系列重大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摧毁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悲壮的淞沪抗战
    血肉筑就的“中国长城”
    一次不能公开称“抗战”的大捷:“绥远挺战”
    中日首场大交锋:“八一三”淞沪会战
    台儿庄大捷前最光辉的序幕战
    池峰城:“中国战史上一神人”
    日军相逢“比俄军更强之敌”:昆仑关大捷
    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奋勇作战,重创并有效牵制了日军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珍贵的“红军十周年纪念章”
    平型关大捷和第686 团
    中共领导的那些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胜利战斗”:五井战斗
    “歼敌卫民”的驻来安新四军
    与八路军协同抗敌的第98 军
    国共“抢关东北”
    适应战时需要,国民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国防各方面确立新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抗战后备力量。中共敌后民主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也不断发展,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影响空前高涨
    令国人振奋和汪副总裁丧气的大会
    厚积薄发成脊梁:炮火中巍然屹立的军事院校
    “复兴关”上的中央训练团
    从“一片红”到“三三制”
    中共中央党校:“保存骨干,教育骨干”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论持久战》首提纪念“七一”建党
    “马锡五审判方式”:为抗战服务的边区司法模式
    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
    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
    为延安输送黄金,为抗日输送血液
    第三部分 觉醒者
    奴役和苦难,必引发奋斗和牺牲。面对近代以来日本连续的侵略、掠夺,中国人民由忍辱、觉醒到行动,反日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五四”运动:从惊醒到行动
    由“五卅”惨案引发的校庆活动
    对日经济绝交大同盟:上海商界合力抗击侵略
    倭寇与中华民族结不解之仇,由此而始
    “没有国,哪有家?”抗战的爆发、大片国土的沦陷,使投身抗日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强烈愿望和自觉行动
    兵役制下的抗战“壮丁”
    广西“四大建设”造就“世界上最优秀士兵”
    遍布各地的学生抗战“预备兵”
    “宋氏三姐妹”发起的战时服务组织
    原始工具抢建世界最先进机场:难忘“特种工程”
    输财救国、支援前线。在抗战的大后方,亿万中国普通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切为了抗战,人人从我做起
    抗战时,中国有个了不起的“红三角”
    雍兴公司:金融扶植的大后方实业
    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抗战时期兵工厂内迁
    到献金台去
    一个华侨能出力,十个敌人九不回
    抗日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战时教育日益活跃,有力地提振了民族精神
    为抗日,我们要过“新生活”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抗战中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丰碑:西南联大
    弦歌相续的战时“国立中学”
    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
    汪伪政权眼皮底下的“清毒运动”
    第四部分 同盟者
    我像体验着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
    诺门罕战役:日本陆军史上最大败仗
    中共提出的“三条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白求恩
    “古来征战几人回”:九死一生的中国远征军
    重庆上空的“鹰”和重庆地面的“坟”
    一名中美空军混合联队老兵的记忆碎片
    “六分仪”会议:中国首次参加的盟国首脑会议
    1945 年8 月9 日:苏联对日最后一役
    它们,见证“同盟胜利”
    发生在北平的“阿基米德式反抗”
    国立罗斯福图书馆:为纪念反法西斯同盟者而建
    尾声 化剑为犁
    毛泽东等获“国民政府胜利勋章”
    “台湾光复”:五十载家国重圆
    1956 年:中国审判日本战犯
    捍卫中国领土主权的“保钓运动”
    中国向日本籍解放军老战士发奖章
    大事记(1874~1945 年)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