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编号:43389
    书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作者:张康林等著
    出版社:人民法院
    出版时间:2010年5月
    入库时间:2010-5-22
    定价:20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如何充分利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理论难题和实践任务。本书在吸收我过传统文化和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诉讼外、诉讼内多元化解纠纷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并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四点一线”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实践为研究视角,介绍了该院近年来在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践中取得一系列优秀成果,收录了该院创制的若干实施办法、工作流程及规范文书,为各地法院和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相应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直观的实践素材,是对人民法院开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有益尝试

    图书目录

    第一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1)
    第一节 纠纷与纠纷解决机制………………………………(1)
    一、纠纷解决机制历史发展概述…………………………(1)
    二、纠纷与民事纠纷………………………………………(6)
    三、民事纠纷解决机制……………………………………(8)
    第二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概述…………………………(11)
    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定义…………………………(11)
    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概述………………(12)
    三、我国现行的纠纷解决机制现状………………………(13)
    第三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必要性与紧迫性…………(16)
    一、和谐社会的概念与内涵………………………………(16)
    二、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建设…………………………(17)
    三、纠纷解决需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17)
    四、解纷资源再配置与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建设………(21)
    第四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正当性基础………………(26)
    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正当性的问题提出…………(26)
    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目标………(27)
    第二章现代社会纠纷产生的特点及其解决模式分析………(32)
    第一节 现代社会纠纷产生的特点及其解决方式…………(32)
    一、熟人社会的纠纷及其解决方式………………………(32)
    二、生人社会的纠纷及其解决方式………………………(36)
    三、对上述两种解决纠纷方式的评析 …………………(38)
    第二节 现行社会解决纠纷机制的模式分析 ——以三种调解制度为研究中心…………………(40)
    一、人民调解………………………………………………(40)
    二、行政调解………………………………………………(55)
    三、司法调解………………………………………………(63)
    四、结论……………………………………………………(67)
    第三章现代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衔接………………(68)
    第一节 现代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衔接之(一) ——三大调解之间的沟通与合作………………(68)
    一、人民调解与司法之间的沟通与合作…………………(69)
    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76)
    三、行政调解与司法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关系……………(79)
    第二节 现代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衔接之(二) ——建立大调解制度………………………………(81)
    一、大调解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分析…………………(81)
    二、大调解制度概念与性质………………………………r86)
    三、大调解之评析…………………………………………(88)
    四、大调解制度的具体运作机制…………………………(90)
    附: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实施意见(草案)……………(97)
    第四章现代社会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模式 ——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四点一线”多元化 解决纠纷机制为研究重点…………………………(l06)
    第一节调解解决纠纷模式概述…………………(l06)
    一、调解制度中的法律价值问题……………………(l06)
    二、调解程序的引导性…………………………………(l08)
    三、调解制度解决纠纷的效率与效果…………………(ll2)
    四、现代社会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模式…………………(113)
    第二节 入民调解与人民法院共同解纷新机制…………(114)
    一、适合人民调解解纷的案件类型与特点……………(114)
    二、解纷新机制之一——巡回法官进社区……………(117)
    附:西城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官工作模式………………(122)
    三、解纷新机制之二——人民调解进法院……………(133)
    附: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关于 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 机制的意见…………………………………………(137)
    四、解纷新机制之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142)
    第三节 司法、行政联动解决纠纷新机制………………(143)
    一、司法行政联动解决劳动纠纷新机制一……………(143)
    附:北京市西城区劳务纠纷调处联动机制实施办法 (试行………………………………………………(147)
    附件l: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争议调处告知书…………(151)
    附件2: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争议调处申请书…………(153)
    附件3:调解笔录………………………………………(154)
    附件4:北京市西城区劳务纠纷调处联动登记表……(155)
    二、司法行政联动解决交通事故纠纷机制……………(156)
    附:交通事故调处快速通道实施办法(试行) ………(159)
    附件l:北京市西城区交通事故调处快速通道 告知书…………………………………………(162)
    交通事故调处快速通道工作流程……………(162) 交
    通事故调处快速通道调解申请书…………(163)
    附件2: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交通事故赔偿协议 确认书…………………………………………(164)
    附件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165)
    第四节 法院、行业共同解决纠纷新机制………………(166)
    一、法院、行业共同解决医疗纠纷机制………………(166)
    附:医疗纠纷诉前调解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170)
    附件l: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诉前调解制度 告知书…………………………………………( l74) 北
    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诉前调解制度 工作流程………………………………………(l74)
    医疗纠纷诉前调解制度调解申请书…………(175)
    附件2: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医疗纠纷赔偿协议 确认书…………………………………………(176)
    附件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177)
    二、法院、行业共同解决消费纠纷新机制……………(177)
    附:消费争议调处实施办法(试行) …………………(181)
    附件l:北京市西城区消费争议调处办法告知书……(184)
    消费争议调处办法工作流程…………………(184)
    消费争议调处办法调解申请书………………(185)
    附件2: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186)
    第五章法院诉讼内与诉讼外解决纠纷机制 ——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便民速裁司法实践 为研究重点…………………………………………(187)
    第一节便民速裁程序的宏观分析………………………(187)
    一、纠纷观的回顾:反观速裁程序特质………………(188)
    二、速裁程序的功能定位………………………………(194)
    三、速裁程序的界限……………………………………(197)
    第二节便民速裁程序的微观构建………………………(l99)
    一、西城区人民法院便民速裁庭的具体运作…………(200)
    二、西城区人民法院便民速裁程序实效分析…………(203)
    三、速裁程序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与不足……………(206)
    四、进一步完善速裁程序的建议………………………(209)
    附一:西城区人民法院便民速裁庭审判管理规程 (试行)………………………………………………(216)
    附二:西城区人民法院便民速裁庭受理案件案由 一览表………………………………………………(226)
    附三:西城区人民法院各种简便填充式裁判文书………(229)
    第六章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237)
    第一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237)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及其社会背景……………………(237)
    二、刑事和解的理论依据和价值………………………(241)
    第二节 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246)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现状…………………………(246)
    二、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251)
    附录一:关于人民调解法律法规……………………………(260)
    附录二:关于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297)
    主要参考书目…………………………………………………(305)
    后 记……………………………………………………(309)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