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邦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全书分为三编,共18章。
第一编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理论拓展与时代使命。第一章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论要,主要厘清法哲学的科学界定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依据和理论维度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的关系等问题。接下来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理论拓展和时代使命的章节。第二章从所谓“真正的社会科学”这个被凯尔森封闭了的概念起步,探究法哲学的某些被遗忘然而更为根本的理论问题,包括马克思所阐释的社会的政治一技术结构、人性一权力异化及其背后的本质与意义,通过“异化”这一美学维度的概念入手,重新认识马克思的法哲学的重要特征及其处理问题的基本方式;第三章阐述了公平和效率这一对基本范畴及其在法律中的体现和在和谐社会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第四章分析了中国公法学的崛起及其哲学依据,以及公法在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第五章研究人权和公民权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第六章探析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及其价值功能、社会定位;第七章从自然、功利和民意这三个标准探讨全球化的正当性问题以及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使命。
第二编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和宪制建设。第八章是对市场经济的法哲学思考,分析市场经济中法治的必然性及其作为“法治经济”的特征、内涵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十大矛盾,力图澄清市场经济的误区;第九章从宪制维度探讨依法行政,旨在阐明宪制和依法行政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第十章是从法哲学的角度,也即宪制的思想、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这几方面对宪制进行深入思考;第十一章分析中国实行宪制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力求阐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第十二章要讨论司法改革与公民参与,以及以重庆法院的实践经验为样本探析人民法院审判管理体制改革这类争议较多和众所关注的问题;第十三章探讨开展区域法治研究的必要性和依据、当前国际法学界和我国法学界开展区域法治问题的研究的状况以及区域法治建设的国际和国内视野。
第三编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学发展。第十四章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批判性与超越性、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价值追求并由此提出法学现代化及其目标与动因、内容和范围以及条件和途径;第十五章论述我国法学现代化的思想前奏、发展历程以及新世纪中国法理学面临的双重历史性任务;第十六章提出法学现代化中公法学的理论基点是职责本位论,阐明其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以及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第十七章是对我国法制和法学发展战略的思考和反思,探究关于法制与法学的断层效应及内在理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第十八章提出社会科学视角下的法律制度创新三维度论,分析并进行法律制度模式及制度创新范畴的限定。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