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建国之惑:留学精英与现代政治的误解
    编号:51738
    书名:建国之惑:留学精英与现代政治的误解
    作者:任剑涛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入库时间:2012-5-25
    定价:36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政治学角度对近现代留学精英建国理念的批判之作。 本书作者选取留学西方六大国(英法美德俄日)的留学精英,及其思想进行批判,寻求西学与本土化的调和之路。
    留学精英对国家建构发挥的积极作用,长期成为论述相关主题的基本进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国家建构也发生了不良影响。两者的对应性审视,才足以将他们对国家建构的完整作用机制呈现出来。留学生之所以前往先发的现代国家,却未能为中国提供相应且有效的建构现代国家的方案,总的说来,就是因为他们陷入了模仿建国的泥淖。对于中国这样历史悠久、地域广袤、其来有制的国家而言,依据自己国家的特殊情况,创制现代国家结构,是实现从传统帝国转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这是一个立意很高的国家建构进路。而模仿建国则是立意较低、急功近利的国家转型路径。在这里,创制新的国家与模仿建构现代中国,是一个比较性的说法。比较说明的道理是,建构现代中国,是需要归纳总结其他先行现代国家的经验教训,但走不了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道路;现代国家基本的结构法则是超越不了的,但实际建构现代中国则只能是中国国情的产物

    本书是从政治学角度对近现代留学精英建国理念的批判之作。 本书作者选取留学西方六大国(英法美德俄日)的留学精英,及其思想进行批判,寻求西学与本土化的调和之路。
    留学精英对国家建构发挥的积极作用,长期成为论述相关主题的基本进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国家建构也发生了不良影响。两者的对应性审视,才足以将他们对国家建构的完整作用机制呈现出来。留学生之所以前往先发的现代国家,却未能为中国提供相应且有效的建构现代国家的方案,总的说来,就是因为他们陷入了模仿建国的泥淖。对于中国这样历史悠久、地域广袤、其来有制的国家而言,依据自己国家的特殊情况,创制现代国家结构,是实现从传统帝国转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这是一个立意很高的国家建构进路。而模仿建国则是立意较低、急功近利的国家转型路径。在这里,创制新的国家与模仿建构现代中国,是一个比较性的说法。比较说明的道理是,建构现代中国,是需要归纳总结其他先行现代国家的经验教训,但走不了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道路;现代国家基本的结构法则是超越不了的,但实际建构现代中国则只能是中国国情的产物。


    图书目录

    目录



    导论 中国留学运动的两个面相与现代政治的正见与误解……………(1)

    (一)留学运动的两个面相

    (二)学术与政治的纠缠:现代政治的正见与误解

    (三)接受与超越的胶着:现代政治的知识与实践

    (四)在建国的功利思维中



    一、思想的钝化:中国现代政治理念的英国导因……………………………(46)

    (一)现代典范的思想钝化:英国为何偏好第三条道路

    (二)从严复、储安平到“吉登斯热”

    (三)英国是否堪为中国范?

    (四)清晰的政治思想与合理的政治转轨



    二、饮鸩止渴?——汉语政治学界的德国魅惑………………………………(85)

    (一)无处不在的德国:中国之“德国”的预演

    (二)为救世谋划:作为镜鉴的四种德国政治理论

    (三)玄思魅力与权力推手:在德国魅惑里的中国

    (四)回归中国:确立政治学的经验品格



    三、激情的感染:中国现代政治思想的法国酵素……………………………(118)

    (一)来自法国的刺激

    (二)法国政治思想的张力与留学生的认取

    (三)在革命中汇流

    (四)精神不死?!



    四、价值隐匿与知识扭曲:留美政治学博士对民主的拒斥…………………(157)

    (一)在成熟现代国家中迷失的建国秘诀寻求者

    (二)两个典型例证

    (三)在民主与专制之间

    (四)错位的抉择:美国大学状况与中国政治现实



    五、革命的感召:“以俄为师”与中国的革命建国……………………………(201)

    (一)面对建国压力:“精神留学”俄国的产儿

    (二)在留苏的国际筹划中:异国留学与在地留学的双重机制

    (三)列宁-斯大林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建国

    (四)学生、对手与惺惺相惜



    六、接引现代政治的桥梁:留日学生对现代政治理念的承接…………………(242)

    (一)“同文同种”、近邻典范与留学大潮

    (二)两代人物:晚清激进学生与民国两栖领袖

    (三)国家的激进化与留日学生的革命取向

    (四)留日的转向:从“东土寻宝”到“西天取经”


    后记………………………………………………………………………………(286)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