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编号:51579
    书名: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作者:黄德林等著
    出版社: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入库时间:2012-5-17
    定价:42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黄德林编著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借鉴了人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外部性理论的研究成果,注重规范分析、实证研究、应用研究。采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生态学、资源经济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力求健全、完善与创新当前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立法,把握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前沿。 具体而言,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制度体系的管理体制、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进行了全面、科学、合理的构建;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立法涉及的保护区的环境管理、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污染专项资金、污染生态补偿、污染的法律责任以及公众参与等问题作了深入论证。 本书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多种理论成果论述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的理论基础,并从多种角度系统论证了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注重研究、借鉴国外饮用水源立法的成功经验,对新《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并对我国饮用水源立法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与创新饮用水源保护的管理体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防治制度体系等具体建议。此外,本书还专门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立法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证。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研究》对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立法进行了全面性、开拓性、创新性的研究,观点新颖,论证充分翔实,为完善我国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立法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高校师生学习、深入研究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立法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不失为高校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学者、立法部门研究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

    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节 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必要性
    一 饮用水水源的概念
    二 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第二节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现状
    一 我国饮用水水源污染现状
    二 我国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调控现状
    第三节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的意义
    一 保护饮用水水源是保护人权的需要
    二 保护饮用水水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 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是“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 保护饮用水水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五 保护饮用水水源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第一章 饮用水立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权理论
    一 人权理论概述
    二 与饮用水相关的基础人权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四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五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六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科学发展理论
    七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饮用水保护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论
    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论概述
    二 自然的权利理论
    三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四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的饮用水保护——上升为法律的要求
    第四节 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一 公共物品理论
    二 外部性理论
    第二章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
    第一节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的必要性
    一 保护饮用水是保障基本人权的最基本要求
    二 通过立法保护饮用水水源是完善我国水资源法律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 保护饮用水是保护环境的需要
    四 保护饮用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现实需要
    五 保护饮用水是缓解我国严峻的饮用水保护形势的需要
    六 保护饮用水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需要
    第二节 饮用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可行性
    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为饮用水保护立法提供了契机
    二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为饮用水保护立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三章 新《水污染防治法》及其拓展
    第一节 新《水污染防治法》出台的背景
    第四章 国外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借鉴
    第五章 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制度体系的构想
    第六章 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立法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论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