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标准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颇为棘手的实践问题。在
许多案件中,对证明标准的判断存在尖锐的分歧意见。究竟如何正确理解我国
的证明标准?在个案中,究竟怎样才属于达到了证明标准?为此,在对证明标准
基本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践中影响法官内心确信的主要因素以及发回
重审案件证据情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这就是第二题。
宽严相济是我国基本的死刑政策之一。不理解这一政策,便难以办好死刑
案件。但正确适用这一政策,既需要经验,也需要悟性。对宽严相济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对死刑案件所具有的从宽与从严因素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贯彻这一政策,这就是第三题。
共同犯罪案件死刑适用问题、被害人过错认定问题,均是在实践中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践中对共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被害人过错的认定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因而,第四题对共同犯罪死刑案件共犯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归纳,第五题对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及其对被告人刑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死刑案件认证是非常重要的诉讼活动,但亟待规范,因而,第六题意在于总结实践中死刑案件认证过程中存在的瑕疵,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刑事裁判考虑社情民意问题一度引起社会争论。第七题运用系统论观点,论证刑事裁判考虑社情民意的必要性;无罪推定实际是与办案人员立场有关的诉讼理念,但贯彻执行情况并不太乐观。第八题意在于对无罪推定的实践要求进行探讨;量刑指导是旧前法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何指导值得斟酌。第九题意在于对制定量刑指导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第十题主要对一审程序的若干实际问题进行了解答。
尽可能用典型性的实例,用少量而朴实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说明问题,诚如做人。谨希望这并不太多的文字,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由于时间和精力、知识和水平有限,疏忽在所难免,敬请专家指正。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